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11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柱固定连接回字形支架的下底板,所述回字形支架的下底板上侧固定有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的一侧固定连通进球口,所述进球口螺纹连接侧盖,所述回字形支架的上底板下侧中部固定有圆环形凸柱,所述圆环形凸柱内插入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圆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夯实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本装置能够对土地进行夯实。

A tamping devi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
本技术涉及施工夯实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建设,高填方路基在逐渐的增多。经过半年及以上行车荷载冲击和雨水的侵蚀,不少的高填方路基出现路基纵向裂缝、路基整体或局部下沉以及边坡滑坡现象,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而且会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因此,搞好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目前,路基填筑采用土石方分层回填、平整,但是,现有的压路机碾压每层松铺厚度仅有0.2~0.3m,回填厚度较薄,厚填方无法压实,地表补强压路机无法胜任;也不能对地基、路基、或桥头、涵洞两侧台背狭小地形等处进行补强夯实。国内目前采用的夯实机一般由小型碾压、手扶拖拉机带动,操作复杂,不方便使用,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方便进行夯实。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包括倒U形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倒U形支架的两竖板下端外侧分别铰接轮子一,所述倒U形支架的两竖板内侧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椭圆形滑轨,对称的所述椭圆形滑轨内分别嵌入圆杆的两端,所述倒U形支架的横板前侧下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导向杆,对称的所述导向杆分别插入重块的两侧圆孔内,所述重块的上侧后部固定连接方板,所述方板和所述圆杆间歇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有方形杆,两个所述方形杆分别插入方形套筒内,两个所述方形套筒相对的一侧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方形套筒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圆轴,两个所述圆轴分别对应铰接所述倒U形支架的两竖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倒U形支架的一侧竖板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对应的一个所述圆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轴铰接在所述椭圆形滑轨的中心位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倒U形支架的后侧中部固定连接H形杆,所述H形杆固定连接推杆,所述H形杆的横杆下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U形块,所述U形块内铰接轮子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推动推杆带动本装置在需要夯击的移动的同时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一个圆轴转动,圆轴带动对应的方形套筒转动,方形套筒通过连接杆带动另一个方形套筒和圆轴转动,两个方形套筒带动方形杆转动的同时沿方形杆来回移动,方形杆带动圆杆转动,从如图1的角度观看,圆杆的两端在椭圆形滑轨内逆时针转动,圆杆在椭圆形滑轨内从下往上转动时,圆杆推动方板上移,方板带动重块沿导向杆上移,直至圆杆到达椭圆形滑轨的最高点,圆杆脱离方板,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方板下移,对土地夯击,在重块下移同时,圆杆在方形套筒和方形杆的带动下在椭圆形轨道内向下转动,以上过程往复循环进行,实现重块往复上下移动对土地夯击。本装置能够对土地进行夯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重块和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中:1、倒U形支架,2、电机,3、H形杆,4、轮子一,5、支撑柱,6、U形块,7、轮子二,8、连接杆,9、方形套筒,10、椭圆形滑轨,11、方形杆,12、圆杆,13、方板,14、导向杆,15、重块,16、圆轴,17、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倒U形支架1,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下端外侧分别铰接轮子一4,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内侧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椭圆形滑轨10,对称的所述椭圆形滑轨10内分别嵌入圆杆12的两端,所述倒U形支架1的横板前侧下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导向杆14,对称的所述导向杆14分别插入重块15的两侧圆孔17内,所述重块15的上侧后部固定连接方板13,所述方板13和所述圆杆12间歇配合。所述圆杆12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有方形杆11,两个所述方形杆11分别插入方形套筒9内,两个所述方形套筒9相对的一侧中部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方形套筒9另一侧中部分别固定有圆轴16,两个所述圆轴16分别对应铰接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一侧竖板固定连接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对应的一个所述圆轴16。所述圆轴16铰接在所述椭圆形滑轨10的中心位置。所述倒U形支架1的后侧中部固定连接H形杆3,所述H形杆3固定连接推杆7a,所述H形杆3的横杆下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固定连接U形块6,所述U形块6内铰接轮子二7。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推动推杆7a带动本装置在需要夯击的移动的同时打开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一个圆轴6转动,圆轴6带动对应的方形套筒9转动,方形套筒9通过连接杆8带动另一个方形套筒9和圆轴6转动,两个方形套筒9带动方形杆11转动的同时沿方形杆11来回移动,方形杆11带动圆杆12转动,从如图1的角度观看,圆杆12的两端在椭圆形滑轨10内逆时针转动,圆杆12在椭圆形滑轨10内从下往上转动时,圆杆12推动方板13上移,方板13带动重块15沿导向杆14上移,直至圆杆12到达椭圆形滑轨10的最高点,圆杆12脱离方板13,重块15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方板13下移,对土地夯击,在重块15下移同时,圆杆12在方形套筒9和方形杆11的带动下在椭圆形轨道10内向下转动,以上过程往复循环进行,实现重块15往复上下移动对土地夯击。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包括倒U形支架(1),其特征是: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下端外侧分别铰接轮子一(4),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内侧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椭圆形滑轨(10),对称的所述椭圆形滑轨(10)内分别嵌入圆杆(12)的两端,所述倒U形支架(1)的横板前侧下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导向杆(14),对称的所述导向杆(14)分别插入重块(15)的两侧圆孔(17)内,所述重块(15)的上侧后部固定连接方板(13),所述方板(13)和所述圆杆(12)间歇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包括倒U形支架(1),其特征是: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下端外侧分别铰接轮子一(4),所述倒U形支架(1)的两竖板内侧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椭圆形滑轨(10),对称的所述椭圆形滑轨(10)内分别嵌入圆杆(12)的两端,所述倒U形支架(1)的横板前侧下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导向杆(14),对称的所述导向杆(14)分别插入重块(15)的两侧圆孔(17)内,所述重块(15)的上侧后部固定连接方板(13),所述方板(13)和所述圆杆(12)间歇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施工夯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杆(12)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有方形杆(11),两个所述方形杆(11)分别插入方形套筒(9)内,两个所述方形套筒(9)相对的一侧中部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方形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靖青志刚李梓源陈益平刘德颖辛华鹏钟斌文明梁飞李浩霖宁超李胜韦燕妮吉富键韦安黄罗洁王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