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509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它涉及船艇布放回收技术领域。它的游艇具有顶层甲板、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的一端之间连接形成斜面甲板,斜面甲板上设有斜面导轨,后门板上设有门板导轨;楔形小车设在斜面甲板上,楔形小车的一端设有伸缩杆;二层甲板上安装有第一卷绳器,其上缠绕的第一钢丝绳与楔形小车固定连接;顶层甲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卷绳器,其上缠绕的第二钢丝绳与后门板固定连接;后门板连接延伸板,延伸板上设有延伸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小艇位于楔形小车内,更加舒适稳定,安全可靠;布放和回收无需进行挂钩和脱钩操作,更简单高效;延伸板可保证楔形小车的吃水深度,使得小艇可以顺利进入楔形小车内。

A kind of recovery system for ship and 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艇布放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仅仅在大型游艇上观赏游览,而是选择离开游艇,乘坐随船携带的小艇享受冲浪、近距离观光、垂钓等海上自主娱乐活动。由此产生的如何将小型船艇从大型游艇上安全高效地布放和回收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技术性问题。现有技术情况下,小型船艇多数通过专门的起重机或吊装设备进行布放和回收。每个小艇前后设置有两个专门的吊挂点,船员或游客将吊钩扣在小艇的吊挂点上,然后起重设备将小艇吊起,以完成小艇从游艇上的布放和回收。其有如下缺点:舒适性差:小艇在回收和布放的过程中,由于海上的风浪较大,被起重设备吊起的小艇容易发生摇晃,导致游客眩晕甚至呕吐,因此游客体验舒适性较差;效率低:在海上进行小艇回收和布放时,需要人员在小艇上进行挂钩和脱钩操作,然而海上的小艇往往很不稳定,挂钩或脱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为了提高安全性,起重设备将小艇吊起或放下时也很缓慢。因此效率很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711143204.0的《一种可收放与存储小艇的船艇及小艇收集和登艇出海方法》,进出口分别在船艇的两端,需要在大范围水域才能使用,使用范围小,且结构较复杂,需要游艇的基础设施条件足够,布局复杂,使用不便,申请号为CN201711024639.3的《一种多节托架、船艇及船艇布放回收方法》,公开了船艇布放和回收的方法,但是船艇回收时需要大于母船的速度,且需要另外固定,操作麻烦,母船为敞开式,不适用于游客的乘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便、使用便利、无需手动连接固定等操作、安全可靠、收放效率高的船艇布放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高效又可靠的船艇布放回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艇的布放和回收舒适性差、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游艇和小艇,所述游艇具有位于顶部的顶层甲板、设在内部的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所述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之间设有斜面甲板,所述斜面甲板的底端与游艇的后门板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斜面甲板上设有沿着斜面甲板的斜面方向设置的多组斜面导轨,所述后门板上设有多组门板导轨,所述每组门板导轨分别与对应的斜面导轨衔接;小艇设于楔形小车内,所述楔形小车设在斜面甲板上,且楔形小车的车轮位于斜面导轨内,每个楔形小车对应于每组斜面导轨,楔形小车远离斜面甲板顶部的一端设有通过液压杠一控制的伸缩杆;所述二层甲板上安装有多组第一卷绳器,所述每个第一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一钢丝绳的自由端与相对应的楔形小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层甲板的底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卷绳器,所述两个第二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二钢丝绳的自由端分别与后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板远离斜面甲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多组与门板导轨相对应的延伸导轨;所述后门板和延伸板上分别设有凸块,后门板上设有驱动延伸板绕第二铰链旋转的液压杠,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两对应凸块旋转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对应设置的斜面导轨、门板导轨、延伸导轨在对小艇进行布放时连接成一条倾斜的直线,布放时延伸导轨处在水面以下。进一步的,所述斜面甲板与水面的夹角a可取8~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布放和回收过程中,小艇始终位于楔形小车内,相比吊装方式,更加舒适稳定,安全可靠;2、布放和回收过程中,船员或游客只需将小艇开入楔形小车内即可,无需进行费时费力的挂钩和脱钩操作,相比吊装方式,更加简单高效;3、延伸板可起到加长后门板的长度的作用,布放时,延伸板处于水面以下,保证楔形小车的吃水深度,使得小艇可以顺利进入楔形小车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小艇未布放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楔形小车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游艇;101、顶层甲板;102、二层甲板;103、三层甲板;104、斜面甲板;105、斜面导轨;106、第一铰链;107、游艇底部;2、小艇;3、楔形小车;301、伸缩杆;302、车轮;4、第一卷绳器;401、第一钢丝绳;5、后门板;501、门板导轨;502、第二铰链;6、延伸板;601、延伸导轨;7、第二卷绳器;701、第二钢丝绳;8、液压缸;11、水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游艇1和小艇2,游艇1具有位于顶部的顶层甲板101、设在内部的二层甲板102和三层甲板103,所述二层甲板102和三层甲板103之间设有斜面甲板104,斜面甲板104上停放有5艘小艇2,斜面甲板104的底端与游艇1的后门板5通过第一铰链106转动连接,未布放前后门板5收起,将游艇1的尾部关闭,斜面甲板104上设有沿着斜面甲板104的斜面方向设置的5组斜面导轨105,后门板5上设有5组门板导轨501,每组门板导轨501分别与对应的斜面导轨105衔接,门板导轨501打开准备布放时,与斜面导轨105连接成一条倾斜的直线;小艇2设于楔形小车3内,楔形小车3设在斜面甲板104上,且楔形小车3的车轮302位于斜面导轨105内,每个楔形小车3对应于每组斜面导轨105,楔形小车3可沿着斜面导轨105运动,楔形小车3远离斜面甲板104顶部的一端设有通过液压杠控制的伸缩杆301,伸缩杆301伸缩可控制楔形小车对应一端的高度;二层甲板102上安装有5组第一卷绳器4,每个第一卷绳器4上缠绕的第一钢丝绳401的自由端与相对应的楔形小车3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楔形小车3对应有单独的第一卷绳器4,第一卷绳器4转动带动第一钢丝绳401进行收放,从而使楔形小车实现沿斜面导轨105上下移动;顶层甲板101的底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卷绳器7,两个第二卷绳器7上缠绕的第二钢丝绳701的自由端分别与后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卷绳器7转动带动第二钢丝绳701收放,实现后门板5的开启和关闭;后门板5远离斜面甲板10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502转动连接有延伸板6,延伸板6上设有5组与门板导轨501相对应的延伸导轨601,延伸板6可保证楔形小车3的吃水深度;后门板5和延伸板6上分别设有凸块,后门板上设有驱动延伸板6绕第二铰链502旋转的液压杠8,液压缸8的两端分别与两对应凸块旋转连接,液压缸8的伸缩可使延伸板6绕第二铰链502旋转,延伸板6可进行收起和展开。游艇1内设有控制第一卷绳器4、第二卷绳器7、液压缸8运作的控制系统。每组对应设置的斜面导轨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包括游艇和小艇,游艇具有位于顶部的顶层甲板、设在内部的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之间设有斜面甲板,所述斜面甲板的底端与游艇的后门板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斜面甲板上设有沿着斜面甲板的斜面方向设置的多组斜面导轨,所述后门板上设有多组门板导轨,所述每组门板导轨分别与对应的斜面导轨衔接;/n小艇设于楔形小车内,所述楔形小车设在斜面甲板上,且楔形小车的车轮位于斜面导轨内,每个楔形小车对应于每组斜面导轨,楔形小车远离斜面甲板顶部的一端设有伸缩杆;/n所述二层甲板上安装有多组第一卷绳器,所述每个第一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一钢丝绳的自由端与相对应的楔形小车的一端固定连接;/n所述顶层甲板的底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卷绳器,所述两个第二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二钢丝绳的自由端分别与后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n所述后门板远离斜面甲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多组与门板导轨相对应的延伸导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艇布放回收系统,包括游艇和小艇,游艇具有位于顶部的顶层甲板、设在内部的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之间设有斜面甲板,所述斜面甲板的底端与游艇的后门板通过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斜面甲板上设有沿着斜面甲板的斜面方向设置的多组斜面导轨,所述后门板上设有多组门板导轨,所述每组门板导轨分别与对应的斜面导轨衔接;
小艇设于楔形小车内,所述楔形小车设在斜面甲板上,且楔形小车的车轮位于斜面导轨内,每个楔形小车对应于每组斜面导轨,楔形小车远离斜面甲板顶部的一端设有伸缩杆;
所述二层甲板上安装有多组第一卷绳器,所述每个第一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一钢丝绳的自由端与相对应的楔形小车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顶层甲板的底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卷绳器,所述两个第二卷绳器上缠绕的第二钢丝绳的自由端分别与后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虎姚震球凌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