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对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867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至少包括:第一装配体,所述第一装配体包括第一正面和经第一正面贯穿所述第一装配体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外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设有流体内通道组件,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密封滑动连接;第二装配体;2个保护薄膜;2个保护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菌对接器可建立一个相对无菌的第一层无菌通道,但通过对接、挤压并去除薄膜过程中,考虑到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和密封件形变的因素,不能完全保证形成理想的无菌环境,因此存在侵入少量细菌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又在第一层无菌通道的基础上再建立第二层无菌通道,有效地保证了最终无菌通道的建立。

Sterile d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菌对接器
本技术涉及生物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菌对接器。
技术介绍
在采输血、细胞培养、制备疫苗、做生物反应等过程中,大多数操作步骤都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液体之间是通过管路来传送,通常选用塑料软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两条管路对接的情况,此时,就必须在洁净的无菌环境下进行,这就给生产带来了很多限制。如何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是目前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所述无菌对接器至少包括:第一装配体,所述第一装配体包括第一正面和经第一正面贯穿所述第一装配体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外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设有流体内通道组件,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密封滑动连接;第二装配体,所述第二装配体包括第二正面和从第二正面一侧贯穿所述第二装配体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外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正面与所述第一正面能进行对接,并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互对接,且使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能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上分别设有的相互匹配的对接用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一正面和所述第二正面的对接和固定。2个保护薄膜,所述保护薄膜可去除地分别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用于分别密封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正面的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正面的端口;2个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去除地分别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上,用于在所述保护盖未被去除时覆盖所述保护薄膜;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用于经过流体。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在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对接后进行密封,形成第一层无菌通道。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密封滑动连接,用于在所形成的第一层无菌通道基础上,形成第二层无菌通道,保证流体在无菌的环境下流通。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只要有少量的细菌侵入就会对细胞培养产生很大的风险。本技术提供的无菌对接器可建立一个相对无菌的第一层无菌通道,但通过对接、挤压并去除薄膜过程中,考虑到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和密封件形变的因素,不能完全保证形成理想的无菌环境,因此存在侵入少量细菌的可能性,本技术又在第一层无菌通道的基础上再建立第二层无菌通道,有效地保证了最终无菌通道的建立。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预对接状态时第一装配体一侧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预对接状态时第二装配体一侧的示意图。图3-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预对接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2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爆炸图(无保护薄膜)。图3-3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去掉流体内通道组件及定位盖的纵向剖视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预对接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第一装配体的处于初始状态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第二装配体的处于初始状态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未对接状态时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未对接状态时的侧视图。图9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第一对接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0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处于第二对接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图11-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密封件的示意图。图11-2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密封件的主视图。图11-3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密封件的侧视图。图12-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内密封件的示意图。图12-2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内密封件的主视图。图12-3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内密封件的侧视图。图13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定位座示意图。图14-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定位盖的与所述定位座相接的一侧的示意图。图14-2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定位盖的与所述活塞管相接的一侧的示意图。图14-3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定位盖的与所述定位座相接的一侧的正视图。图14-4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定位盖的与所述活塞管相接的一侧的正视图。图15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活塞管侧视图。图16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保护薄膜结构示意图。图17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横向剖视图。图18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装配体无保护薄膜示意图。图19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装配体有保护薄膜示意图。图20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二装配体无保护薄膜示意图。图2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菌对接器的第一装配体有保护薄膜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第一装配体1.1第一正面1.2第一流体通道1.3第一密封件1.4流体内通道组件1.4.1活塞管1.4.2内密封件1.5流体通道连接件1.5.1定位盖1.5.2定位座1.5.3定位圈1.5.4定位凸起1.5.5定位槽1.5.5.1第一槽段1.5.5.2第二槽段1.5.5.3防滑凸起1.5.6固定圈2第二装配体2.1第二正面2.2第二流体通道2.3第二密封件2.4第二连接管3保护薄膜4保护盖4.1保护盖连接件4.2通气孔4.3展膜件5对接用连接组件5.1第一连接件5.1.1第一延伸部5.1.2侧部分5.1.3通道5.1.4锁闩件5.2第二连接件5.2.1第二延伸部5.2.2接合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对接器至少包括:/n第一装配体(1),所述第一装配体(1)包括第一正面(1.1)和经第一正面贯穿所述第一装配体(1)的第一流体通道(1.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外围设有第一密封件(1.3),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内设有流体内通道组件(1.4),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1.4)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密封滑动连接;/n第二装配体(2),所述第二装配体(2)包括第二正面(2.1)和从第二正面一侧贯穿所述第二装配体(2)的第二流体通道(2.2),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外围设有第二密封件(2.3),所述第二正面(2.1)与所述第一正面(1.1)能进行对接,并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相互对接,且使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1.4)能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体(1)和所述第二装配体(2)上分别设有的相互匹配的对接用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一正面和所述第二正面的对接和固定;/n2个保护薄膜(3),所述保护薄膜可去除地分别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正面(1.1)和第二正面(2.1),用于分别密封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正面的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正面的端口;/n2个保护盖(4),所述保护盖可去除地分别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装配体(1)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上(2),用于在所述保护盖未被去除时覆盖所述保护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对接器至少包括:
第一装配体(1),所述第一装配体(1)包括第一正面(1.1)和经第一正面贯穿所述第一装配体(1)的第一流体通道(1.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外围设有第一密封件(1.3),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内设有流体内通道组件(1.4),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1.4)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密封滑动连接;
第二装配体(2),所述第二装配体(2)包括第二正面(2.1)和从第二正面一侧贯穿所述第二装配体(2)的第二流体通道(2.2),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外围设有第二密封件(2.3),所述第二正面(2.1)与所述第一正面(1.1)能进行对接,并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相互对接,且使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1.4)能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体(1)和所述第二装配体(2)上分别设有的相互匹配的对接用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一正面和所述第二正面的对接和固定;
2个保护薄膜(3),所述保护薄膜可去除地分别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正面(1.1)和第二正面(2.1),用于分别密封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正面的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正面的端口;
2个保护盖(4),所述保护盖可去除地分别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装配体(1)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上(2),用于在所述保护盖未被去除时覆盖所述保护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内通道组件(1.4)包括活塞管(1.4.1)和内密封件(1.4.2),所述活塞管(1.4.1)一端嵌套所述内密封件(1.4.2),所述内密封件(1.4.2)嵌套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体(1)还包括用于连接内通道组件(1.4)与第一流体通道(1.2)的流体通道连接件(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连接件(1.5)包括定位盖(1.5.1)与定位座(1.5.2),所述定位盖(1.5.1)与所述活塞管(1.4.1)连接且同轴,所述定位座(1.5.2)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连接且同轴,所述定位盖(1.5.1)与所述定位座(1.5.2)配合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位与第二连接位,以使定位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学军方勇军徐鹏邓忠李力梁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