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72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涉及警用防护装备领域,由于现有的防刺背心并没有对使用者的手臂及躯干两侧进行保护,易造成使用者两侧被袭。本方案包括背心主体,背心主体包括前护部、后护部,前护部的上边缘和后护部的上边缘相连接,还包括两片分别位于背心主体两侧的护臂,护臂一端连接于前护部和后护部的连接处;护臂远离背心主体一侧连接有第一绑带,护臂远离背心主体一侧还设有第一魔术公贴,第一绑带上设有用于黏贴在第一魔术公贴上的第一魔术母贴。本方案的护臂用于保护使用者的手臂,而且当使用者的手臂收贴在腋下时,可保护使用者的躯干两侧。

A stab proof vest with arm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
本技术涉及警用防护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
技术介绍
防刺背心具有防刀割,防刀砍,防刀刺等功能,是公安、武警、军队、保安等人员在从事高危活动时重要的防护装备。防刺服一般由防刺内芯层和外包层组成,其中,防刺芯片主要作用是在外界的匕首、刺刀等锐器刺向着装者时能够消耗一部分能量,阻止利器的刺入,从而保障穿着人员的生命安全。现有的防刺服一般分为硬质防刺服、半硬半软质防刺服和软质防刺服,其中,软质防刺服主要是以高性能化学纤维织物,如超高分子模量聚乙烯纤维为核心材料制成,目前主要采用多层高性能纤维叠加的形式组成防刺内芯。但现有的防刺背心通常没有袖子,则只能够保护使用者的胸部、腹部、背部,而无法对使用者的手臂以及躯干的两侧进行防护,这容易造成使用者在被凶徒袭击时,手臂和躯干两侧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保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护臂的防刺背心,包括背心主体,背心主体包括前护部、后护部,前护部的上边缘和后护部的上边缘相连接,还包括两片分别位于背心主体两侧的护臂,护臂一端连接于前护部和后护部的连接处;护臂远离背心主体一侧连接有第一绑带,护臂远离背心主体一侧还设有第一魔术公贴,第一绑带上设有用于黏贴在第一魔术公贴上的第一魔术母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穿上该防刺背心后,可用第一绑带实现护臂与使用者手臂的绑定。使用者在与歹徒搏斗过程中,由于护臂位于手臂相对躯干的外侧,则可有效保护到使用者的手臂上半截,而且,当使用者将手臂收贴在腋下位置时,护臂可同时保护手臂和使用者躯干两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魔术公贴为刺面,第一魔术母贴为毛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绑带有一截需要和使用者的手臂接触,则第一魔术母贴为毛面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第一绑带对使用者手臂的刮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臂包括防刺部和柔性连接部,柔性连接部连接于防刺部和背心主体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穿着时,柔性连接部可正好位于使用者的肩部位置;柔性连接部采用柔韧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涤纶布等,防刺部以及背心主体均采用防刺内芯层和外包层的组成结构;由于防刺内芯层由多层高性能纤维叠加而成,则其柔软度有限,当护臂绑接在使用者手臂上时,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使用者手臂与肩部的灵活度;而由于柔性连接部的柔软度更大,则柔性连接部的设置,可提高使用者手臂与肩部的灵活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心主体内侧连接有若干个柔性接触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接触单元为网状透气织物层,可起到缓冲背心主体对使用者的挤压力,以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同时,网状透气织物层将背心主体和使用者隔开,利于透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接触单元呈条状且柔性接触单元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若干个柔性接触单元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条柔性接触单元之间的空隙,可起到便于空气流通的作用,从而达到降温、透气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柔性接触单元之间设有条状水带,条状水带连接于背心主体的内侧,且条状水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柔性接触单元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状水带内装有水,由于水的比热容很大,条状水带中的水可以吸走使用者大量多余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而且条状水带呈水平方向延伸,目的在于,防止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挤压,导致水分布不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护部外侧连接有两条第二绑带,前护部外侧设有两条第二魔术公贴,第二绑带一侧连接有用于黏贴在第二魔术公贴上的第二魔术母贴,一个第二魔术母贴对应一个第二魔术公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第二绑带上的第二魔术母贴黏贴到对应的第二魔术公贴上,从而可将背心主体收紧在使用者的腹部,提高穿着贴合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护部外侧连接有置物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袋为使用者放置物件提供一个存储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护臂可有效保护到使用者的手臂,而且,当使用者将手臂收贴在腋下位置时,护臂可同时保护手臂和使用者躯干两侧;2.本方案中,柔性连接部的设置,可提高使用者手臂与肩部的灵活度;3.本方案中,柔性接触单元可起到缓冲背心主体对使用者的挤压力,以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同时,网状透气织物层将背心主体和使用者隔开,利于透气4.本方案中,条状水带内装有水,由于水的比热容很大,条状水带中的水可以吸走使用者大量多余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心主体的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心主体;11、前护部;12、后护部;13、第一绑带;14、第一魔术公贴;15、第一魔术母贴;2、护臂;21、防刺部;22、柔性连接部;23、第二绑带;24、第二魔术公贴;25、第二魔术母贴;3、防刺内芯层;4、外包层;5、置物袋;6、柔性接触单元;7、条状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和两片分别位于背心主体1两侧的护臂2;背心主体1包括前护部11、后护部12,前护部11的上边缘和后护部12的上边缘相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其肩部正好位于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的连接处,且护臂2一端连接于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的连接处;当使用者穿着该防刺背心时,护臂2正好贴于使用者手臂上半截的外侧。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绑带13,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魔术公贴14,第一魔术公贴14为刺面,第一绑带13上设有第一魔术母贴15,第一魔术母贴15为毛面,并用于黏贴在第一魔术公贴14上。使用者可通过第一绑带13上第一魔术母贴15与第一魔术公贴14的粘结,实现护臂2与使用者手臂的绑定。其中,护臂2包括防刺部21和柔性连接部22,柔性连接部22连接于防刺部21和背心主体1之间,则使用者穿着时,柔性连接部22可正好位于使用者的肩部位置;柔性连接部22采用柔韧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涤纶布等,防刺部21以及背心主体1均采用防刺内芯层3和外包层4的组成结构(见图2)。由于防刺内芯层3由多层高性能纤维叠加而成,高性能纤维可以是超高分子模量聚乙烯纤维为核心材料制成,则其柔软度有限,当护臂2绑接在使用者手臂上时,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使用者手臂与肩部的灵活度;而由于柔性连接部22的柔软度更大,则柔性连接部22的设置,可提高使用者手臂与肩部的灵活度。后护部12外侧连接有两条第二绑带23,两条第二绑带23位于背心主体1的左右两侧,前护部11外侧设有两条第二魔术公贴24,第二绑带23一侧连接有用于黏贴在第二魔术公贴24上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背心主体(1)包括前护部(11)、后护部(12),前护部(11)的上边缘和后护部(12)的上边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片分别位于背心主体(1)两侧的护臂(2),护臂(2)一端连接于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的连接处;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一侧连接有第一绑带(13),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一侧还设有第一魔术公贴(14),第一绑带(13)上设有用于黏贴在第一魔术公贴(14)上的第一魔术母贴(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背心主体(1)包括前护部(11)、后护部(12),前护部(11)的上边缘和后护部(12)的上边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片分别位于背心主体(1)两侧的护臂(2),护臂(2)一端连接于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的连接处;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一侧连接有第一绑带(13),护臂(2)远离背心主体(1)一侧还设有第一魔术公贴(14),第一绑带(13)上设有用于黏贴在第一魔术公贴(14)上的第一魔术母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公贴(14)为刺面,第一魔术母贴(15)为毛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臂(2)包括防刺部(21)和柔性连接部(22),柔性连接部(22)连接于防刺部(21)和背心主体(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护臂(2)的防刺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主体(1)内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陈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明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