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94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涉及点阵屏领域,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单节点模块,所述单节点模块包括底板,固定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模块外壳,设置于模块外壳内部的带LED灯珠的PCB控制板、模块内壳、翻转片、电磁铁、轴磁铁,所述PCB控制板固定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模块内壳固定设置于PCB控制板上,所述电磁铁固定设置于模块内壳的两侧,所述翻转片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上,所述轴磁铁固定设置于翻转片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翻转成像,旋转角度灰度成像,LED灯珠背光成像三种模式,成像形式灵活多变,充分发挥点阵屏成像的多功能性,展示出更加生动和多层次的图像。

A servo lattice screen controlled by two magn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
本技术涉及点阵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
技术介绍
点阵屏是通过LED灯珠(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控制LED灯珠亮灭,来显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是模块化的显示器件。现有点阵屏的形状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室内点阵屏而言,通常采用的控制方法即为扫描模式;其中,扫描模式分为静态扫描模式和动态扫描模式两种,静态扫描模式又分为静态实像扫描和静态虚拟扫描,动态扫描模式又分为动态实像扫描和动态虚拟扫描。扫描模式的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单片机控制行驱动器和列驱动器分别驱动点阵屏,点阵屏的LED灯珠一般采用共阴极或者共阳极,当行上有一正选通信号时,列上四位数据为0的LED灯珠便导通点亮。因此需要将图形或者文字的显示编码作为列信号跟对应的行信号进行逐次扫描,就可以逐行点亮点阵屏而成像,其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因此,现有点阵屏具有以下缺陷:1.点阵屏显示形式较为单一,只能通过控制LED灯珠亮暗,颜色变化实现成像。2.点阵屏只能静态的光色成像,不能动态成像。3.点阵屏只能单向被动接受信号,按照设定成像播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实现翻转成像,旋转角度灰度成像,LED灯珠背光成像三种模式,成像形式灵活多变,充分发挥点阵屏成像的多功能性,展示出更加生动和多层次的图像。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单节点模块,所述单节点模块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模块外壳,设置于模块外壳内部的带LED灯珠的PCB控制板、模块内壳、翻转片、电磁铁、轴磁铁,所述PCB控制板固定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模块内壳固定设置于PCB控制板上,所述电磁铁固定设置于模块内壳的两侧,所述翻转片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上,所述轴磁铁固定设置于翻转片两侧。通过PCB控制板分别控制流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从而控制两个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根据电磁铁与轴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分别推动两个轴磁铁实现旋转动作,从而带动翻转片进行旋转。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内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座,所述轴承安装座内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翻转片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翻转片通过转轴和轴承配合使用将翻转片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上。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侧还设置有码盘,所述轴承安装座上对应码盘的一侧设置有码盘定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码盘定位传感器和电磁铁分别与PCB控制板电连接。通过设置码盘和码盘定位传感器可以读取翻转片的旋转角度,方便控制精确翻转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内壳内部还设置有半透明灯罩。进一步的,所述轴磁铁和轴承之间、轴磁铁和码盘之间、码盘与轴承之间分别设置有垫片。通过设置垫片可以将轴磁铁、轴承以及码盘之间隔离开,减少相互作用力。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水线缆接头,所述防水线缆接头与PCB控制板电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点阵屏能够实现翻转成像,旋转角度灰度成像,LED灯珠背光成像三种模式,成像形式灵活多变,充分发挥点阵屏成像的多功能性,展示出更加生动和多层次的图像。2.本技术点阵屏动态的成像图像比普通点阵屏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和广告效果。3.本技术通过设置码盘传感器实现互动,便于实现精确控制成像。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点阵屏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点阵屏扫描模式控制原理图。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点阵屏硬件电路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点阵屏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去掉模块外壳的单节点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去掉模块外壳的单节点模块剖视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单节点模块爆炸图。图8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电磁铁机构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PCB控制板电路图。图10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左侧的电磁体的工作原理图。图1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右侧的电磁体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标记:1-单节点模块,2-底板,3-PCB控制板,4-电磁铁,5-模块内壳,6-翻转片,7-模块外壳,8-轴磁铁,9-码盘,10-码盘定位传感器,201-防水线缆接头,301-螺丝,302-LED灯珠,401-塑胶支架,402-U形矽钢体,403-线圈,404-铜芯螺栓,501-轴承安装座,502-半透明灯罩,503-轴承,601-转轴,602-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4至图1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4-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单节点模块1,所述单节点模块1包括底板2,设置于底板2上方的模块外壳7,设置于模块外壳7内部的带LED灯珠302的PCB控制板3、模块内壳5、翻转片6、电磁铁4、轴磁铁8,所述PCB控制板3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所述模块内壳5固定设置于PCB控制板3上,所述电磁铁4固定设置于模块内壳5的两侧,所述翻转片6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5上,所述轴磁铁8固定设置于翻转片6两侧。本技术通过PCB控制板3控制LED灯珠302亮灭,同时控制流过两个电磁铁4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两个电磁铁4的磁力大小;根据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推动两个轴磁铁8实现旋转动作,带动翻转片6进行旋转;当翻转片6处于垂直状态时,点阵屏能够实现翻转成像;当翻转片6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点阵屏能够实现旋转角度灰度成像;当翻转片6处于水平状态时,点阵屏能够实现LED灯珠302背光成像,成像形式灵活多变,充分发挥点阵屏成像的多功能性,展示出更加生动和多层次的图像。为了实现翻转片6能够在模块内壳5上翻转,所述模块内壳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座501,所述轴承安装座501内固定设置有轴承503,所述翻转片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单节点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节点模块(1)包括底板(2),设置于底板(2)上方的模块外壳(7),设置于模块外壳(7)内部的带LED灯珠(302)的PCB控制板(3)、模块内壳(5)、翻转片(6)、电磁铁(4)、轴磁铁(8),所述PCB控制板(3)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所述模块内壳(5)固定设置于PCB控制板(3)上,所述电磁铁(4)固定设置于模块内壳(5)的两侧,所述翻转片(6)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5)上,所述轴磁铁(8)固定设置于翻转片(6)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单节点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节点模块(1)包括底板(2),设置于底板(2)上方的模块外壳(7),设置于模块外壳(7)内部的带LED灯珠(302)的PCB控制板(3)、模块内壳(5)、翻转片(6)、电磁铁(4)、轴磁铁(8),所述PCB控制板(3)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所述模块内壳(5)固定设置于PCB控制板(3)上,所述电磁铁(4)固定设置于模块内壳(5)的两侧,所述翻转片(6)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5)上,所述轴磁铁(8)固定设置于翻转片(6)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铁控制的伺服点阵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内壳(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座(501),所述轴承安装座(501)内固定设置有轴承(503),所述翻转片(6)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转轴(601),所述翻转片(6)通过转轴(601)和轴承(503)配合使用将翻转片(6)活动设置于模块内壳(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宽
申请(专利权)人:马努上海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