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28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零部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包括下鞍管,所述下鞍管顶端的外沿设有螺纹齿,且下鞍管的顶端通过螺纹齿螺纹连接有防水环。该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通过电磁板在通电后具有与上鞍管的底端相互排斥的磁性,使得上鞍管在受力下压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以此取代弹簧减震的方式,避免了采用减震弹簧来减震时,长时间使用后弹簧会发生形变达不到减震的功能,而且相较于普通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对鞍座的缓震要求更高,通过这种无接触式的缓震方式可以实现无级的缓震,对于行驶在山地上的自行车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缓震,减缓人们骑行时间过长的疲劳程度。

A shock absorption saddle tube for mountain b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
技术介绍
如今的出现方式多种多样,自行车由于环保便捷是人们最常用的代步交通工具,其中,山地自行车平日可由于日常骑行,休闲时可用于登山运动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鞍管又是山地自行车上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传统的自行车鞍管是单根直管,它与鞍管和车架为刚性联接,其作用一方面是用来支承鞍座;再有是通过车架的外箍配合调节鞍座的高低,但由于单根直管中没有缓冲功能所致,从而导致人们在骑车行驶当中,尤其是山地自行车经常会遇到崎岖不平的道路,行驶过程中鞍座若不能达到减震、抗震的功能长时间骑行会增加人们的疲劳程度,从而影响了骑行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自行车减震鞍管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具备无级缓震、高度调节方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心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包括下鞍管,所述下鞍管顶端的外沿设有螺纹齿,且下鞍管的顶端通过螺纹齿螺纹连接有防水环,所述防水环底端的中部设有防水胶垫,所述防水环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孔,且防水环的中部通过环形孔活动套接有上鞍管,所述上鞍管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坐垫连接孔,所述上鞍管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下鞍管内部的滑动套轴,所述下鞍管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轨道杆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接线端一和接线端二,所述轨道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调节拨片,所述电阻调节拨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下鞍管的一侧开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扭簧,两个所述扭簧的中部分别与两个密封挡片的一端缠绕,两个所述密封挡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调节拨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分别与绕线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套接有接线端三和接线端四,所述下鞍管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位环且通过固位环固定连接有电磁板,所述下鞍管的底部设有固位槽,且下鞍管的底部通过固位槽与两个连接扣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扣的底部分别与电池壳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壳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源。优选的,所述所述上鞍管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穿过防水环、防水胶垫的中部并延伸至下鞍管的内腔,所述防水胶垫中部与上鞍管的外壁相互贴合,所述上鞍管的底端具有磁性,通过。优选的,所述滑动套轴的外壁与下鞍管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滑动套轴的直径大于防水环中部环形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接线端一、接线端二分别通过电线与电磁板电性连接,所述接线端三、接线端四分别通过电线与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绕线管的外圈等距缠绕有铜线且通过铜线与电阻调节拨片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磁板在通电后具有与上鞍管的底端相互排斥的磁性。优选的,所述电池壳通过连接扣可与下鞍管的底部相互卡接以及拆卸分离。与现有的自行车减震鞍管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通过电磁板在通电后具有与上鞍管的底端相互排斥的磁性,使得上鞍管在受力下压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以此取代弹簧减震的方式,避免了采用减震弹簧来减震时,长时间使用后弹簧会发生形变达不到减震的功能,而且相较于普通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对鞍座的缓震要求更高,通过这种无接触式的缓震方式可以实现无级的缓震,对于行驶在山地上的自行车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缓震,减缓人们骑行时间过长的疲劳程度。2、该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通过控制推动推动块使其带动电阻调节拨片在绕线管外部移动,对电磁板上连接电线的电阻进行调节,进而对电磁板的磁性进行调节,实现了对电磁板与上鞍管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的功能,对于现有的通过车架的外箍配合调节鞍座的高低更加的快捷方便,且电阻调节拨片与下鞍管连接处的防水槽内部还设有密封挡片,在推动块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实现密封,防止在户外放置时雨水流入下鞍管内部对下鞍管内腔安装的电器元件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连接扣可移出状态示意图。图中:1、下鞍管;2、防水环;3、防水胶垫;4、上鞍管;5、坐垫连接孔;6、滑动套轴;7、连接件;8、轨道杆;9、接线端一;10、接线端二;11、滑动架;12、电阻调节拨片;13、推动块;14、扭簧;15、密封挡片;16、绕线管;17、接线端三;18、接线端四;19、固位环;20、电磁板;21、连接扣;22、电池壳;23、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包括下鞍管1,下鞍管1顶端的外沿设有螺纹齿,且下鞍管1的顶端通过螺纹齿螺纹连接有防水环2,防水环2底端的中部设有防水胶垫3,防水环2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孔,且防水环2的中部通过环形孔活动套接有上鞍管4,上鞍管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坐垫连接孔5,上鞍管4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下鞍管1内部的滑动套轴6,下鞍管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件7,两个连接件7的一端分别与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接线端一9和接线端二10,轨道杆8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架11,滑动架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调节拨片12,电阻调节拨片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3,下鞍管1的一侧开设有防水槽,防水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扭簧14,两个扭簧14的中部分别与两个密封挡片15的一端缠绕,两个密封挡片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调节拨片12固定连接,两个连接件7的中部分别与绕线管16的两端固定连接,绕线管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套接有接线端三17和接线端四18,下鞍管1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位环19且通过固位环19固定连接有电磁板20,下鞍管1的底部设有固位槽,且下鞍管1的底部通过固位槽与两个连接扣21活动连接,两个连接扣21的底部分别与电池壳22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电池壳2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源23。其中,上鞍管4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穿过防水环2、防水胶垫3的中部并延伸至下鞍管1的内腔,防水胶垫3中部与上鞍管4的外壁相互贴合,上鞍管4的底端具有磁性,通过。其中,滑动套轴6的外壁与下鞍管1的内壁相互接触,滑动套轴6的直径大于防水环2中部环形孔的孔径。其中,接线端一9、接线端二10分别通过电线与电磁板20电性连接,接线端三17、接线端四18分别通过电线与电源23电性连接。其中,绕线管16的外圈等距缠绕有铜线且通过铜线与电阻调节拨片12电连接。其中,电磁板20在通电后具有与上鞍管4的底端相互排斥的磁性。其中,电池壳22通过连接扣21可与下鞍管1的底部相互卡接以及拆卸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包括下鞍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鞍管(1)顶端的外沿设有螺纹齿,且下鞍管(1)的顶端通过螺纹齿螺纹连接有防水环(2),所述防水环(2)底端的中部设有防水胶垫(3),所述防水环(2)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孔,且防水环(2)的中部通过环形孔活动套接有上鞍管(4),所述上鞍管(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坐垫连接孔(5),所述上鞍管(4)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下鞍管(1)内部的滑动套轴(6),所述下鞍管(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件(7),两个所述连接件(7)的一端分别与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接线端一(9)和接线端二(10),所述轨道杆(8)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架(11),所述滑动架(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调节拨片(12),所述电阻调节拨片(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3),所述下鞍管(1)的一侧开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扭簧(14),两个所述扭簧(14)的中部分别与两个密封挡片(15)的一端缠绕,两个所述密封挡片(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调节拨片(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7)的中部分别与绕线管(1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管(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套接有接线端三(17)和接线端四(18),所述下鞍管(1)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位环(19)且通过固位环(19)固定连接有电磁板(20),所述下鞍管(1)的底部设有固位槽,且下鞍管(1)的底部通过固位槽与两个连接扣(21)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扣(21)的底部分别与电池壳(22)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壳(22) 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源(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自行车用减震鞍管,包括下鞍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鞍管(1)顶端的外沿设有螺纹齿,且下鞍管(1)的顶端通过螺纹齿螺纹连接有防水环(2),所述防水环(2)底端的中部设有防水胶垫(3),所述防水环(2)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孔,且防水环(2)的中部通过环形孔活动套接有上鞍管(4),所述上鞍管(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坐垫连接孔(5),所述上鞍管(4)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下鞍管(1)内部的滑动套轴(6),所述下鞍管(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件(7),两个所述连接件(7)的一端分别与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杆(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接线端一(9)和接线端二(10),所述轨道杆(8)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架(11),所述滑动架(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调节拨片(12),所述电阻调节拨片(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3),所述下鞍管(1)的一侧开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扭簧(14),两个所述扭簧(14)的中部分别与两个密封挡片(15)的一端缠绕,两个所述密封挡片(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调节拨片(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7)的中部分别与绕线管(1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管(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套接有接线端三(17)和接线端四(18),所述下鞍管(1)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位环(19)且通过固位环(19)固定连接有电磁板(20),所述下鞍管(1)的底部设有固位槽,且下鞍管(1)的底部通过固位槽与两个连接扣(21)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骑缘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