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装置及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43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辊压装置及锂电池的制造方法,辊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第一压辊包括多个凹槽和辊压部,凹槽沿第一压辊的周向方向延伸,多个凹槽沿第一压辊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形成辊压部;其中,第一压辊为一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辊压装置通过在第一压辊上设置有用于与带材的留白区相对设置的凹槽,可以避免第一压辊压到带材的留白区,从而防止了带材在受辊压过程中出现断带的问题。

Roll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装置及锂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及锂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极片进行辊压的主辊圆度保持一致,初始状态下极片在过主辊时上下辊辊缝均保持一致,但随着长时间生产后,主辊涂覆区对应位置受到磨损,目前都是通过调整弯缸进行补偿,即辊压时,操作侧驱动侧受主缸压力影响,较中间区域易产生形变,需通过调节弯缸,使辊面平整,保证每条幅辊压厚度保持一致,但随着主辊涂覆区对应位置磨损越来越大,弯缸调整已不起作用,极耳区因辊缝太小,受到挤压致使断带发生,为防止断带情况,最终只能通过换辊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辊压装置及锂电池的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辊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第一压辊包括多个凹槽和辊压部,凹槽沿第一压辊的周向方向延伸,多个凹槽沿第一压辊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形成辊压部;其中,第一压辊为一体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壁与辊压部的外表面之间圆弧过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凹槽中的至少一个为多边形槽、弧形槽或三角形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部为至少一个,辊压部位于相邻两个辊压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凹槽中位于第一压辊端部的两个凹槽为多边形槽、弧形槽、三角形槽或与第一压辊的端面相交的切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辊一体成型。<br>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一压辊相对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辊,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压辊为圆柱压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电极材料涂覆于箔材,形成间隔的涂覆区和留白区;对涂覆于箔材上的电极材料采用上述的辊压装置进行辊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部的长度大于涂覆区的宽度,以使辊压部对涂覆区的全部进行辊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部的长度为a,涂覆区的宽度为b,1mm+b≤a≤2mm+b;其中,涂覆区的两侧具有极耳胶,极耳胶的宽度为c,1mm≤c≤1.5mm。本专利技术的辊压装置通过在第一压辊上设置有用于与带材的留白区相对设置的凹槽,可以避免第一压辊压到带材的留白区,从而防止了带材在受辊压过程中出现断带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辊压装置的第一压辊的应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带材;11、留白区;12、涂覆区;13、极耳胶;20、第一压辊;21、凹槽;22、辊压部。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请参考图1,辊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20,第一压辊20包括多个凹槽21和辊压部22,凹槽21沿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多个凹槽21沿第一压辊2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凹槽21之间形成辊压部22;其中,辊压部22的周向表面为圆柱面,第一压辊20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辊压装置通过在第一压辊20上设置有用于与带材10的留白区11相对设置的凹槽21,可以避免第一压辊20压到带材10的留白区11,从而防止了带材10在受辊压过程中出现断带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辊压带材10时,因受带材10主粉材料特性等影响,第一压辊20会出现磨损,为了保证能够辊压带材10,会使得第一压辊20的辊压吨位增大,吨位增大的同时,辊缝减小,此时第一压辊20与留白区11之间的间隙会减小,但由于凹槽21的存在,第一压辊20也不会压到带材10d的留白区11,从而不会造成断带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电极材料涂覆于箔材上,以形成带材10,带材10由留白区11以及涂覆区12组成,第一压辊20分隔为辊压区和避让区,即辊压部22的外表面形成辊压区,凹槽21的槽壁形成了避让区,其中,辊压区与涂覆区12相对设置,避让区与留白区11相对设置。在具体辊压过程中,辊压部22辊压带材10的涂覆区12,而位于涂覆区12两侧的留白区11均与第一压辊20间隔设置,且此间隔距离比辊压部22距离留白区11的垂直距离要大,故,在具体辊压过程中,即使辊压部22出现磨损后,为使料区达到规定压实密度而减小辊缝(压实密度=面密度/材料的厚度),也不会出现未磨损区域压到带材10,即凹槽21的槽壁不会与留白区11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0为一体结构,即凹槽21的槽壁以及辊压部22的外表面均为第一压辊20的外表面,并且形成了第一压辊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且由于第一压辊20为一体结构,成型后的凹槽21以及辊压部22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不会出现由于相对位置偏移而使得辊压部22压制留白区11。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1为至少两个。可选地,当凹槽21为两个时,辊压部22为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0上的凹槽21为一个环形槽,即其沿第一压辊20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如果从圆度来解释其尺寸,即凹槽21的槽壁的圆度小于辊压部22的圆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1沿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形成环形或圆形凹槽,凹槽21的槽面为一个封闭的面,其首尾相连。环形凹槽可以理解为凹槽21的槽口形成了一个圆柱面,环形在于强调凹槽21是沿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槽;对于圆形凹槽可以理解为凹槽21的槽面由多个圆形线段拼接而成。其中,凹槽的底部沿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成圆形,圆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压辊20的轴向方向垂直。凹槽的底部沿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也可延伸成多边形或椭圆形等,而不局限于此,且多边形或椭圆形等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压辊20的轴向方向垂直。在一个实施例中,辊压部22的周向表面为圆柱面,即,对于第一压辊20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圆柱压辊上面开设出多个凹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n第一压辊(20),所述第一压辊(20)包括多个凹槽(21)和辊压部(22),所述凹槽(21)沿所述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凹槽(21)沿所述第一压辊(2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1)之间形成所述辊压部(22);/n其中,所述第一压辊(20)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第一压辊(20),所述第一压辊(20)包括多个凹槽(21)和辊压部(22),所述凹槽(21)沿所述第一压辊(20)的周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凹槽(21)沿所述第一压辊(2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1)之间形成所述辊压部(22);
其中,所述第一压辊(20)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槽壁与所述辊压部(22)的外表面之间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21)中的至少一个为多边形槽、弧形槽或三角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部(22)为至少一个,所述辊压部(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辊压部(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21)中位于所述第一压辊(20)端部的两个所述凹槽(21)为多边形槽、弧形槽、三角形槽或与所述第一压辊(20)的端面相交的切口。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煜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