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车以及运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56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1:56
一种运送车(2),其沿着容器架(1)行驶并运送容器(W),容器架(1)在上下方向(Z)上具备多层支撑容器(W)的架部(11)。运送车(2)具备:在层叠状态下支撑容器(W)的支撑区域(22)、进行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朝支撑区域(22)的移载以及被支撑区域(22)支撑的容器(W)朝架部(11)的移载的移载装置(24)、以及将层叠在支撑区域(22)的容器群(WG)之中的任意高度的容器(W)相对于其下方的容器(W)抬起的抬起机构(25)。

Transport vehicles an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送车以及运送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对容器进行支撑的架部的容器架行驶,并对容器进行运送的运送车、以及具备多个该运送车的运送设备。
技术介绍
如上所述的运送设备的一例记载于日本特开2004-2770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的运送设备所具备的运送车具备相对于容器架取出和放入容器的移载机器人6。该运送车在停止于容器架前方的状态下通过移载机器人6将容器从容器架取出,并在移载机器人6支撑容器的状态下行驶到其它容器架前方之后,将移载机器人6支撑的容器收纳于其它容器架,从而运送容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70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运送车由于是在移载机器人6支撑从容器架取出的容器的状态下行驶以运送容器,故只能一个一个地运送容器,无法高效地进行基于运送车的容器向容器架的运送或者基于运送车的容器从容器架的运送。因此,期望实现能够高效地运送容器的运送车、以及具备多个该运送车的运送设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所涉及的运送车沿着容器架行驶并运送容器,前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前述容器的架部,前述容器以能够沿前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前述运送车具备:在层叠状态下支撑前述容器的支撑区域、进行被前述架部支撑的前述容器朝前述支撑区域的移载以及被前述支撑区域支撑的前述容器朝前述架部的移载的移载装置、以及将层叠在前述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高度的前述容器相对于其下方的前述容器抬起的抬起机构。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用移载装置将被架部支撑的容器取出并使其移动至支撑区域,来将容器堆积于支撑区域。另外,能够用移载装置朝架部移载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中的最上层的容器。如此,由于能够在支撑区域中支撑从多个架部取出的多个容器、移载到架部的多个容器,故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运送车的容器向容器架的运送、基于运送车的容器从容器架的运送。另外,具备将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高度的容器抬起的抬起机构,能够利用该抬起机构将任意高度的容器、以及堆积在该任意高度的容器上的容器抬起。通过如此利用抬起机构抬起容器,能够利用移载装置,将被架部支撑的容器取出并移载到层叠在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间的任意位置。另外,能够用移载装置将层叠在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容器移载到架部。如此,由于能够利用移载装置将层叠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容器移载到保管架,故能够与层叠的容器的顺序无关地将容器移载到架部,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运送车的容器向容器架的运送。附图说明图1是运送设备的平面图;图2是运送车以及容器架的立体图;图3是运送车以及容器架的平面图;图4是抬起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使支撑部为支撑位置的状态的抬起机构的纵截正视图;图6是示出使支撑部为避开位置的状态的抬起机构的纵截正视图;图7是示出保持部回退的状态的移载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保持部突出的状态的移载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运送车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将运出容器载置于容器群的状态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将运入容器从容器群取出的状态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将运出容器载置于容器群的状态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将运入容器从容器群取出的状态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具备多个运送车的运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运送设备具备容纳容器W的多个容器架1、运送容器W的多个运送车2、运入以及运出将容器W沿上下方向Z层叠的容器群WG的运入运出部3、以及控制多个运送车2的控制装置H。如图2以及图4所示,容器W是通过使侧壁部竖立设置于底部的周边而形成的,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形状。在本例中,作为容器W,使用用树脂材料构成的不变形的贮箱。在容器W的侧壁部,设有沿着容器W的长度方向形成的突起部6(肋条)、沿着容器W的上下方向Z形成的突起部6(肋条)。而且,在本例中,能够通过容器移载装置24的保持部46卡合于突起部6,来用容器移载装置24使容器W沿水平方向移动、抬起容器W。此外,通过图3中的容器移载装置24移载的容器W为了示出沿上下方向Z形成的突起部6,图示出横截并将一部分切掉的容器W。如图2以及图4所示,容器W的上端部和其它容器W的下端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嵌合的方式构成,容器W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层叠的方式构成。顺带一提,层叠的容器W以在容器W的底部和层叠在该容器W上方的其它容器W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能够在将物品容纳于容器W的状态下层叠容器W的方式构成。[容器架]容器架1在上下方向Z上具备多层支撑容器W的架部11。在架部11,多个未层叠的容器W在沿着容器架1的架宽方向A排列的状态下受到支撑。如图1所示,多个容器架1以沿着架宽方向A的姿态设置。正面相互相向的两个容器架1在沿着架进深方向B空出间隔的状态下设置。在这两个容器架1之间,形成架间通道12,架间通道12用作供运送车2行驶的通道。沿架宽方向A的姿态下的多个容器架1沿着架进深方向B排列,多个容器架1以形成多个架间通道12的方式配置。在运送车2沿架间通道12行驶时,运送车2沿着容器架1的正面行驶。顺带一提,在背面相互相向的两个容器架1之间不形成架间通道12。此外,将沿着容器架1长度方向的方向称为架宽方向A,将在上下方向Z视角下相对于架宽方向A正交的方向称为架进深方向B。另外,将容器架1的朝向架间通道12的面称为正面,将容器架1的与朝向架间通道12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如图2所示,架部11具备第一限制体13和第二限制体14。第一限制体13以相对于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位于架进深方向B两侧的方式设置,第二限制体14以相对于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位于架宽方向A两侧的方式设置。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的向架进深方向B的移动被第一限制体13限制,向架宽方向A的移动被第二限制体14限制。在架部11的前方,沿着架宽方向A设置有引导轨道15。在架部11的前方行驶的运送车2在被引导轨道15限制了向架进深方向B的移动的状态下沿着架宽方向A在架间通道12中行驶。运入运出部3具备运入部16和运出部18。多个容器W(运入容器W1)沿上下方向Z层叠的容器群WG被运入运入部16。构成被运入该运入部16的容器群WG的容器W被用运送车2收纳于多个容器架1。另外,运送车2将从多个容器架1取出的容器W(运出容器W2)沿上下方向Z层叠以形成容器群WG,并将该容器群WG运送至运出部18。此外,将收纳于容器架1的容器W称为运入容器W1,将从容器架1取出的容器W称为运出容器W2。[运送车]如图2及图3所示,运送车2具备在地板面上行驶的行驶部21、设置于在层叠状态下支撑容器W的支撑区域22中以对支撑区域22的容器W进行支撑的传送机23、移载容器W的容器移载装置24、将层叠于支撑区域22的容器群WG之中的任意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送车,其沿着容器架行驶并运送容器,所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所述容器的架部,/n所述容器以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n所述运送车具备:/n在层叠状态下支撑所述容器的支撑区域;/n进行被所述架部支撑的所述容器朝所述支撑区域的移载以及被所述支撑区域支撑的所述容器朝所述架部的移载的移载装置;以及/n将层叠在所述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高度的所述容器相对于其下方的所述容器抬起的抬起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0 JP 2017-1409121.一种运送车,其沿着容器架行驶并运送容器,所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所述容器的架部,
所述容器以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
所述运送车具备:
在层叠状态下支撑所述容器的支撑区域;
进行被所述架部支撑的所述容器朝所述支撑区域的移载以及被所述支撑区域支撑的所述容器朝所述架部的移载的移载装置;以及
将层叠在所述支撑区域的容器群之中的任意高度的所述容器相对于其下方的所述容器抬起的抬起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具备:保持所述容器的保持部、使所述保持部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部、使所述保持部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驱动部、以及使所述水平驱动部绕沿所述上下方向的纵轴心旋转并绕所述纵轴心变更所述保持部的基于所述水平驱动部的移动方向的旋转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送车,其特征在于,在将在上下方向视角下沿着所述容器架的正面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侧作为前后方向第一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前后方向第二侧,将在上下方向视角下相对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所述左右方向的一侧作为左右方向第一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左右方向第二侧,沿着所述容器架的正面行驶的情况下,
所述移载装置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区域在所述前后方向第一侧上邻接的状态,
所述水平驱动部使所述保持部移动至回退位置和从所述回退位置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突出位置,
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雄一岩田昌重江本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