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45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包括伞杆、伞架结构和线夹,伞架结构装设于伞杆的一端,伞杆的一端用于连接伞架结构的中心,另一端为手持端或固定端,线夹通过紧固件装设于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且与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线夹绕伞架结构的中心呈环状布设,线夹的开口端远离伞架结构向上设计,线圈沿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装设于多个线夹中,形成了对线圈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线圈固定方式,将线夹均匀装设于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利用伞架结构的可折叠特性,作为线圈的固定框架,既便于携带,同时又能保证线圈每次的展开面积和形状固定一致,保证发射线号稳定一致。

An umbrella type coil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电
,尤其涉及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情况下为了工作方便,无线电发射线圈普遍采用软线圈,可随意变形缠绕,便于运输、存放和使用,但随着而来的是线圈固定问题,多数采用人工展开或用木杆撑开等方式,这样不仅浪费人力,并且每次线圈展开形状和面积都难以保持一致,造成信号强度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能够提供一种便捷的线圈固定方式,利用伞架结构的可折叠特性,作为线圈的固定框架,便于携带,同时又能保证线圈每次的展开面积和形状固定一致,保证发射线号稳定一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包括伞杆、伞架结构和线夹,所述伞架结构装设于所述伞杆的一端,所述线夹通过紧固件装设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且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线夹绕所述伞架结构的中心呈环状布设,所述线圈沿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装设于多个所述线夹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线夹呈大致U型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底板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设置,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侧壁高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被形成有圆弧状的过渡段。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件和螺钉,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呈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位于所述伞面骨的外侧,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底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线夹采用弹性塑料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纵向截面的截面积不超过1cm2。进一步地,所述伞架结构的周长不小于2.5m。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线圈固定方式,将线夹均匀装设于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利用伞架结构的可折叠特性,作为线圈的固定框架,既便于携带,同时又能保证线圈每次的展开面积和形状固定一致,保证发射线号稳定一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所述线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线夹及紧固件的纵向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伞杆;200、伞架结构;210、伞面骨;220、伞支骨;300、线夹;310、第一侧壁;311、过渡段;320、底板;330、第二侧壁;340、紧固件;341、连接件;3411、弧形结构;342、螺钉;400、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包括伞杆100、伞架结构200和线夹300,所述伞架结构200装设于所述伞杆100的一端,伞杆100的一端用于连接伞架结构200的中心,另一端为手持端或固定端,所述线夹300通过紧固件340装设于所述伞架结构200的伞面骨210上,且与所述伞架结构200的伞面骨210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线夹300绕所述伞架结构200的中心呈环状布设,线夹300的开口端远离伞架结构200向上设计,所述线圈400沿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装设于多个所述线夹300中,形成了对线圈400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线圈固定方式,将线夹300均匀装设于伞架结构200的伞面骨210上,利用伞架结构200的可折叠特性,作为线圈400的固定框架,既便于携带,同时又能保证线圈400每次的展开面积和形状固定一致,保证发射线号稳定一致。具体的,伞架结构200包括多个伞面骨210,多个伞面骨210枢接于所述伞杆100的一端,每根伞面骨210上均装设有一个线夹300,且线夹300通过紧固件340与伞面骨210进行连接固定。其中,伞杆100起到主体的支撑作用,伞面骨210指的是支撑伞架结构200伞面的一条一条的骨架,在伞架结构200和伞杆100之间还包括伞支骨220,伞支骨220的一端与伞面骨210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套接于伞杆100上的滑动件连接,如此,滑动件、伞支骨220和伞杆100共同实现对伞面骨210的收缩与撑开动作,进行满足线圈400的收缩与展开效果,进而满足使用要求,解决了线圈撑杆不好携带的问题,保证了每次线圈400展开面积固定,提高了发射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所述线夹300呈大致U型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310、底板320和第二侧壁330,所述第一侧壁310和第二侧壁330平行设置,所述底板320通过紧固件340与所述伞架结构200的伞面骨21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3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330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侧壁310高于所述第二侧壁330的部分被形成有圆弧状的过渡段311。这样的话,将线圈400装设于线夹300上时,线圈400靠近所述圆弧状的过渡段311,操作人员通过按压的方式即可将线圈装400设于线夹300内,安装方便且使用牢靠。如图2所示,所述紧固件340包括连接件341和螺钉342,所述连接件341的中部呈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3411,所述弧形结构3411位于所述伞面骨210的外侧,所述连接件341的两端通过螺钉342与所述底板320连接。具体的,所述弧形结构3411位于伞面骨210的下方,连接件341的两端通过螺钉342与线夹300的底板320进行连接,通过连接件341与底板320实现了对伞面骨210的包裹与固定,牢固可靠,在对伞架结构200收缩与打开的过程中,线夹300与伞面骨210的连接部分不发生松动,可长期使用。进一步的,第一侧壁310与第二侧壁330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线圈400,这样,当线圈400进入到所述线夹300当中时,线圈400牢固的固定于第一侧壁310、第二侧壁330和底板320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可以满足多次的收缩与展开。此外,所述线夹300采用弹性塑料材质制成,这样,第一侧壁310和第二侧壁330都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使得按压线圈400进入到线夹300当中时,线圈可以较为轻松的进入到线夹300当中,同时,由于第一侧壁310和第二侧壁330的挤压作用,线圈400不会轻易的从线夹300当中脱落,对使用产生影响,使用可靠性强。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400纵向截面的截面积不超过1cm2,且所述伞架结构200的周长不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杆、伞架结构和线夹,所述伞架结构装设于所述伞杆的一端,所述线夹通过紧固件装设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且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线夹绕所述伞架结构的中心呈环状布设,所述线圈沿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装设于多个所述线夹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杆、伞架结构和线夹,所述伞架结构装设于所述伞杆的一端,所述线夹通过紧固件装设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上,且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线夹绕所述伞架结构的中心呈环状布设,所述线圈沿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装设于多个所述线夹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呈大致U型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底板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设置,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伞架结构的伞面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伞式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蕾王华杰韩玉阳郭星哲陈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