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左侧焊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右侧焊接有按摩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矩形柱,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底端与基座的顶端左侧焊接,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底端键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内腔左侧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杆。该心内科康复装置,可自动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省去了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的大部分时间,避免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因为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按摩产生肌肉疲劳,可有效减轻陪护人员的压力。
A rehabilitation device in cardi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中心患者多为心血管相关疾患,长期按摩腧穴可以治疗胸闷胸痛、心烦、心悸等症状,《黄帝内经》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晋代皇甫谧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论述穴位的位置和主治,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家就开始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目前通常由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因此占用了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的大部分时间,而且长时间按摩还会使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肌肉产生疲劳,现急需一种按摩装置来减轻陪护人员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左侧焊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右侧焊接有按摩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矩形柱,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底端与基座的顶端左侧焊接,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底端键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内腔左侧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右侧键连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转杆的左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柱的左侧表面焊接有摇杆,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延伸出滑槽的内腔焊接有矩形板,且矩形板与螺杆的外壁螺接,所述矩形板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柱,且第二矩形柱的顶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柱的上表面;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三矩形柱,所述第三矩形柱的左侧与第二矩形柱的右侧顶端焊接,所述第三矩形柱的底端右侧焊接有矩形体,所述第三矩形柱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矩形体的内腔顶端右侧与第一条形孔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三矩形柱的内腔底端右侧螺钉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侧焊接有第一圆形板,所述矩形体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底端套接有圆形柱,所述第一圆形板的左侧顶端焊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壁套接有矩形杆的一端,所述矩形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的内腔并与圆形柱的外壁顶端轴接,所述圆形柱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二圆形板,所述圆形柱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圆形板的顶端左右两侧轴接,所述第二圆形板的底端粘接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底端延伸出矩形体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腔底端高度高于螺杆外壁螺纹的底端高度。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形状为“T”字形。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相互轴接处向外侧倾斜。优选的,所述橡胶柱的底端表面形状为“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心内科康复装置,通过升降机构可调节该装置的高度,可适应不同身形的患者将橡胶柱与患者的穴位对应,通过按摩机构可使橡胶柱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可自动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该装置可自动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省去了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的大部分时间,避免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因为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按摩产生肌肉疲劳,可有效减轻陪护人员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基座,2、升降机构,201、第一矩形柱,202、螺杆,203、第一锥形齿轮,204、转杆,205、第二锥形齿轮,206、摇杆,207、滑槽,208、滑块,209、矩形板,210、第二矩形柱,3、按摩机构,301、第三矩形柱,302、矩形体,303、第一条形孔,304、第二条形孔,305、减速电机,306、转轴,307、第一圆形板,308、导杆,309、圆形柱,310、卡块,311、矩形杆,312、弹簧,313、第二圆形板,314、第一连杆,315、第二连杆,316、橡胶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右侧焊接有按摩机构3,基座1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可用于对装置进行移动;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矩形柱201,第一矩形柱201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202,螺杆202的外壁底端键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03,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侧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杆204,转杆204的外壁右侧键连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203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205,转杆204的左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左侧表面焊接有摇杆206,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摇杆206,可使转杆204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使第一锥形齿轮203带动螺杆20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207,滑槽207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滑块208,滑块208的内侧延伸出滑槽207的内腔焊接有矩形板209,通过滑块208和滑槽207的配合可使矩形板209稳定移动,且矩形板209与螺杆202的外壁螺接,当螺杆202转动时,在螺杆202的外壁螺纹作用下可使矩形板209上下移动,矩形板209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柱210,且第二矩形柱210的顶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上表面,通过调节第一矩形柱201的顶端高度可对按摩机构3的高度进行调节;按摩机构3包括第三矩形柱301,第三矩形柱301的左侧与第二矩形柱210的右侧顶端焊接,第三矩形柱301的底端右侧焊接有矩形体302,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303,矩形体302的内腔顶端右侧与第一条形孔3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条形孔304,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右侧螺钉连接有减速电机305,减速电机305的型号为5IK90GN-AF,由外部操作系统控制,减速电机30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306,转轴306的左侧焊接有第一圆形板307,减速电机305可驱动转轴306和第一圆形板307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矩形体302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右侧焊接有按摩机构(3);/n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矩形柱(201),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202),所述螺杆(202)的外壁底端键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03),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侧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杆(204),所述转杆(204)的外壁右侧键连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203)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205),所述转杆(204)的左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左侧表面焊接有摇杆(206),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207),所述滑槽(207)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滑块(208),所述滑块(208)的内侧延伸出滑槽(207)的内腔焊接有矩形板(209),且矩形板(209)与螺杆(202)的外壁螺接,所述矩形板(209)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柱(210),且第二矩形柱(210)的顶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上表面;/n所述按摩机构(3)包括第三矩形柱(301),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左侧与第二矩形柱(210)的右侧顶端焊接,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底端右侧焊接有矩形体(302),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303),所述矩形体(302)的内腔顶端右侧与第一条形孔(3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条形孔(304),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右侧螺钉连接有减速电机(305),所述减速电机(30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306),所述转轴(306)的左侧焊接有第一圆形板(307),所述矩形体(302)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导杆(308),所述导杆(308)的外壁底端套接有圆形柱(309),所述第一圆形板(307)的左侧顶端焊接有卡块(310),所述卡块(310)的外壁套接有矩形杆(311)的一端,所述矩形杆(31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条形孔(303)和第二条形孔(304)的内腔并与圆形柱(309)的外壁顶端轴接,所述圆形柱(309)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弹簧(312)的一端,所述弹簧(312)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二圆形板(313),所述圆形柱(309)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轴接有第一连杆(314)的一端,所述连杆(314)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连杆(315)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圆形板(313)的顶端左右两侧轴接,所述第二圆形板(313)的底端粘接有橡胶柱(316),所述橡胶柱(316)的底端延伸出矩形体(302)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右侧焊接有按摩机构(3);
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矩形柱(201),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端左侧焊接,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202),所述螺杆(202)的外壁底端键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03),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侧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杆(204),所述转杆(204)的外壁右侧键连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203)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205),所述转杆(204)的左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左侧表面焊接有摇杆(206),所述第一矩形柱(201)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207),所述滑槽(207)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滑块(208),所述滑块(208)的内侧延伸出滑槽(207)的内腔焊接有矩形板(209),且矩形板(209)与螺杆(202)的外壁螺接,所述矩形板(209)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柱(210),且第二矩形柱(210)的顶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柱(201)的上表面;
所述按摩机构(3)包括第三矩形柱(301),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左侧与第二矩形柱(210)的右侧顶端焊接,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底端右侧焊接有矩形体(302),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303),所述矩形体(302)的内腔顶端右侧与第一条形孔(3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条形孔(304),所述第三矩形柱(301)的内腔底端右侧螺钉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