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怀仁专利>正文

锅炉排污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9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锅炉排污消音器,主要由外壳(8)、孔管(3)、旋水分离器(7)构成,外壳的上部置出气口(1),下部一侧置排污口(10),孔管置于外壳内部,进液管穿入外壳和孔管内,旋水分离器置孔管内进液管上方。其优点为:使锅炉排出的带垢渣废水汽不会乱喷,使固、液、气三相分离后由规定的方向排出,小孔消音,使锅炉排放时噪音降低20-25分贝,排汽液时音量在75分贝以下。本排污消音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消音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使固、液、气三相分离的锅炉排污消音装置。现用各种型号的大小锅炉,在带垢的水汽积聚到一定程度时都要进行排出,一般锅炉每天要排放数次,排放时水、汽、垢渣带一定压力和较高的温度,同时带有较大的啸鸣声,从锅炉排汽液管中呼啸喷出,较大的噪声和带垢水气污染周围环境。多年来这种噪声和水气垢渣的污染未见到用某种装置进行治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让锅炉排出的水气垢渣固、液、汽三相分离向规定的方向排放,减少排放噪声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的锅炉排污消音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主要由外壳、孔管、旋水分离器构成一锅炉排污消音装置,外壳上部置出气口,下部排污口,孔管置于外壳内部,进液管穿入外壳和孔管内,旋水分离器置孔管内进液管上方。旋水分离器为一个带旋翼的结构,其在孔管内的数目为2-4个。旋水分离器带有2-6个旋翼,翼内有开口,上部封闭,下部为管状。在孔管内置有档板。在孔管的下部壁上置条形孔,中、上部壁上置气液孔,孔管顶部封闭。条形孔在孔管上的分布为均匀分布,其长度为5-10cm,宽度为2-3mm。进液管的管径与锅炉排汽液管管径相应,孔管的管径为进液管管径的3-4倍,外壳的管径为孔管管径的2-3倍。档板为内径与进液管管径相应或内径大于进液管管径的圆环状档板,气液孔在档板间和档板上方的孔管管壁上均匀分布,气液孔面积之和与进液管横截面积相应。档板在孔管内的数目为2-4个,第一旋水分离器可与进液管为一体,其它旋水分离器可固定在档板上,置于档板间的下2/3处。在孔管上部置与外壳相连的支撑筋。外壳上出气口的面积大于孔管的横截面积。当锅炉排放时,带有垢渣的高压水气从进液管管口喷出,在旋水分离器作用下,成为旋转水汽并分离,垢渣和部分水份,从条形孔喷出,下降到排污口被排出,部分带有一定压力水汽继续上升,档板挡住部分水份,一部分到达下一个旋水分离器,再次旋转,经气液孔排到外壳内空间成为水液,一部分经档板阻挡成水液,下降到排污口,部分汽体经气液孔到出气口排出汽液在上升过程中,旋转分离排垢渣-排水-阻挡、旋转分离-排水-阻挡-上排气-下排水渣在整个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固、液、汽三相分离,小孔消音。本专利技术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置了不同孔型的孔管和旋水分离器,使固、液、汽三相分离由规定的方向排出,带垢渣废水汽不会乱喷;又由于采用了不断扩大废水汽的排出口面积和小孔消音的方式,使噪音降低20-25分贝,排气液时音量达75分贝以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技术旋水分离器的主视图。图3是技术旋水分离器的A-A剖视图。参照图1、图2、图3。1.出气口、2.支撑筋、3.孔管、4.气液孔、5.档板、6.条形孔、7.旋水分离器、8.外壳、9.进液管、10.排污口、11.接口。图1所示锅炉排污消音器由外壳8、孔管3、旋水分离器7构成,外壳8的上部置出气口1,下部一侧置排污口10,孔管3置于外壳内部,进液管9穿入外壳和孔管内,孔管的下部可固定在进液管上,旋水分离器置孔管内,进液管的上方,第一旋水分离器与进液管可为一体,旋水分离器的结构为一带有旋翼的结构(图2、图3),它可为在一段管子的管口一端的管壁上开2-6个“L”型切口,使“L”切口延管的切线方向张开一定角度即成为旋翼,张口为旋翼内口,每2个对称的旋翼张口方向相反,也可不对称成旋转状。为旋转度更大旋翼可以加长,角度可制成更有利于气液旋转的弯度,旋翼上部开口应封闭。也可在一段管子上切2-8个条形孔,在每个条形孔的一侧置上旋翼,顶部开口封闭;旋水分离器也可为其它能够使带一定压力的汽液成为旋转状态的结构。旋翼的旋转方向可使气液水平或略向下旋转,旋翼的个数最好为2个,旋水分离器在孔管内的数目为2-4个,一般设置2个。在每个旋水分离器上方分别置档板5,档板为圆环形,其外缘与孔管的内壁连接,内环的口径与进液管或旋水分离器基圆口径相一致或大于进液管口径。通过档板,使气液在上升过程中一步步分离。孔管壁上开有细长的条形孔,条形孔长为5-10cm。宽为2-3mm,其分布为在孔管下部的壁上均匀分布。带垢渣的废水汽由进气液管直抵旋水分离器,产生高速旋转,含在其中的垢渣和部分水液从条形孔甩出,顺外壳向下自排污口10排向规定的地方,部分水汽继续延孔管上升,在档板的作用下,水汽不断被档下,最后由排污口10流出,上升的水、汽经过下一个旋水分离器、档板、小孔、体积膨胀,压力减少,声音降低,大部分水被分离、阻档由排污口流出,余汽(气)由出气口1排出。技术中,进气液管接口可由法兰盘接口11与锅炉排汽管相连,进液管9的管径可与锅炉排汽液管管径相一致,孔管3的管径为进液管管径的3-4倍,外壳的管径为孔管管径的2-3倍。档板间和档板上部的孔管上开有小的气液孔4,多个小孔分布在孔管上,所有小的气液孔面积之和与进液管管口面积相应。档板在孔管内均匀分布,旋水分离器置于挡板上两档板间的下2/3处。孔管顶部密封,在孔管上部或顶部置可使孔管保持稳定的与外壳相连的支撑筋,支撑筋可用3-5条钢棍分三角或其它角度支持孔管的稳定。出气口的面积大于孔管的横截面积,出气口面积是孔管面积的1.2-1.6倍。本专利技术各部分均用能耐一定压力材料制成。技术不仅适用于锅炉排污消音,对于其它类似的分离固、液、气三相物质,只要采用了上述旋水分离器和孔管的结构,也属于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外壳(8)、孔管(3)、旋水分离器(7)构成,外壳的上部置出气口(1),下部置排污口(10),孔管置于外壳内部,进液管(9)穿入外壳和孔管内,旋水分离器置孔管内,进液管(9)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旋水分离器为一带有旋翼的结构,其在孔管内的数目为2-4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其特征在于旋水分离器为带有2-6个旋翼的,翼内有开口,上部封闭,下部为管状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3)内置有档板(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下部的壁上置条形孔(6),孔管中上、部壁上置气液孔(4),孔管顶部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条形孔在孔管上分布为均匀分布,其长度为5-10cm,宽度为2-3mm。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3)的管径为进液管管径的3-4倍,外壳(8)的管径为孔管管径的2-3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档板(5)为内径与进液管管径相应或大于进液管管径的圆环状档板,气液孔(4)在档板间和档板上方的孔管管壁上均匀分布,气液孔面积之和与进液管横截面积相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档板在孔管内的数目为2-4个,第一旋水分离器可与进液管为一体,其它旋水分离器可固定在档板上,置于档板间的下2/3处。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上部置与外壳相连的支撑筋(2),外壳上出气口(10)的面积大于孔管(3)的横截面积。专利摘要一种锅炉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外壳(8)、孔管(3)、旋水分离器(7)构成,外壳的上部置出气口(1),下部置排污口(10),孔管置于外壳内部,进液管(9)穿入外壳和孔管内,旋水分离器置孔管内,进液管(9)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怀仁
申请(专利权)人:蔡怀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