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14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鸢尾素抗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并将选取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涉及医药技术领域。该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可实现通过在非甾体药物内加入鸢尾素来提高抗炎症药物的抗炎效果,鸢尾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炎症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NF‑κB‑p65和p38的激活达到抗炎症的目的,适用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无需要患者长期大量地服用抗炎类药物,即可达到所需疗效,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健康生活。

Application of iridin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为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可以直接损伤组织,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死;二、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及紫外线等和机械损伤;三、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及松节油、芥子气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目前,针对炎症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仅对感染性炎症有效,而对非感染性炎症无效,另外,虽然现有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抗炎治疗,但是达到预期的抗炎的疗效,需要长期大量地服用所述抗炎类药物,而长期大量服用该类抗炎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抗生素仅对感染性炎症有效,而对非感染性炎症无效,现有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达到预期的抗炎的疗效,需要长期大量地服用所述抗炎类药物,而长期大量服用该类抗炎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副作用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鸢尾素抗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并将选取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依次加入研磨器内进行充分研磨混合,直至药物粒度在100-150筛目为止,即可得到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S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S1制得的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PEG依次加入混合试剂瓶内进行混合,并对试剂瓶内的混合药物进行加热,加热至聚乙二醇PEG完全熔化,然后加入药物总重量比份的30-40份鸢尾素和5-10份的溶媒,搅拌至液体透明时,在搅拌条件下降温,待液体完全凝固,自然干燥或减压干燥,除去溶媒,即得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S3、组合药物片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向制得的组合药物微粉内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进行粘合,之后将混合药物倒入制片机内进行挤压成型,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组合药片;S4、组合药物制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将微粉与抗微生物药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瓶1-30g的装量进行分装,即得含非甾体和鸢尾素抗炎药物与抗微生物药物的复方粉针剂。优选的,所述炎症是由血管紧张素II和脂多糖引起的,且炎症因子包括IL-1β、TNF-α、IL-6、IL-8和Nos2。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发生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抗微生物药物为磺胺类、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病药和抗病毒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鸢尾素作为活性成分在制药学上接受附加剂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抗炎药物制成粉体制剂或固体制剂,粉体制剂为复方粉针剂,所述固体制剂为片剂。(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鸢尾素抗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S1制得的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PEG依次加入混合试剂瓶内进行混合,并对试剂瓶内的混合药物进行加热,加热至聚乙二醇PEG完全熔化,然后加入药物总重量比份的30-40份鸢尾素和5-10份的溶媒,S3、组合药物片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向制得的组合药物微粉内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进行粘合,之后将混合药物倒入制片机内进行挤压成型,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组合药片,S4、组合药物制剂的制备:然后将微粉与抗微生物药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瓶1-30g的装量进行分装,即得含非甾体药物和鸢尾素抗炎药物与抗微生物药物的复方粉针剂,可实现通过在非甾体药物内加入鸢尾素来提高抗炎症药物的抗炎效果,鸢尾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炎症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NF-κB-p65和p38的激活达到抗炎症的目的,适用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无需要患者长期大量地服用抗炎类药物,即可达到所需疗效,很好的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该类抗炎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健康生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5份阿司匹林、15份对乙酰氨基酚、8份吲哚美辛、8份萘普生和8份萘普酮,并将选取的25份阿司匹林、15份对乙酰氨基酚、8份吲哚美辛、8份萘普生和8份萘普酮依次加入研磨器内进行充分研磨混合,直至药物粒度在130筛目为止,即可得到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S2、固体分散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鸢尾素抗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并将选取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依次加入研磨器内进行充分研磨混合,直至药物粒度在100-150筛目为止,即可得到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nS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S1制得的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PEG依次加入混合试剂瓶内进行混合,并对试剂瓶内的混合药物进行加热,加热至聚乙二醇PEG完全熔化,然后加入药物总重量比份的30-40份鸢尾素和5-10份的溶媒,搅拌至液体透明时,在搅拌条件下降温,待液体完全凝固,自然干燥或减压干燥,除去溶媒,即得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nS3、组合药物片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向制得的组合药物微粉内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进行粘合,之后将混合药物倒入制片机内进行挤压成型,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组合药片;/nS4、组合药物制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将微粉与抗微生物药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瓶1-30g的装量进行分装,即得含非甾体和鸢尾素抗炎药物与抗微生物药物的复方粉针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鸢尾素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鸢尾素抗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制备:首先分别选取药物总重量比份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并将选取的20-30份阿司匹林、10-20份对乙酰氨基酚、5-10份吲哚美辛、5-10份萘普生和5-10份萘普酮依次加入研磨器内进行充分研磨混合,直至药物粒度在100-150筛目为止,即可得到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
S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S1制得的组合非甾体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PEG依次加入混合试剂瓶内进行混合,并对试剂瓶内的混合药物进行加热,加热至聚乙二醇PEG完全熔化,然后加入药物总重量比份的30-40份鸢尾素和5-10份的溶媒,搅拌至液体透明时,在搅拌条件下降温,待液体完全凝固,自然干燥或减压干燥,除去溶媒,即得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
S3、组合药物片剂的制备:将S2得到的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聚乙二醇PEG和鸢尾素重量比为1∶0.5∶2的固体分散体加入小型粉碎机内粉碎,得到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鸢尾素的固体分散体微粉,然后向制得的组合药物微粉内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进行粘合,之后将混合药物倒入制片机内进行挤压成型,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组合药片;
S4、组合药物制剂的制备: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祥岳荣川卢圣忠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