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靠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2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椅子的靠背结构,包括:具有可倾动地安装在座承接构件上的至少1个第1背构架、可倾动地安装在该第1背构架上的至少1个第2背构架的背支承构架;具有背板弯曲区域、位于该背板弯曲区域的上侧的背板上部、位于所述背板弯曲区域的下侧的背板下部的背板,还包括弯曲角度调节机构,其将所述背板上部和所述背板下部中的任何一方固定于所述第1背构架、同时另一方由所述第2背构架支承,通过使所述背板弯曲区域变形、使所述另一方相对于所述一方朝前后方向倾倒,所述背板作为整体可弯曲、通过调节所述第2背构架相对于所述第1背构架的倾动角度、可使所述背板的弯曲角度变化且可固定弯曲角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椅子靠背结构。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使靠背形状可变形的背板的支承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根据就坐者的体重的施力方式使背板弯曲的椅子的靠背结构(EP0591933A)。该靠背结构如图46所示,利用轴103对可朝前后方向弹性变形的背板102进行轴支承的背支杆101上设有长孔104,通过将安装在背板102下端的销105插入长孔104,可将背板102的下端可位移地与背支杆102连接。另外,在背支杆101与背板102之间设有对背板102朝前方施力的弹簧106。背支杆101可倾动地安装在座板107上,被未图示的弹簧机构始终朝起立的方向施力。将背支杆101克服弹簧机构的施力倾动,故就坐者轻轻靠在背板102上时,背支杆101朝后方倾斜较小。而当就坐者用力靠在背板102上时,背支杆101朝后方倾斜较大。当就坐者靠在背板102上,则背板102的上部和下部中上部被推压得较重,如图46的双点划线所示,背板102以轴103为中心倾动以使上部侧朝后方倾倒。此时,背板102的下端是通过销105与背支杆101连接的,故无法朝前方移动,在长孔104内朝上方移动。因此,轴103的下方,在背板102的下部靠中央部分朝前方突出,背板102整体变形为弯曲的形状。当就坐者轻轻地靠在背板102上,则背板102弯曲较小,而重重地倚靠则背板102弯曲得较大。即,背板102的弯曲角度随就坐者靠在背板102上的强度而变化。但是,上述靠背结构中,因为背板102的弯曲角度随就坐者倚靠的强度而变化,当就坐者用力倚靠使背支杆101大大朝后方倾斜时,背板102弯曲严重。因此,无法在背板102弯曲较小的状态下使背支杆101朝后方较大地倾斜。另外,就坐者轻轻倚靠使背支杆101朝后方较小倾斜时,无法使背板102很大地弯曲。因此,无法在使背板102弯曲较大的状态下使背支杆101较小地向后方倾斜。而且,只要就坐者不靠在靠背上,就无法使背板102弯曲,维持其状态。即,无法在将背板102的弯曲角度设定在喜好的角度的状态下使用椅子。另外,将靠背的形状作为可变形的传统的靠背结构,例如,有一种日本专利特开2000-23778号揭示的椅子。该椅子如图47所示,配置在左右的1组背支杆分别由不易变形的刚体的上部构架201和下部构架202构成。上部构架201和下部构架202由枢支构件203连接,角度可变。另外,在上部构架201的上端附近角度可变地安装有不易变形的刚体的托架204,在托架204与下部构架202之间安装有作为加强材料的、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可挠曲的带形件205。背板206夹着左右带形件安装在托架204和下部构架202上。背板206由下部壳体206b和上部壳体206c构成,以弯曲部206a为界可弯曲地连接。当就坐者靠在靠背上时,下部壳体206b朝后方移动,上部壳体206c通过带形件205的张力和背板206的弹性朝前方转动。因此,例如,在靠在靠背上看个人计算机的监视器画面时等也可由靠背对就坐者的背部加以支承。但是,该靠背支承结构对背板206在左右方向(椅子的宽度方向)两端刚性支承,故即使将背板206用树脂等可挠性材料形成,或在背板206的中间设置切槽等使背板206容易变形,在前后方向(椅子的进深方向)可变形,但无法将靠背的中心通过长度方向(主要是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挠曲和变形给予背板206,难以使背板206与就坐者伴随身体的扭转的姿势相对应地变形。例如,就坐者身体扭转地靠在靠背的右侧时,难以使背板206一边沿就坐者的背部朝右侧后方扭转地变形一边得到靠背姿势等。而且,该靠背支承结构,将靠背朝后方倾斜时无法使背板变形以使腰部附近朝前方推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背板的弯曲角度设定在喜好的角度的状态下可使用椅子的椅子的靠背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就坐者的姿势使背板良好地变形的椅子的靠背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椅子的靠背结构,包括具有可倾动地安装在座承接构件上的至少1个第1背构架、可倾动地安装在该第1背构架上的至少1个第2背构架的背支承构架;具有背板弯曲区域、位于该背板弯曲区域的上侧的背板上部、位于所述背板弯曲区域的下侧的背板下部的背板,还包括弯曲角度调节机构,其将所述背板上部和所述背板下部中的任何一方固定于所述第1背构架,同时另一方由所述第2背构架支承、通过使所述背板弯曲区域变形使所述另一方相对于所述一方朝前后方向倾倒,所述背板作为整体可弯曲、通过调节所述第2背构架相对于所述第1背构架的倾动角度、可使所述背板的弯曲角度变化且可固定弯曲角度。因此,可操作弯曲角度调节机构以将背板的弯曲角度调节至喜好的角度。将背板的弯曲角度调节至喜好的角度后,操作弯曲角度调节机构固定弯曲角度,即使弯曲角度不再变化。即使就坐者用力靠在背板上,背板的弯曲角度也可通过弯曲角度调节机构得到维持。这样,能在将背板的弯曲角度调节至喜好的角度的状态下使用,能提高椅子的就座舒适性和使用方便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靠背结构,将背板下部固定于第1背构架,同时使背板上部可前后方向倾动,将弯曲角度调节机构构成为,包括下端与第1背构架连接、且上端以该连接点为中心朝前后方向可倾动的第2背构架;将第2背构架的上端与背板上部连接且吸收它们的相对位移的连接装置;设置在离开第1背构架与第2背构架之间的连接点的位置并使第1背构架与第2背构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位移装置。因此,当操作位移装置使第1背构架与第2背构架的距离发生变化,则第2背构架相对于第1背构架倾动。因为第2背构架的上端与背板上部连接,故背板的弯曲角度因第2背构架的倾动而变化。此时,因为第2背构架的上端的移动量与背板的第2背构架的连接部分的移动量不同,故第2背构架的上端与背板的第2背构架连接部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但是,该相对位移被连接部分吸收,使第2背构架的倾动和背板的弯曲圆滑。即,可通过位移装置的操作调节背板的弯曲角度,以简单的调节操作将背板的弯曲角度调节至喜好的角度。另外,能通过连接装置吸收第2背构架的上端与背板的第2背构架连接部分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从而能构成机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椅子的靠背结构包括可变形的背板;至少与所述背板连接的部分由可挠性树脂形成的至少1个背支承构件。因此,当就坐者靠在背板上时,背支承构件根据施加的负载大小、方向及位置而挠曲,同时使背板容易变形,因而背板能追随就坐者的姿势和动向变形,可提高靠背的舒适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椅子靠背结构,具有将背支承构件的上端与背板的上部连接且吸收它们的相对位移的连接装置。该场合,当使背板变形,则背支承构件的上端与背板的背支承构件连接部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但连接部分吸收该相对位移,能使背板更大更圆滑地变形。即,可通过连接装置吸收背支承构件与背板的相对位移。因此,可防止对背支承构件与背板的连接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能使背板更容易变形,进一步提高靠背的舒适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椅子的靠背结构包括具有可倾动地安装在座承接构件上的至少1个第1背构架、可倾动地安装在该第1背构架上的至少1个第2背构架的背支承构架;具有背板弯曲区域、位于该背板弯曲区域的上侧的背板上部、位于所述背板弯曲区域的下侧且固定于所述第1背构架1的背板下部的背板;以及将所述第2背构架的上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国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