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66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配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包括蝶阀圈、密封橡胶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两组上固定块、两组下固定块、阀板和阀轴;还包括操作箱、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左固定轴、右固定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多组插块、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左转轴、右转轴、左微型电机、右微型电机、两组左挡块、两组右挡块、开关、刻度盘和指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可方便调节阀板的旋转角度,从而方便调节管道输送物质的流量,提高精准度,提高使用合理性。

An automatic butterfly valve with sealing and anti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
本技术涉及机械配件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是一种用于调节输送管道中气体或液体输送或流量的装置,其在机械配件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包括蝶阀圈、密封橡胶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两组上固定块、两组下固定块、阀板和阀轴,蝶阀圈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密封橡胶圈外侧壁与第一圆孔内侧壁连接,上固定板底端和下固定板顶端分别与蝶阀圈顶面中央区域和底面中央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上固定板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两组下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前后方向和两组下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圆孔和两组第三圆孔,阀板外侧壁与橡胶圈内侧壁紧密接触,阀板中央区域上下方向设置有第四圆孔,阀轴底端穿过蝶阀圈顶面中央区域和密封橡胶圈顶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阀轴底端穿过第四圆孔并与第四圆孔内侧壁连接,阀轴底端穿过密封橡胶圈底面中央区域和蝶阀圈底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下固定板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阀轴底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现有的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使用时,当需要开关管道或调节管道输送物质的流量时,旋转阀轴,阀轴带动阀板旋转,阀板旋转后会与蝶阀圈之间产生间隙,阀板旋转的角度不同,阀板与蝶阀圈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从而调节输送物质的流量即可,可通过两组上固定块和两组下固定块连接法兰;现有的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使用中发现,阀板旋转的角度依赖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方便精准调节阀板的旋转角度,导致管道输送物质的流量精准度较差,使用合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调节阀板的旋转角度,从而方便调节管道输送物质的流量,提高精准度,提高使用合理性的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包括蝶阀圈、密封橡胶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两组上固定块、两组下固定块、阀板和阀轴,蝶阀圈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密封橡胶圈外侧壁与第一圆孔内侧壁连接,上固定板底端和下固定板顶端分别与蝶阀圈顶面中央区域和底面中央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上固定板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两组下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前后方向和两组下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圆孔和两组第三圆孔,阀板外侧壁与橡胶圈内侧壁紧密接触,阀板中央区域上下方向设置有第四圆孔,阀轴底端穿过蝶阀圈顶面中央区域和密封橡胶圈顶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阀轴底端穿过第四圆孔并与第四圆孔内侧壁连接,阀轴底端穿过密封橡胶圈底面中央区域和蝶阀圈底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下固定板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阀轴底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还包括操作箱、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左固定轴、右固定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多组插块、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左转轴、右转轴、左微型电机、右微型电机、两组左挡块、两组右挡块、开关、刻度盘和指针,上固定板顶端与操作箱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操作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操作箱顶面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操作箱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内,所述左固定轴底端和右固定轴底端分别插入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左固定轴顶端和右固定轴顶端分别与第一齿轮底面中央区域和第二齿轮底面中央区域连接,阀轴顶端穿过操作箱底面中央区域,所述多组插块一端均与阀轴外侧壁上半区域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多组插块完全啮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完全啮合,所述左转轴顶端和右转轴顶端分别与第三齿轮底面中央区域和第四齿轮底面中央区域连接,左转轴底端和右转轴底端分别与左微型电机顶端输出端和右微型电机顶端输出端连接,左微型电机底端和右微型电机底端分别与操作箱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可拆卸连接,所述两组左挡块底端均与操作箱内底壁左半区域连接并与第一滚珠轴承顶端接触,所述两组右挡块底端均与操作箱内底壁右半区域连接并与第二滚珠轴承顶端接触,所述开关安装在操作箱右侧壁中央区域,所述刻度盘安装在操作箱内侧壁上半区域,刻度盘上设置有刻度,阀轴顶端穿过刻度盘中央区域,所述指针左端与阀轴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透明挡板,操作箱顶面与透明挡板底面边缘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左插杆、右插杆、左万向轮和右万向轮,所述刻度盘中央区域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左插杆右端和右插杆左端分别与阀轴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插杆左端和右插杆右端均插入环形凹槽,左插杆左端和右插杆右端分别与左万向轮右端和右万向轮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环形挡板和第三滚珠轴承,所述环形挡板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五圆孔,阀轴底端穿过第五圆孔,所述第三滚珠轴承安装在第一圆形凹槽内,阀轴底端插入第三滚珠轴承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环形挡板外侧壁与第一圆形凹槽内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滤板,操作箱右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多组透气孔,所述滤板左侧壁与操作箱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保护罩左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保护罩套套住开关,保护罩左侧壁上半区域与操作箱右侧壁中央区域铰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右端与操作箱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包裹在把手纵向部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开关与左微型电机和右微型电机电连接,当需要开关管道或调节管道输送物质的流量时,将开关打开,开关将左微型电机和右微型电机同时通电,左微型电机和右微型电机的转动方向一致,左微型电机和右微型电机分别带动左转轴和右转轴旋转,旋转的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带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旋转,由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完全啮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多组插块完全啮合,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带动左固定轴底端和右固定轴底端在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内旋转,左固定轴和右固定轴分别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起到支撑作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尺寸均大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尺寸,故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转速度小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旋转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从左右两侧通过多组插块带动阀轴旋转,阀轴带动阀板旋转,阀板旋转后会与蝶阀圈之间产生间隙,阀板旋转的角度不同,阀板与蝶阀圈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从而调节输送物质的流量,阀轴旋转时,带动阀轴上的指针旋转,记录指针在刻度盘上旋转的角度,指针的转动角度即为阀轴的转动角度,阀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包括蝶阀圈(1)、密封橡胶圈(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两组上固定块(4)、两组下固定块、阀板(5)和阀轴(6),蝶阀圈(1)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密封橡胶圈(2)外侧壁与第一圆孔内侧壁连接,上固定板(3)底端和下固定板顶端分别与蝶阀圈(1)顶面中央区域和底面中央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4)一端分别与上固定板(3)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两组下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4)前后方向和两组下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圆孔和两组第三圆孔,阀板(5)外侧壁与橡胶圈内侧壁紧密接触,阀板(5)中央区域上下方向设置有第四圆孔,阀轴(6)底端穿过蝶阀圈(1)顶面中央区域和密封橡胶圈(2)顶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阀轴(6)底端穿过第四圆孔并与第四圆孔内侧壁连接,阀轴(6)底端穿过密封橡胶圈(2)底面中央区域和蝶阀圈(1)底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下固定板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阀轴(6)底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箱(7)、第一滚珠轴承(8)、第二滚珠轴承(9)、左固定轴(10)、右固定轴、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多组插块(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左转轴(16)、右转轴、左微型电机(17)、右微型电机、两组左挡块(18)、两组右挡块、开关(19)、刻度盘(20)和指针(21),上固定板(3)顶端与操作箱(7)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操作箱(7)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操作箱(7)顶面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操作箱(7)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所述第一滚珠轴承(8)和第二滚珠轴承(9)分别安装在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内,所述左固定轴(10)底端和右固定轴底端分别插入第一滚珠轴承(8)和第二滚珠轴承(9)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左固定轴(10)顶端和右固定轴顶端分别与第一齿轮(11)底面中央区域和第二齿轮(12)底面中央区域连接,阀轴(6)顶端穿过操作箱(7)底面中央区域,所述多组插块(13)一端均与阀轴(6)外侧壁上半区域连接,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均与多组插块(13)完全啮合,第三齿轮(14)和第四齿轮(15)分别与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完全啮合,所述左转轴(16)顶端和右转轴顶端分别与第三齿轮(14)底面中央区域和第四齿轮(15)底面中央区域连接,左转轴(16)底端和右转轴底端分别与左微型电机(17)顶端输出端和右微型电机顶端输出端连接,左微型电机(17)底端和右微型电机底端分别与操作箱(7)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可拆卸连接,所述两组左挡块(18)底端均与操作箱(7)内底壁左半区域连接并与第一滚珠轴承(8)顶端接触,所述两组右挡块底端均与操作箱(7)内底壁右半区域连接并与第二滚珠轴承(9)顶端接触,所述开关(19)安装在操作箱(7)右侧壁中央区域,所述刻度盘(20)安装在操作箱(7)内侧壁上半区域,刻度盘(20)上设置有刻度,阀轴(6)顶端穿过刻度盘(20)中央区域,所述指针(21)左端与阀轴(6)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防外漏的自动蝶阀,包括蝶阀圈(1)、密封橡胶圈(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两组上固定块(4)、两组下固定块、阀板(5)和阀轴(6),蝶阀圈(1)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密封橡胶圈(2)外侧壁与第一圆孔内侧壁连接,上固定板(3)底端和下固定板顶端分别与蝶阀圈(1)顶面中央区域和底面中央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4)一端分别与上固定板(3)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两组下固定块一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两组上固定块(4)前后方向和两组下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圆孔和两组第三圆孔,阀板(5)外侧壁与橡胶圈内侧壁紧密接触,阀板(5)中央区域上下方向设置有第四圆孔,阀轴(6)底端穿过蝶阀圈(1)顶面中央区域和密封橡胶圈(2)顶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阀轴(6)底端穿过第四圆孔并与第四圆孔内侧壁连接,阀轴(6)底端穿过密封橡胶圈(2)底面中央区域和蝶阀圈(1)底面中央区域并机械密封,下固定板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阀轴(6)底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箱(7)、第一滚珠轴承(8)、第二滚珠轴承(9)、左固定轴(10)、右固定轴、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多组插块(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左转轴(16)、右转轴、左微型电机(17)、右微型电机、两组左挡块(18)、两组右挡块、开关(19)、刻度盘(20)和指针(21),上固定板(3)顶端与操作箱(7)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操作箱(7)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操作箱(7)顶面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操作箱(7)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所述第一滚珠轴承(8)和第二滚珠轴承(9)分别安装在第二圆形凹槽和第三圆形凹槽内,所述左固定轴(10)底端和右固定轴底端分别插入第一滚珠轴承(8)和第二滚珠轴承(9)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左固定轴(10)顶端和右固定轴顶端分别与第一齿轮(11)底面中央区域和第二齿轮(12)底面中央区域连接,阀轴(6)顶端穿过操作箱(7)底面中央区域,所述多组插块(13)一端均与阀轴(6)外侧壁上半区域连接,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均与多组插块(13)完全啮合,第三齿轮(14)和第四齿轮(15)分别与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完全啮合,所述左转轴(16)顶端和右转轴顶端分别与第三齿轮(14)底面中央区域和第四齿轮(15)底面中央区域连接,左转轴(16)底端和右转轴底端分别与左微型电机(17)顶端输出端和右微型电机顶端输出端连接,左微型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鹏苏海荣谢江炎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耐斯特机械阀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