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43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降低元件数量的基板用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1)具备:绝缘性的框体(2),该框体被固定于基板;第一端子(5A),该第一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框体具有:主体部(20),该主体部为框体的外壁部且被固定于基板;端子保持部(21),该端子保持部配置在主体部的内部且与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罩保持部(26),该罩保持部包含在主体部与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26a、26b),并且被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包围的屏蔽罩(10)插入。

Connector for bas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具有屏蔽功能的基板用连接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板用屏蔽连接器的技术,该基板用屏蔽连接器具备:内导体端子、覆盖内导体端子外周的外导体端子、配设在内导体端子与外导体端子之间的电介质以及在内部容纳外导体端子且被固定在基板的板面的连接器壳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8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基板用连接器中,期望实现能够减少元件数量或者能够使元件通用化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如果不论是否需要屏蔽功能皆可使元件通用化,则能够实现降低产品型号数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降低元件数量的基板用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不论是否需要屏蔽功能皆可使元件通用化的基板用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的框体,所述框体被固定于基板;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所述框体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所述框体的外壁部且被固定于所述基板;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以及罩保持部,所述罩保持部包含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围的屏蔽罩插入。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框体,该框体被固定于基板;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框体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为框体的外壁部且固定于基板;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配置在主体部的内部且与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罩保持部,该罩保持部包含在主体部与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包围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屏蔽罩插入。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起到能够实现元件数量的降低或者元件的通用化中至少一者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侧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阴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另一立体图。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另一剖视图。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屏蔽件的组装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基板用连接器2壳体2a、2b:侧表面;2c:顶面;2f:前表面3外壳体3a:卡合爪;3b:锁定臂4固定件4A:第一固定件;4B:第二固定件5端子5A:第一端子;5B:第二端子6线缆连接器7通信线缆8内壳体9屏蔽部件9f前侧部分10屏蔽罩11主体11a:顶壁;11b:底壁;11c:侧壁;11d:贯通孔;11e、11f:前端12前壁12a:突起;12b:主体;12c:铰链部13弹簧部20主体部20a:开口部;20b:肋(凸部)21端子保持部21c、21d侧表面21d底面21u顶面21A第一孔部21B第二孔部24、25保持部24a、25a槽26罩保持部26a:第一缝隙部;26b:第二缝隙部;26c:第三缝隙部;26d:第四缝隙部;26e:限位部27凹部28容纳空间30外屏蔽件31顶壁32前壁33侧壁34弹簧部35缺口部36弹簧部37A、37B脚部40主体41压入部42连接部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中间部71覆皮72A第一通信线72B第二通信线82A第一阴端子82B第二阴端子83端子部84压紧部85A第一孔部85B第二孔部90主体91压紧部92保持部93盖部100基板101A第一导体101B第二导体102A、102B衬垫103A、103B接地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此外,该专利技术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5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基板用连接器。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侧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阴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另一立体图,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另一剖视图,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屏蔽件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3和图14中示出图12的XIII-XIII截面位置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1具有壳体2、固定件4、端子5、屏蔽罩10以及外屏蔽件30。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将通信线缆7与配置于基板100的电路连接。通信线缆7是差动传输用的线缆,例如是Ethernet(注册商标)线缆。通信线缆7具有被插通在覆皮71中的第一通信线72A和第二通信线72B(例如,参照图7)。在基板用连接器1的说明中,将基板用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绝缘性的框体,所述框体被固定于基板;/n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n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n所述框体具有:/n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所述框体的外壁部且被固定于所述基板;/n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以及/n罩保持部,所述罩保持部包含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围的屏蔽罩插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3 JP 2018-1713181.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性的框体,所述框体被固定于基板;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
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
所述框体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所述框体的外壁部且被固定于所述基板;
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以及
罩保持部,所述罩保持部包含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围的屏蔽罩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孝和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