一种软式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0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地震勘测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软式浮体,包括前部的浮体大头、中间的若干固定连接套和尾部连接套,浮体大头和第一个固定连接套之间、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套之间以及最后一个固定连接套和尾部连接套之间均采用充气软管连接,充气软管使用绑扎件固定在浮体大头、固定连接套和尾部连接套上,充气软管通过在固定连接套侧壁上的密封隔板上的气门嘴进行充气,尾部连接套上固定安装设备减震支架。进而为非专业的科学考察船更好的节约利用空间,设备拥有较好的缓冲条件,为地震勘测任务的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A soft float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式浮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地震勘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式浮体。
技术介绍
海洋地震勘探船如同其他专业船舶一样是为特定作业服务而进行特别设计制造的特殊船舶。因此在海洋地震勘探船上较长震源阵列使用硬式浮体,由于其先天的空间管道等设计优势显得简单易行。随着我国政府对海洋科学考察船舶综合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舶肩负起了地震勘探的任务,但是,非专业地震勘探船舶后甲板狭小、相对空间有限、无缓冲收放条件,且后甲板平面距离水面高度较高,因此在船舶结构上不利于采用硬式浮体的震源阵列收放施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震勘测任务的进行,故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震源浮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软式浮体,其结构简单,主要结构采用柔性材料,整体可弯曲,表面坚韧耐磨,内部可充气,浮力大,结构分段,可以根据需要扩展长度,也可增加和调整悬挂震源的挂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包括前部的浮体大头、中间的若干固定连接套和尾部连接套,所述浮体大头和第一个所述固定连接套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连接套之间以及最后一个所述固定连接套和所述尾部连接套之间均采用充气软管连接,所述充气软管使用绑扎件固定在所述浮体大头、所述固定连接套和所述尾部连接套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充气软管内部设置活动连接套,使用绑扎件将所述活动连接套与所述充气软管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大头一端与所述充气软管连接,所述浮体大头前部设置金属防撞罩。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大头内部填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非亲水性材料,所述填充物密度d≤0.1g/cm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套内部中间设有密封隔板,在所述固定连接套侧壁上位于所述密封隔板两侧各设置一个气门嘴,通过所述气门嘴给所述充气软管内部充气或放气。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大头、每个所述固定连接套和所述活动连接套上均设置挂点卡子。进一步地,所述尾部连接套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设备减震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软式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点卡子和所述绑扎件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固定连接套、所述活动连接套和所述尾部连接套材质均为防腐铝合金或工程塑料,所述充气软管为高强度橡胶管或柔性塑料。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软式震源浮体结构简单,主要结构采用多段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相结合,整体可弯曲,能够充分利用甲板空间和方便整体收放,不易断裂,表面坚韧耐磨,采用分段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段数以调整总体长度,可以通过增减和移动活动连接套以增加减少悬挂震源的挂点以及调整挂点位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软式震源浮体内部可充气,浮体大头填充塑料发泡填充物,浮力大。浮体大头表面耐磨,坚固耐用,前部设置有防撞罩,可以防止浮冰或漂浮物的撞击,可适应在寒冷水域作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软式震源浮体后部设置设备减震支架,可安装定位用设备设备并有效减少震动冲击。所有金属部件材质均为不锈钢或防腐铝合金,防止海水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备造成腐蚀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固定连接套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活动连接套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尾部连接套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浮体大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浮体大头;2、填充物;3、高强度软胶管;4、气门嘴;5、固定连接套;6、活动连接套;7、挂点卡子;8、绑扎件;9、设备减震支架;10、尾部连接套;11、密封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包括前部的浮体大头1、中间的若干固定连接套5和尾部连接套10,浮体大头1和第一个固定连接套5之间、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套5之间以及最后一个固定连接套5和尾部连接套10之间均采用充气软管3连接,所述充气软管3使用绑扎件8固定在所述浮体大头1、所述固定连接套5和所述尾部连接套10上,并起到密封作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设置活动连接套6,使用绑扎件8将所述活动连接套6与所述充气软管3固定。根据需要可增加或减少活动连接套6的数量以增加或减少挂点数量,或者通过移动活动连接套6在充气软管3内的前后位置来调整挂点位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大头一端与所述充气软管连接,所述浮体大头1前部设置防撞罩,可以防止浮冰或漂浮物的撞击,以适应在寒冷水域作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大头1内部填充塑料发泡填充物2,所述填充物为非亲水性材料,所述填充物密度d≤0.1g/cm3,发泡比大,浮力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套内部中间设有密封隔板,在所述固定连接套侧壁上位于所述密封隔板两侧各设置一个气门嘴,通过所述气门嘴4可以给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充气,浮力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大头1、每个所述固定连接套5和所述活动连接套6上均设置挂点卡子7,挂点卡子上方用于固定起吊绳索,下方可悬挂震源等作业设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尾部连接套10的上表面上还固定的设置有设备减震支架9,可安装用于震源定位的设备设备,并减少来自震源的震动冲击。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挂点卡子7和所述绑扎件8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固定连接套5、所述活动连接套6和所述尾部连接套9材质均为防腐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质,防止海水对设备造成腐蚀伤害。如图4所示,浮体大头1和第一个固定连接套5之间、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套5之间以及最后一个固定连接套5和尾部连接套10之间均采用充气软管3连接,由于充气软管为软性材料,可弯曲,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整体可弯曲,在释放下水过程中随时调整弯曲程度,能够避免断裂,在后甲板存放时也可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充分体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式浮体的优越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式浮体,包括浮体大头(1)、固定连接套(5)、活动连接套(6)、尾部连接套(10)、充气软管(3)和绑扎件(8),所述浮体大头(1)和所述固定连接套(5)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连接套(5)之间以及所述固定连接套(5)和所述尾部连接套(10)之间均通过所述充气软管(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套(6)位于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并可在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式浮体,包括浮体大头(1)、固定连接套(5)、活动连接套(6)、尾部连接套(10)、充气软管(3)和绑扎件(8),所述浮体大头(1)和所述固定连接套(5)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连接套(5)之间以及所述固定连接套(5)和所述尾部连接套(10)之间均通过所述充气软管(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套(6)位于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并可在所述充气软管(3)内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软管(3)与所述浮体大头(1)通过所述绑扎件(8)气密性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软管(3)与所述固定连接套(5)通过所述绑扎件(8)气密性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软管(3)与所述尾部连接套(10)通过所述绑扎件(8)气密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大头(1)、每个所述固定连接套(5)和所述活动连接套(6)上均设置挂点卡子(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式浮体,其特征在于,当活动连接套(6)位于所述充气软管(3)设定位置时,通过锁紧所述挂点卡子(7)将所述活动连接套(6)与所述充气软管(3)固定,当需要调节所述活动连接套(6)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辉禄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