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34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6: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属于蓄热技术领域,所述热泵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热源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水池连通连接,蓄热水池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板式换热器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热用户端连通连接,热用户端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热源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高温热源热泵机组并联连接;蓄热水池的每个外壁上均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加强板,其能够扩大高温热源热泵机组应用范围,增加热泵的蓄热系统的单位体积蓄热能力;其能高效蓄热、放热,能提高蓄热水池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节约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A heat storage system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hea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泵蓄热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热泵蓄热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受热泵本身特性影响,传统以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为热源的蓄热系统,蓄热温度通常为55℃,放热温度为45℃,蓄热温差10℃,导致蓄热量小。而高温热源热泵机组具有如下特点:其特点为能效超高,但是要求较高品质的热源,热源温度需要15~45℃,多应用于电厂余热提取、地热井水尾水热量提取,虽适用于热源温度高于传统水地源热泵,但不适合直接供热的热源,导致热泵使用范围受限。公告号为CN103335551A、名称为“分层蓄热水池”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分层蓄热水池,包括顶部设有维修孔和通气孔的池体,所述池体内垂直设有隔板将池体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池体,所述分池体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2;所述隔板的顶部低于池体工作时的满水位线,隔板的底部开有连通各分池体内腔的通水孔;在池体内位于所述满水位线与隔板顶部之间的区域水平设有上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进出水口朝上设置;位于池体下部靠近池底位置水平设有进出水口朝下设置的下布水器;在池体内壁自下而上垂直间隔设有多个防水耐热型投入式温度变送探头;位于满水位线上、下位置处的池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上、下限水位传感器。公告号为CN105829002A,名称为“板式换热器”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具有高于1000℃的固相线温度的多个金属换热器板,其设在彼此旁边并且形成板组,所述板组具有用于第一介质的第一板空隙和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空隙,其中所述第一板空隙和所述第二板空隙以交错顺序设在所述板组中,其中各个换热器板包括热传递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包括围绕所述热传递区域延伸的弯曲边缘,其中所述板的第一表面形成凸形形状,并且所述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凹形形状,其中所述热传递区域包括凸部和凹部的波形,其中所述板的所述波形和所述弯曲边缘通过压制所述板来提供。公告号为CN101182958A,名称为“一种利用低温热源的两级压缩高温水源热泵机组”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低温热源的两级压缩高温水源热泵机组,高压压缩机通过管路联接低压压缩机、蒸发器、A节流装置、干燥过滤器、带有B节流装置的中间冷却器以及冷凝器。公告号为CN108344202A,名称为“组合式蓄热热泵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蓄热热泵系统,包括有固体电蓄热锅炉,变频循环风机,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每台固体电蓄热锅炉配置有若干个吸收式热泵子系统;每个吸收式热泵子系统配置有独立的变频循环风机;所述的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包括通过管线相连通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换热器,循环泵,而工作介质充填在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内;所述的发生器包括带有与固体电蓄热锅炉相连通的高温空气进口,高温空气出口,热空气循环通道及金属壳体构件;所述金属壳体构件包括有沿热空气循环通道上设置的由换热管道,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蒸汽室,蒸发面,汇流腔,分流腔连接组成的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的输入端口与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内的换热器输出端连通,所述密闭腔体的输出端口与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内的冷凝器输入端连通;在密闭腔体上的蒸汽室与蒸发面之间还设置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内的换热器输入端连通,所设置的溢流口钳制工作介质在汇流腔内的蒸发面并保留能满足工作介质汽化分离的蒸汽室空间。公告号为CN204923212U的技术文献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终端装置,包括高温热媒介质管道、储热水箱、防盗热电动阀、温度探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防盗热电动阀采用二通电动球阀,二通电动球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二通电动球阀内置限位触点,当阀门全开或全闭到位时能自动断开供电电源,且保持所需要的阀门开闭状态。公告号为CN207662015U的技术文献公开了一种水源热泵,具有箱体,箱体上设有水源进水管、水源出水管、采暖进水管、采暖出水管,箱体内壁上覆盖有吸音棉层,箱体内装有热泵压缩机、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干燥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其中采暖进水管通过软管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联接,采暖出水管通过软管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联接,水源进水管通过软管与第二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联接,水源出水管通过软管与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联接,热泵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高压管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联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二高压管与膨胀阀的高压入口联接,所述的干燥罐装在第二高压管上,膨胀阀的低压出口通过第一低压管与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联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二低压管与热泵压缩机的低压入口联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装在第二低压管上,所述的热泵压缩机的安装座、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安装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安装座与箱体之间装有减震胶墩,各减震胶墩一端与对应的安装座压接、另一端与箱体压接。公告号为CN108050732A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包括地面、地源热泵主体、安装壳体和压缩机,所述地面的上方固定有地源热泵主体,所述地源热泵主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安装壳体的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二检修门,所述地源热泵主体的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一检修门,所述地源热泵主体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地源热泵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两端皆通过输气管道连接,且输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膨胀阀和压缩机,所述冷凝器的表面绕有埋地水管,所述蒸发器的表面绕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净化箱和第二净化箱,所述第一净化箱和第二净化箱的底部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安装有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的传动轴分别延伸至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内部,且传动轴上皆安装有水轮。公告号为CN109579362A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分别通过第一切换结构和第一用户侧末端的板式换热器相连以及通过第二切换结构与第二用户侧末端相连,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一侧设有上端敞口的集热盘体,所述的集热盘体的敞口端设有由透光保温材料制成且能将敞口端封闭的透光保温结构,且所述的透光保温结构和集热盘体之间形成集热空间,在集热盘体内设有用于输送流体介质的盘管,所述的盘管两端分别延伸至集热盘体外侧且和板式换热器相连,所述的集热盘体内设有覆盖于盘管上的集热介质和/或吸湿介质,所述的集热盘体和空气源热泵机组之间设有能将集热空间和空气源热泵机组连通从而形成循环回路或将空气源热泵机组与外界相连的工况切换结构。现有技术的热泵蓄热系统存在传统蓄热系统的蓄热量小,而高温热源热泵机组不适合直接供热的热源,导致热泵使用范围受限,及其蓄热水池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降产生变形,影响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所述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热源,包括蓄热热源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水池连通连接,蓄热水池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板式换热器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热用户端连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所述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热源(1),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热源(1)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水池(2)连通连接,蓄热水池(2)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板式换热器(3)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3)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热用户端(4)连通连接,热用户端(4)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热源(1)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3)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高温热源热泵机组(5)并联连接;蓄热水池(2)的每个外壁上均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加强板(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所述高温热源热泵蓄热系统包括蓄热热源(1),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热源(1)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水池(2)连通连接,蓄热水池(2)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板式换热器(3)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3)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热用户端(4)连通连接,热用户端(4)通过入口通道管路和出口通道管路与蓄热热源(1)连通连接;板式换热器(3)通过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占强周聪陈永平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新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