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44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涉及电梯电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电缆的包裹性过于紧密,在随着随行的过程中,包裹在内部的线缆会产生位移或是因为转动出现扭矩,导致电缆寿命缩短的问题。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主承载胶套,所述主承载胶套的两侧均设置有抗撞击夹套,所述主承载胶套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胶体,所述柔性缓冲胶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线组,所述支撑线组包括耐磨套管,且耐磨套管有两个,所述耐磨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加强钢芯,所述支撑线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力线组,且电力线组有两个,所述电力线组包括绝缘保护套管,且绝缘保护套管有三个,所述绝缘保护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导芯。

A kind of embedded elevator cable outer she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
本技术涉及电梯电缆
,具体为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
技术介绍
电梯电缆是一种没有内衬层的电缆,而且电梯电缆的结构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因此它的使用寿命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缆来说都比较长,不仅如此,电梯生产企业的营运效率和工厂的生产效率也会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在电梯控制之下的电缆可以在电缆悬挂在电梯里面的长度比较长的情况之下提供整体的电气方面的控制,与此同时,它还可以承受住较大的机械应力。因为电梯电缆采用了钢丝承载缆芯这一特殊材料,电梯电缆还可以用来长距离的悬挂等使用场合,电梯电缆的特性是它采用了可以在零下15摄氏度也可以保持柔软程度的新型的耐寒的专用保护外套。电缆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件:导体、绝缘体、暗色、内衬层、加强件、护套、额定电压、测试电压、静态弯曲试验、垂直燃烧试验、产品标准以及使用导则。但是,现有的电梯电缆的包裹性过于紧密,在随着随行的过程中,包裹在内部的线缆会产生位移或是因为转动出现扭矩,导致电缆寿命缩短;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梯电缆的包裹性过于紧密,在随着随行的过程中,包裹在内部的线缆会产生位移或是因为转动出现扭矩,导致电缆寿命缩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包括电梯电缆线组套,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主承载胶套,所述主承载胶套的两侧均设置有抗撞击夹套,所述主承载胶套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胶体,所述柔性缓冲胶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线组,所述支撑线组包括耐磨套管,且耐磨套管有两个,所述耐磨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加强钢芯,所述支撑线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力线组,且电力线组有两个,所述电力线组包括绝缘保护套管,且绝缘保护套管有三个,所述绝缘保护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导芯,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的内部设置有钢丝布置腔,且钢丝布置腔有两个,所述钢丝布置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线缆布置腔,且线缆布置腔有六个,所述线缆布置腔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顶块,所述限位顶块的内侧设置有束线槽,且束线槽有多个。优选的,所述主承载胶套与抗撞击夹套通过热融连接,所述主承载胶套与柔性缓冲胶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耐磨套管与钢丝布置腔通过卡槽连接,所述耐磨套管与拉力加强钢芯组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绝缘保护套管与线缆布置腔通过束线槽连接,所述绝缘保护套管与电缆导芯组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线缆布置腔与限位顶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线缆布置腔内部的整体宽度要大于电力线组的宽度,这样可以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使线组可以在随行的过程中进行活动,避免线缆与胶体之间过分摩擦,导致线缆老化磨损,同时在线缆布置腔的内部每隔一定的间距便会设置一组限位顶块,在限位顶块的内侧设置有束线槽,可以对电力线组进行限位,防止线组发生错位;2、本技术的抗撞击夹套采用相对较硬的橡胶材质制成,通过热融的方法可以将其固定在主承载胶套的两侧,从而对布置在两侧的电力线组提供抗撞击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梯电缆线组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电缆线组套;2、抗撞击夹套;3、主承载胶套;4、支撑线组;5、电力线组;6、钢丝布置腔;7、线缆布置腔;8、限位顶块;9、耐磨套管;10、拉力加强钢芯;11、绝缘保护套管;12、电缆导芯;13、柔性缓冲胶体;14、束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包括电梯电缆线组套1,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主承载胶套3,主承载胶套3的两侧均设置有抗撞击夹套2,抗撞击夹套2采用相对较硬的橡胶材质制成,可以对布置在两侧的电力线组5提供抗撞击保护,主承载胶套3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胶体13,用来包裹内部的电力线组5以及支撑线组4,柔性缓冲胶体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线组4,支撑线组4包括耐磨套管9,且耐磨套管9有两个,防止钢芯对外部的胶体造成磨损,起到防护作用,耐磨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加强钢芯10,可以吊起整个电梯,预防突发情况的出现,支撑线组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力线组5,且电力线组5有两个,电力线组5包括绝缘保护套管11,且绝缘保护套管11有三个,绝缘保护套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导芯12,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内部设置有钢丝布置腔6,且钢丝布置腔6有两个,钢丝布置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线缆布置腔7,线缆布置腔7的整体宽度要大于电力线组5,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使线组可以进行活动,避免线缆与胶体之间过分摩擦,且线缆布置腔7有六个,线缆布置腔7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顶块8,限位顶块8的内侧设置有束线槽14,且束线槽14有多个,对限位顶块8处的电力线组5进行限位。进一步,主承载胶套3与抗撞击夹套2通过热融连接,增强稳定性,主承载胶套3与柔性缓冲胶体13固定连接。进一步,耐磨套管9与钢丝布置腔6通过卡槽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和固定,耐磨套管9与拉力加强钢芯10组合连接。进一步,绝缘保护套管11与线缆布置腔7通过束线槽14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和固定,绝缘保护套管11与电缆导芯12组合连接。进一步,线缆布置腔7与限位顶块8固定连接,在线缆布置腔7的内部每隔一定的间距便设置一组限位顶块8,从而对内部的线组进行固定,防止线组发生错位。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制作好主承载胶套3的磨具,在主承载胶套3的内部设置有钢丝布置腔6和线缆布置腔7,而后将电力线组5和支撑线组4放置到制作好的半块主承载胶套3中,安装相应的位置进行摆放,随后将两块胶套合并在一起并通过热融使二者相互连接,之后往主承载胶套3的内部空隙处注入柔性缓冲胶体13,通过柔性缓冲胶体13来包裹内部的电力线组5以及支撑线组4,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弯折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线缆的磨损,在制作完成后内部的线缆布置腔7的整体宽度要大于电力线组5的宽度,这样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使线组可以在随行的过程中进行活动,避免线缆与胶体之间过分摩擦,导致线缆老化磨损,同时在线缆布置腔7的内部每隔一定的间距便会设置一组限位顶块8,在限位顶块8的内侧设置有束线槽14,可以对电力线组5进行限位,防止线组发生错位,最后将抗撞击夹套2安装在主承载胶套3的两侧,并通过热融的方法将其进行连接固定,抗撞击夹套2采用相对较硬的橡胶材质制成,可以对布置在两侧的电力线组5提供抗撞击保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包括电梯电缆线组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主承载胶套(3),所述主承载胶套(3)的两侧均设置有抗撞击夹套(2),所述主承载胶套(3)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胶体(13),所述柔性缓冲胶体(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线组(4),所述支撑线组(4)包括耐磨套管(9),且耐磨套管(9)有两个,所述耐磨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加强钢芯(10),所述支撑线组(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力线组(5),且电力线组(5)有两个,所述电力线组(5)包括绝缘保护套管(11),且绝缘保护套管(11)有三个,所述绝缘保护套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导芯(12),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内部设置有钢丝布置腔(6),且钢丝布置腔(6)有两个,所述钢丝布置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线缆布置腔(7),且线缆布置腔(7)有六个,所述线缆布置腔(7)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顶块(8),所述限位顶块(8)的内侧设置有束线槽(14),且束线槽(14)有多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镶嵌式电梯电缆外护套,包括电梯电缆线组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主承载胶套(3),所述主承载胶套(3)的两侧均设置有抗撞击夹套(2),所述主承载胶套(3)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胶体(13),所述柔性缓冲胶体(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线组(4),所述支撑线组(4)包括耐磨套管(9),且耐磨套管(9)有两个,所述耐磨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加强钢芯(10),所述支撑线组(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力线组(5),且电力线组(5)有两个,所述电力线组(5)包括绝缘保护套管(11),且绝缘保护套管(11)有三个,所述绝缘保护套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导芯(12),所述电梯电缆线组套(1)的内部设置有钢丝布置腔(6),且钢丝布置腔(6)有两个,所述钢丝布置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线缆布置腔(7),且线缆布置腔(7)有六个,所述线缆布置腔(7)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创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