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积顺专利>正文

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47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供高温蒸汽的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该锅炉采用了饱和蒸汽再加热的方法,使锅炉在较低的工作压力下就能够产生高温蒸汽。从而可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目前,我国所使用的锅壳式承压蒸汽锅炉,设计压力一般在1-13kgf/cm2。所产生的蒸汽是在其工作压力下的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的温度受到了工作压力的制约,一般在120-195℃之间。如果要获得温度再高一些的蒸汽如310℃的蒸汽,其工作压力就要达到100kgf/cm2左右,显然这样一来对锅炉的安全使用不利。所以,这种锅炉在有些生产实际中就不能满足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目前的锅壳式承压蒸汽锅炉进行重新设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在不影响锅炉热效率和消烟除尘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在较低的工作压力下获得高温蒸汽的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锅壳式锅炉的炉膛中设置一个蒸汽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的出口接有一个下三通旋塞,下三通旋塞的另两端分别连接着下循环旁通管和高温蒸汽供汽管。蒸汽加热器的入口端接有一个上三通旋塞,上三通旋塞的另两端连接着上循环旁通管和饱和蒸汽管。其工作过程是锅壳里的饱和蒸汽经过饱和蒸汽管和调节阀,再经过上三通旋塞和蒸汽加热器的入口进入蒸汽加热器,饱和蒸汽在蒸汽加热器里被加热,被加热的高温蒸汽经蒸汽加热器的出口和下三通旋塞,再经高温蒸汽供汽管供给用汽设备。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锅炉的底部是炉排20、支座4和锅炉下脚圈3,锅壳1和炉胆10分别与下脚圈的外、内圈相接,并形成水夹套H,锅壳上设有手孔21、给水管22、排污管23、炉门孔圈19、二次进风管24、水位计25、下循环旁通管15和上循环旁通管16,以及上套管26和下套管27,与锅壳顶部相连的是锅壳封头2,封头的顶部设有安全管孔5、压力表管孔6、烟囱7和饱和蒸汽管8。与炉胆10相接的炉门孔圈19、消烟层18、二次进风管24、下套管27和上套管26,对流管11,炉胆顶部与炉胆封头9连接,炉胆封头上有对流管11,烟囱7、和固定蒸汽加热器的吊钩28,炉膛29中设有蒸汽加热器12。蒸汽加热器的入口31、上循环旁通管16和饱和蒸汽管8,分别与上三通旋塞X1相接,饱和蒸汽管上装有调节阀13。蒸汽加热器的出口30,下循环旁通管15和高温蒸汽供汽管14分别与下三通旋塞X2相接。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冷水从给水管22进入锅炉水夹套H,冷水在被加热的过程当中上升,并分别由锅炉水夹套H和对流管11到达炉胆封头的上部,在正常水位情况下,水位与锅壳封头2之间形成一个汽相空间Q,饱和蒸汽从汽相空间经过饱和蒸汽管8和调节阀13,再通过上三通旋塞X1进入蒸汽加热器的入口31,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加热器12的加热,变成高温蒸汽,由蒸汽加热器的出口30和下三通旋塞X2,经高温蒸汽供汽管14向用汽设备供气。附图中的上、下三通旋塞是这样工作的当锅炉开始启动时,为了不使蒸汽加热器被烧坏,先将上三通旋塞X1开至接通上循环旁通管16与蒸汽加热器入口31的位置上,将下三通旋塞X2开至接通下循环旁通管15与蒸汽加热器出口30的位置上,使锅炉水通过蒸汽加热器形成一个水循环回路,如此可达到锅炉启动快和防止蒸汽加热器过热的双重目的。当锅炉的饱和蒸汽压达到工作要求时,再将下三通旋塞X2扳至连接蒸汽加热器出口30和高温蒸汽供汽管14的位置上,将上三通旋塞X1扳至连接蒸汽加热器入口31和饱和蒸汽管8的位置上。然后通过系统放水供汽。权利要求1.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内设有蒸汽加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其特征还在于在蒸汽加热器的进,出口设有循环旁通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供高温蒸汽的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该锅炉采用了饱和蒸汽再加热的方法,使锅炉在较低的工作压力下就能够产生高温蒸汽。从而可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文档编号F22G1/00GK1089343SQ9310036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3日专利技术者何积顺, 晓民 申请人:何积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锅壳式高温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内设有蒸汽加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积顺晓民
申请(专利权)人:何积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