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82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包括核层和壳层,在所述核层和壳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由核层、抗菌层和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核层为丙烯酸预交联聚合体颗粒,抗菌层为植物粉体抗菌层,壳层为表面交联层。植物粉体层由茶叶粉体层、艾叶草粉体层、益母草粉体层中的其中至少一层构成,还可以是由茶叶粉体、艾叶草粉体、益母草粉体构成的植物粉体混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菌除臭性能显著,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具有巨大的效益。

A super absorbent resin with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izing proper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
本技术属于功能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高吸水性树脂。
技术介绍
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SAP)是具有较高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Goodrich公司开发了交联聚丙烯酸树脂,随后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Russell等人于1961年着手研究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技术;到了1978年,日本三洋化成公司研发并产业化生产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共聚型高吸水性树脂。在国内,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客观因素,我国生产的高吸水性树脂创新能力及技术开发能力都无法与国外相比。起初,高吸水性树脂主要作为保水剂,广泛应用于是农业
,随着高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收载体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的大量使用,国内外对高吸水性树脂的需求量开始急剧膨胀,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0%~40%,对品种、合成途径、性能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根据高吸收树脂的原料来源不同,高吸收树脂大致可分为三大系列: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系,其中合成系中的聚丙烯酸盐类由于原来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长期保存、综合吸水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合成系中的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引起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作为吸收介质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目前国内对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都是基于其在一次性卫生品中的应用性能的研究,包括低单体残留量技术、耐压吸水率、高速吸水速率以及抗结块性能等,但是,对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的抗菌及除臭性能的研究较少。总所周知,人的尿液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尿素和各种无机盐离子,如Na+、Cl-、K+、SO42-等,人的尿液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未到难闻的氨的气味,对于长期服药的人来说,其尿液味道更为严重,特别容易引起心里疾病及各种皮肤疾病,如红疹等。为克服普通高吸水性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行业技术专家、技术人员均在努力研究抗菌性或抗菌除臭性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公知
,申请号为201310560034.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多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它是将丙烯酸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水中与茶多酚发生聚合反应,反应后的凝胶经冷却、剪切、干燥而制成的。申请号为201410175092.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型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树脂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含有烯丙基结构的长链、侧链上含有羧酸基与所酸钠、具有内交联的多孔型网络结构,颗粒内部或外部含有可增溶性季铵盐阳离子性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采用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或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申请号为201410682192.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天然抗菌性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冰水浴条件下,用碱液中和丙烯酸溶液,然后依次加入丙烯酰胺、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均匀,然后在70-90℃反应,待体系出现凝胶后,继续反应温度条件下保温1小时,即得天然高抗菌性高吸水性树脂。申请号为201410658347.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去离子水,加入5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入丙烯酰基吗啉、超细二氧化硅和复合交联剂,然后同氮气除氧30min,加入引发剂在20-30℃引发聚合发硬,温度不再上升视为反应结束,将胶体经造粒、干燥、破碎得到吸水树脂颗粒,最后树脂颗粒经乙二醇、纳米银抗菌剂和25%硫酸铝120℃高温处理2-5小时后即得。公告号为CN10521873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丙烯酸200份、氢氧化钠40~80份、去离子水200~300份、初交联剂0.02~2份、茶叶粉末或者茶叶提取物4~100份、引发剂0.05~0.6份、复合交联剂0.2~4份。该高吸水性树脂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卫生吸液用品中,本专利技术所添加的茶叶及其提取物在赋予高吸水性树脂优异的抗菌除臭性能的同时,不影响高吸水性树脂的各项吸收性能。本专利技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本技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以艾叶草、茶叶以及益母草为植物抗菌层,进一步提供具有高抗菌除臭功能的高吸水性树脂本技术提供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高吸水倍率、高保水倍率、高吸收速度、高耐压性性能,满足一次性吸收用品的使用要求,同时,具有强烈的抗菌性和除臭性,赋予妇幼使用者安全、舒适、保健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除臭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该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高吸水倍率、高保水倍率、高吸收速度、高耐压性性能,满足一次性吸收用品的使用要求,同时,具有强烈的抗菌性和除臭性,赋予妇幼使用者安全、舒适、保健的产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包括核层和壳层,在所述核层和壳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由核层、抗菌层和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而成。优选地,所述核层为丙烯酸预交联聚合体颗粒。优选地,所述抗菌层为植物粉体抗菌层。优选地,所述抗菌层为植物提取物微胶囊层。优选地,所述壳层为表面交联层。优选地,所述植物粉体层由茶叶粉体层、艾叶草粉体层、益母草粉体层中的其中至少一层构成。优选地,所述植物粉体抗菌层是植物粉体混合层。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其他化学类抗菌剂相比,本技术的抗菌层不但安全性高、对接触皮肤无刺激性等优点,而且具有强烈的抑菌除臭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等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技术将植物粉体抗菌层设置在丙烯酸预交联聚合体颗粒与表面交联层之间,一方面提高了植物粉体抗菌层的耐冲洗性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植物粉体抗菌层的抑菌除臭作用与高吸水性树脂本体的吸液性能达到最佳的平衡点,其中的植物粉体抗菌层对被吸收、储存于高吸水性树脂本体内的液体产生强烈的抑菌除臭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均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其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抗菌、除臭性能优异,具有很好的除臭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对图1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对图1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对图1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涉及的茶叶、益母草、艾叶草均为日常常用的植物抗菌剂,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本技术所述的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由核层、抗菌层和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核层为丙烯酸预交联聚合体颗粒,该丙烯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包括核层和壳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层和壳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由核层、抗菌层和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包括核层和壳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层和壳层之间还设有抗菌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由核层、抗菌层和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为丙烯酸预交联聚合体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为植物粉体抗菌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的高吸水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毓铭郑叙炎伍伯芳林承锋林团员
申请(专利权)人:邦丽达福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