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19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设置了结合构件(56),当在车辆(10)的侧面碰撞时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的侧面碰撞载荷F’输入到车门槛(16)时,结合构件(56)允许车门槛下部(22)至少沿着侧面碰撞载荷F的输入方向(箭头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即,在大于或等于设定载荷的侧面碰撞载荷F’从电池组(20)传递到车门槛(16)的情况下,车门槛下部(22)朝向车辆外侧移动。由此,电池组(20)从车门槛(16)接收的反作用力减小,并且输入到电池组(20)侧的碰撞载荷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侧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部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第2008-174181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地板面板的下侧处安装了电池的车身(车辆)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有效地吸收输入到门槛(此后称作“车门槛”)的侧面碰撞载荷并有效地保护电池。简要地描述该现有技术,在地板面板上沿着车辆横向设置的横梁的车辆横向两端部伸长,并且闭合截面结构部形成在车门槛和电池之间。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由于闭合截面结构部被压碎,所以由于输入到车门槛的侧面碰撞载荷产生的冲击能量被吸收,容纳电池的电池托盘的变形受到抑制,从而保护了电池。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第2010-100207号(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通过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将电池单元朝向车辆竖直方向上侧移动,分散侧面碰撞载荷从而保护电池单元。顺便提及,通常,在电池形成得大的情况下,车辆横向上的电池空间变大。即,电池与车门槛之间的间隙变窄。由此,在应用了上述现有技术的车辆中电池形成得大的情况下,如果诸如杆的碰撞物体从车辆横向外侧与车门槛局部地侧面碰撞,存在如下可能性:将不能确保足以吸收碰撞能量的行程。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保护电池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与诸如杆的碰撞物体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电池的车辆侧部结构。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具有:一对车门槛,其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横向两外侧处并且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电池,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布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间,并且将电力供给至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动机;以及移动允许部,当在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至位于与第一车门槛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车门槛时,所述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第二车门槛至少沿着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所述第一车门槛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中位于侧面碰撞侧。在与第一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一对车门槛分别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横向两外侧处沿着车辆纵向延伸。此外,电池在地板面板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布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间。电力能够由电池供给至安装在车辆中的用于运行的电动机。在此,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移动允许部,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该移动允许部允许第二车门槛至少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该第二车门槛位于与第一车门槛相反的那侧,所述第一车门槛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中位于侧面碰撞侧。简要描述这一点,当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侧面碰撞载荷)输入(传递)到第二车门槛时,由于移动允许构件,第二车门槛能够至少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例如,如果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输入到第一车门槛,则该碰撞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车门槛传递到电池和第二车门槛。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在与诸如杆等碰撞物体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当大于或等于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传递)到第二车门槛时,第二车门槛由于移动允许构件而至少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即,在大于或等于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到电池和第二车门槛的情况下,因为第二车门槛朝向车辆外侧移动,电池从第二车门槛接收的反作用力减小(被第二车门槛避开),并且输入到电池侧的碰撞载荷减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在与诸如杆等的碰撞物体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电池。注意,“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在此表示第二车门槛开始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移动时的载荷。此外,“所述第二车门槛至少沿着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移动”是例如第二车门槛由于移动允许部而通过延伸等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移动的情况,所述延伸包括移动或塑性变形等。此外,除了这些之外,这种移动还包括如下情况:在第二车门槛由于移动允许部的塑性变形等而沿着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移动之后,第二车门槛由于移动允许部断裂而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朝向下侧脱离。在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移动允许部设置为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比所述电池靠车辆竖直方向上侧。例如,在移动允许部设置在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与电池重叠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移动允许部沿着车辆横向设置在车门槛和电池之间,并且在电池处沿着车辆横向的宽度尺寸缩短了与这些移动允许部的设置对应的量。即,电池的体积变小那么多。类似地,在移动允许部设置于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在电池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的情况下,在电池处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的高度尺寸也变短那么多。由此,在与第二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移动允许部设置为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比电池靠车辆竖直方向上侧。地板面板设置在电池的车辆竖直方向上侧处,并且通常,用于冷却电池的间隙设置在地板面板和电池之间。通过利用该间隙在电池的车辆竖直方向上侧处设置移动允许部,不需要使电池的体积小以便提供移动允许部,并且即便设置了移动允许部也能确保电池的体积。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进一步具有:闭合截面部,其设置在所述车门槛内;以及冲击吸收部,其在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与所述电池重叠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闭合截面部内,横跨于在所述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外侧处的外侧壁和在所述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内侧处的内侧壁之间,并且由于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而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量。在与第三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闭合截面部设置在车门槛内,并且冲击吸收部在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与电池重叠的位置处布置在闭合截面部内。该冲击吸收部横跨于在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外侧处的外侧壁和在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内侧处的内侧壁之间,并且设定成以便由于碰撞载荷(侧面碰撞载荷)的输入而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量。通常,安装在车辆中的电池的刚性设定得高,以便抑制电池本身的变形。由此,由于冲击吸收部布置在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与电池重叠的位置处,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输入到车门槛的碰撞载荷的一部分经由冲击吸收部传递到电池。如上所述,因为电池的刚性设定得高,当碰撞载荷输入至电池时,从电池获得反作用力。由此,冲击吸收部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冲击能量。即,通过设置冲击吸收部,可以提高吸收的冲击能量的量,从而即使行程短也能够减小碰撞载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车门槛构造成包括构成所述车门槛的上部的车门槛上部和构成所述车门槛的下部的车门槛下部,并且所述移动允许部是将所述车门槛上部和所述车门槛下部结合并且当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至所述移动允许部时断裂的结合部。在第四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车门槛构造成包括构成车门槛的上部的车门槛上部和构成车门槛的下部的车门槛下部。移动允许部是将车门槛上部和车门槛下部结合并且设定成以便当大于或等于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施加至该移动允许部时断裂的结合部。注意,除了通过螺栓或铆钉等的紧固进行的结合之外,“结合部”在此还包括通过焊接等进行结合。在第四方案相关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当在车辆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包括:/n一对车门槛,其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横向两外侧处并且沿着车辆纵向延伸;/n电池,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布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间,并且将电力供给至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动机;以及/n移动允许部,当在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至位于与第一车门槛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车门槛时,所述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第二车门槛至少沿着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所述第一车门槛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中位于侧面碰撞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2 JP 2018-1555151.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包括:
一对车门槛,其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横向两外侧处并且沿着车辆纵向延伸;
电池,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竖直方向下侧处布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间,并且将电力供给至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动机;以及
移动允许部,当在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设定载荷的碰撞载荷输入至位于与第一车门槛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车门槛时,所述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第二车门槛至少沿着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朝向车辆外侧移动,所述第一车门槛在所述一对车门槛之中位于侧面碰撞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中,所述移动允许部设置为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比所述电池靠车辆竖直方向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进一步包括:
闭合截面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内;以及
冲击吸收部,其在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与所述电池重叠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闭合截面部内,横跨于在所述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外侧处的外侧壁和在所述车门槛处设置在车辆横向内侧处的内侧壁之间,并且由于所述碰撞载荷的输入而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瀬恭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