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514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包括管沟、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供管沟穿过的预留洞,所述预留洞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基础一,预留洞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基础二,并根据条形基础一与条形基础二之间的高度差的不同,在预留洞的两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支撑结构对条形基础一与条形基础二之间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挡柱或变截面支挡柱或门框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加固方式,以确保条形基础遇管沟通过时,能保持基础受力均匀、稳定的特性,为上部房屋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

A local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strip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房屋墙体条形基础
,具体涉及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其他类似地区,地基土遇水会发生下陷导致承载力下降等情况,如果这些地区房屋内有用水点,所用水管线都必须放在埋地的管沟里。如图1、图2所示,当管沟的走向需要穿越墙体,管沟比墙体下部的条形基础埋置还深时,条形基础一般都会从管沟下绕过。如图3所示,常规的做法是在管沟两侧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坡度阶梯式向下放台,直到满足基础从管沟下部通过为止,以保证基础的连续性。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设计表达比较繁琐,容易造成图纸设计内容遗漏;施工会增加工序,影响施工进度,并且在没有足够放台长度的基础段区域,基础受力的均匀性也不宜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部结构的使用安全,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构造方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房屋条形基础局部加深技术存在的弊端,设计的一种减小施工范围、并根据不同的基础加深高度而采取相应的构造技术,以确保条形基础遇管沟通过时,能保持基础受力均匀、稳定的特性,为上部房屋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包括管沟、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供管沟穿过的预留洞,所述预留洞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基础一,预留洞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基础二,并根据条形基础一与条形基础二之间的高度差的不同,在预留洞的两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支撑结构对条形基础一与条形基础二之间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挡柱或变截面支挡柱或门框柱。所述支挡柱由两根长方体组成,两根长方体分别设置于预留洞的两侧,并分别与条形基础一、条形基础二垂直连接,且所述支挡柱的顶面与条形基础一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洞的顶面架设有过梁。所述长方体采用钢筋混土浇筑而成。所述变截面支挡柱由两根倒梯形柱体组成,两根倒梯形柱体分别设置于预留洞的两侧,并分别与条形基础一、条形基础二垂直连接,且所述变截面支挡柱的顶面与条形基础一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洞的顶面架设有过梁。所述倒梯形柱体采用钢筋混土浇筑而成。所述门框柱由五根长方体三面围合而成,其中预留洞的顶部设置有一根长方体,预留洞的两侧各设置有两根长方体。所述门框柱与条形基础二围合成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根据目前房屋建筑条形基础从管沟底部下绕行时,其构造措施在设计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支挡理念解决不在同一标高的基础连接以及补强措施问题,这种用于条形基础遇管沟的做法,简化了设计、方便了施工、缩短了工期,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管沟穿越墙体平面图;图2是管沟穿越墙体横向剖面图;图3是阶梯式条形基础局部加深纵向剖面图;图4是条形基础局部加深加固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一;图5是条形基础局部加深加固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二;图6是条形基础局部加深加固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管沟,2-预留洞,3-墙体,4-条形基础一,5-条形基础二,6-过梁,7-支挡柱,8-变截面支挡柱,9-门框柱,10-原条形基础;b-墙体厚度,H-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4所示,管沟1在穿过墙体3时,管沟1不能断开,在墙体3形成一个能满足管沟通过的预留洞2,当预留洞2洞底标高低于墙下原条形基础10埋深时,原条形基础10就要局部加深从预留洞2底下绕行,并在洞口两侧对原条形基础10进行加固,以保证原条形基础受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包括管沟1、墙体3,所述墙体3上设有供管沟1穿过的预留洞2,所述预留洞2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基础一4,预留洞2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基础二5,并根据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的高度差(即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的不同,在预留洞2的两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支撑结构对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挡柱7或变截面支挡柱8或门框柱9。所述的支挡柱7由两根长方体组成,分别设置于预留洞2两侧,当500mm<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1000mm时采用;所述的变截面支挡柱8由两根倒梯形体组成,其截面是倒梯形,且尺寸随高度增加而变化的柱体,用于预留洞2两侧,当1000mm<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1500mm采用;所述的门框柱9由五根长方体三面围合而成,用于预留洞2顶部及两侧,当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1500mm采用。本技术根据不同的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采取相应的构造技术,以确保条形基础遇管沟通过时,能保持基础受力均匀、稳定的特性,为上部房屋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支挡柱7是数量为两根的采用钢筋混土浇筑成的长方体,当500mm<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1000mm时采用;所述长方体的高=局部加深高度H,长方体的截面尺寸为250mmX条形基础的宽度。所述两根长方体分别设置于预留洞2的两侧,并分别与条形基础一4、条形基础二5垂直连接,且所述支挡柱7的顶面与条形基础一4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洞2的顶面架设有过梁6。所述支挡柱7用于连接高低两处的基础,阻挡预留洞外侧的地基土,并且补强条形基础由于高差造成的强度削弱,保证条形基础受力的均匀性。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变截面支挡柱8是数量为两根的采用钢筋混土浇筑成的倒梯形柱体,1000mm<局部加深高度H≤1500mm时在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采用变截面支挡柱8进行加固;所述两根倒梯形柱体分别设置于预留洞2的两侧,并分别与条形基础一4、条形基础二5垂直连接,且所述变截面支挡柱8的顶面与条形基础一4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洞2的顶面架设有过梁6。所述变截面支挡柱8的高=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H,其截面尺寸为(350~250)mmX条形基础宽度,根据条形基础局部加深高度的增加,调整截面尺寸,符合基础的受力特性,用于连接高低两处的基础,阻挡预留洞外侧的地基土,变截面的支挡柱加固条形基础由于高差造成的强度削弱,保证条形基础受力的均匀性。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门框柱9由五根长方体三面围合而成,局部加深高度H>1500mm时在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采用门框柱9进行加固;其中预留洞2的顶部设置有一根长方体,预留洞2的两侧各设置有两根长方体;设置于预留洞2顶部的长方体,其作用是代替预留洞2上的过梁6。所述门框柱9与条形基础二5围合成矩形。所述预留洞2顶部的长方体的长=预留洞长+250mmX2,其截面尺寸为200~400mmX墙体厚度b,预留洞2两侧的长方体由上半部长方体和下半部长方体组成,所述下半部长方体的高=局部加深高度H,下半部长方体的截面尺寸为边尺寸350~250mmX条形基础一的宽度,作用是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包括管沟(1)、墙体(3),所述墙体(3)上设有供管沟(1)穿过的预留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2)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基础一(4),预留洞(2)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基础二(5),并根据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的高度差的不同,在预留洞(2)的两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支撑结构对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挡柱(7)或变截面支挡柱(8)或门框柱(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包括管沟(1)、墙体(3),所述墙体(3)上设有供管沟(1)穿过的预留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2)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基础一(4),预留洞(2)的底部设置有条形基础二(5),并根据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的高度差的不同,在预留洞(2)的两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支撑结构对条形基础一(4)与条形基础二(5)之间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挡柱(7)或变截面支挡柱(8)或门框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柱(7)由两根长方体组成,两根长方体分别设置于预留洞(2)的两侧,并分别与条形基础一(4)、条形基础二(5)垂直连接,且所述支挡柱(7)的顶面与条形基础一(4)的顶面平齐,所述预留洞(2)的顶面架设有过梁(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条形基础的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琼刘航刘小平李剑钊李喆杨丽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