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壳体及脱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758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壳体及脱水设备,压缩壳体包括脱水管、衬管及外壳,所述衬管及脱水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脱水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过水空间,所述脱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脱水孔,所述衬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脱水孔,所述衬管与所述脱水管连接形成脱水区。相比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省略了原用于连接压缩段与短管段的过渡段,且在衬管上开设第二脱水孔,使衬管所在的区域也具有脱水功能,提高设备脱水效果,从而能有效降低经所述压缩壳体脱水后的木塞含水量,减少后续干燥工艺的能源消耗。

Compression shell and dehyd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壳体及脱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木料挤压脱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压缩壳体及脱水设备。
技术介绍
压缩壳体是木塞螺旋压缩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螺旋轴配套使用,主要作用是木片通过木塞螺旋运输时,在螺旋轴和压缩壳体的共同作用下,让木片形成连续的木塞,送入下一道工序。同时把木片内的自由水大量的挤出,为接下来的干燥工序节省能源,而传统的压缩壳体的脱水效果不理想,经脱水后的木塞含水量较高,造成后续干燥工艺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压缩壳体及脱水设备,能提高脱水效果,从而节约后续工艺的能源消耗。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缩壳体,包括脱水管、衬管及外壳,所述衬管及脱水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脱水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过水空间,所述脱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脱水孔,所述衬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脱水孔,所述衬管与所述脱水管连接形成脱水区。上述压缩壳体,通过设置直接相连接的衬管与脱水管,在外壳内形成脱水区,相比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省略了原用于连接压缩段与短管段的过渡段,且在衬管上开设第二脱水孔,使衬管所在的区域也具有脱水功能,增加了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的短管段的功能,通过整体设计,把之前的分体式压缩壳体融为一体,使短管段也具有与压缩段一样的脱水功能,提高设备脱水效果,从而能有效降低经所述压缩壳体脱水后的木塞含水量,减少后续干燥工艺的能源消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脱水管沿轴向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所述衬管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内且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衬管的外壁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凹槽;或者所述衬管的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嵌设在所述凹槽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壳体还包括定位件,所述衬管包括两个相对接的分衬管,所述分衬管的外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一键槽;所述脱水管包括两个相对接的分脱水管,所述分脱水管上对应第二管段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键槽,所述分衬管与对应的所述分脱水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对接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壳体还包括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外壳及脱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与所述外壳及脱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的下部开设有排水口。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衬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抵接,所述衬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抵接,所述衬管与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衬管与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脱水管的两端均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法兰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锁紧在第一安装件或者第二安装件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脱水孔的孔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壳体还包括多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脱水管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脱水管的内壁上,多个所述限位筋沿脱水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一种脱水设备,包括螺旋轴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壳体,所述螺旋轴设置在所述脱水区内。上述脱水设备,使用时,木片进入脱水管内,先通过螺旋轴与脱水管配合,挤出木片中的大部分水分,随着螺旋轴的转动,把经脱水处理的木片逐步推向衬管,螺旋轴与衬管配合,进一步对木片进行脱水处理,使木片脱水更彻底,压缩壳体通过设置直接相连接的衬管与脱水管,在外壳内形成脱水区,相比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省略了原用于连接压缩段与短管段的过渡段,且在衬管上开设第二脱水孔,使衬管所在的区域也具有脱水功能,增加了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的短管段的功能,通过整体设计,把之前的分体式压缩壳体融为一体,使短管段也具有与压缩段一样的脱水功能,提高设备脱水效果,从而能有效降低经所述压缩壳体脱水后的木塞含水量,减少后续干燥工艺的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壳体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所述的压缩壳体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脱水区,10、脱水管,101、第一脱水孔,110、第一管段,120、第二管段,130、法兰,20、衬管,201、第二脱水孔,210、凸块,30、外壳,301、排水口,40、定位件,50、第二安装件,60、密封圈,70、紧固件,80、限位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参照图1、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壳体,包括脱水管10、衬管20及外壳30,所述衬管20及脱水管10均设置在所述外壳30内,且所述脱水管10与所述外壳30之间留有过水空间,所述脱水管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脱水孔101,所述衬管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脱水孔201,所述衬管20与所述脱水管10连接形成脱水区01。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缩壳体,通过设置直接相连接的衬管20与脱水管10,在外壳30内形成脱水区01,相比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省略了原用于连接压缩段与短管段的过渡段,且在衬管20上开设第二脱水孔201,使衬管20所在的区域也具有脱水功能,增加了传统的分体式压缩壳体的短管段的功能,通过整体设计,把之前的分体式压缩壳体融为一体,使短管段也具有与压缩段一样的脱水功能,提高设备脱水效果,从而能有效降低经所述压缩壳体脱水后的木塞含水量,减少后续干燥工艺的能源消耗。挤压脱水过程中,衬管20及脱水管10的内壁与螺旋轴配合对木片进行挤压,连续塞入的木片对在前塞入的木片进行轴向挤压,充分发挥螺旋挤压的纵向和轴向力的挤水功能,提高脱水效果。参照图1、4,脱水区01由脱水管10所在的前段及衬管20所在的后段连接形成,木片由脱水管10上开设的入料口进入脱水区0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水孔10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脱水孔201的孔径。脱水区01的前段为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水管、衬管及外壳,所述衬管及脱水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脱水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过水空间,所述脱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脱水孔,所述衬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脱水孔,所述衬管与所述脱水管连接形成脱水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水管、衬管及外壳,所述衬管及脱水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脱水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过水空间,所述脱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脱水孔,所述衬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脱水孔,所述衬管与所述脱水管连接形成脱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管沿轴向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所述衬管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内且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管的外壁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凹槽;或者所述衬管的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嵌设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所述衬管包括两个相对接的分衬管,所述分衬管的外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一键槽;所述脱水管包括两个相对接的分脱水管,所述分脱水管上对应第二管段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键槽,所述分衬管与对应的所述分脱水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对接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普鲁迪奇黄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