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有罐体(1)、发热管(2),罐体(1)上设有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发热体(5),发热体(5)位于罐体(1)内部,所述的发热管(2)设置在发热体(5)的内部,所述的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设置在罐体(1)上,在发热体(5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51),发热体(5)的外周面和罐体(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相通的流道。发热体(5)外周面的槽(511)呈螺旋状,且至上而下地分布在发热体(5)的外周面。其在发热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增加水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水的受热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被广泛应用于目前市面上的各种蒸汽清洗或消毒装置中。
技术介绍
传统蒸汽发生器是在一封密的炉体装水,然后给炉体加热产生蒸汽,炉体体积大又存在安全隐患。蒸汽发生器也被广泛应用在蒸汽清洗设备或消毒装置上,如用在各种蒸汽清洗机上。有一专利号为ZL200520102735.1(公告号为CN2829921Y)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蒸汽清洗机》披露了这样一种蒸汽清洗机,其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罐、加热座、电源线、各种电气元件及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线,加热座设置在蒸汽发生罐底部。上述的蒸汽发生罐、加热座就构成了一个普通的蒸汽发生器。有一专利号为ZL02263220.4(公告号为CN2553910Y)的中国技术专利《蒸汽清洗机》披露了这样一种蒸汽清洗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容器、设置于容器的底部的电热管、一个蒸汽喷孔,阀门设置于蒸汽喷孔和容器的容器腔之间。上述设置于壳体内的容器、设置于容器的底部的电热管就构成一简单的蒸汽发生器。上述两个蒸汽清洗机所涉及的蒸汽发生器,由于加热装置是设置在盛水容器的底部,上述容器内水的受热面积也就是和容器底部面积相同,也就是说容器内水的受热面积小,水的汽化表面积小,气流流动也慢,蒸汽汽化不足,传热效率低,且热损耗大。还有一专利号为ZL02259827.8(公告号为CN2585706Y)的中国技术专利《可调蒸汽清洗机》披露了这样一种可随意调节蒸汽喷出量的可调蒸汽清洗机,其水泵的泵芯为导磁元件,水泵与一可调节其输入电压的控制线路板连接;蒸汽发生器内部铸有一U形加热管,蒸汽发生器的前端为一细长的喷汽口,由于其加热管是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内,蒸汽发生器内水的受热面积相对较大,但其受热面积还是不大。而且水在容器里受热要冒泡,易形成湍流,水受热不均匀,蒸汽产生也不稳定,时多时少。上述三种蒸汽发生器具有的受热面积小、蒸汽量少、蒸汽产生不稳定的缺陷。又有一专利号为ZL200420045441.5(公告号为CN2723836Y)的中国技术专利《微型快速电热蒸汽发生器》披露了这样一种微型快速电热蒸汽发生器,包括主体、盖板、发热管,主体内为一汽化腔,盖板封盖在主体底部,主体顶部分设有进水口和出汽口,发热管为螺旋结构,通过压铸方式铸在主体壁内。上述微型快速电热蒸汽发生器在使用时,由于主体内的汽化腔全部被包围在螺旋结构的发热管内部,因此水与热源近,传热效率高,蒸汽产生量大,体积可以做得较小。但是其受热面积还不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大大增加受热面积的蒸汽发生器,其还具有蒸汽产生量大且稳定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有罐体、发热管,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发热体,发热体位于罐体内部,所述的发热管设置在发热体的内部,所述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设置在罐体上,在发热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发热体的外周面和罐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相通的流道。上述的罐体由发热体的底部和外壳组成,外壳下端开口,发热体的底部和外壳下端之间密封固定而形成罐体的底部。采用上述结构目的是为了将发热体与罐体固定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发热体在罐体内的位置就不会移动,以保证发热体能起到良好的发热效果,当然发热体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固定在罐体内,如直接将发热体固定在罐体的底部。上述的发热体外周面的槽呈螺旋状,且至上而下地分布在发热体的外周面。采用螺旋状的槽可尽可能的增加罐体内的水与发热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即尽可能地增大罐体内水的受热面积。上述的发热管呈螺旋状设置在发热体内,且螺旋状发热管的两端穿出发热体的底部。由于发热体具有一定高度,那么采用螺旋状的发热管能使发热体在整体高度方向上受热比较均匀。为充分提高罐体内水的受热面积,上述的发热体上表面与外壳顶部的内表面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的蒸汽出口设置在外壳顶部,在发热体内部还具有一中心通道,发热管盘旋设置中心通道周壁内,所述中心通道的上端和蒸汽出口相通,中心通道的下端则与发热体的外周面和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相通,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外壳侧壁的上部。上述设计使发热体和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螺旋向下的流道,这样当水从进水口流入时,水是顺着螺旋形流道向下流动的,使水在每步向下走的时候,都被发热体充分加热,当水流至发热体下部时已经基本被汽化,且当部分已被汽化的水进入到发热体的中心通道内进行二次加热,进一步汽化雾状水,上述中心通道内还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蒸汽,随蒸汽的压力积蓄到一定程度,水蒸气从蒸汽出口喷出,故蒸汽喷出稳定。上述的发热体外周面的呈螺旋状的槽外端面和外壳内周面贴合,所述的发热体外周面的呈螺旋状达到槽和外壳内周壁之间形成流道。这样能充分保证从进水口流入的水是全部顺着螺旋通道向下流动,如果呈螺旋状的槽和外壳内周壁之间有间隙,那么水会有一部分直接从间隙流入到罐体底部,会减少从间隙部分流过的水的加热面积。由于蒸汽发生器的外壳及发热体的截面不是规则的圆形,而且要在加工时就保证外壳和发热体的接触配合,难度较大,也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故我们在在外壳内壁与发热体外周面的呈螺旋状的槽外壁之间的间隙处垫设有支撑垫。这样可降低对外壳和发热体的加工尺寸要求,减少加工成本。当然也可是在发热体外周面的呈螺旋状的槽外壁的局部成型有支撑筋,在发热体安装在外壳上的状态下,所述的支撑筋垫设在外壳与发热体外周面的呈螺旋状的槽外壁之间的间隙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蒸汽发生器具有一发热体,且发热体位于罐体内,在发热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发热体的外周面和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相通的流道,由于发热体向上延伸并位于罐体内,与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相比已经增加了水和发热体的接触面积,而且其还在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更进一步增加水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故其大大提高了水的受热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剖拆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有罐体1、发热管2,罐体1由发热体5和外壳6组成,外壳6其内中空且下端开口,在外壳6的下端的周边还成型有环状的安装部61,在外壳6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4,在外壳6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3,发热体5的截面呈大致的等腰梯形状,且位于罐体1内,发热体5的底部52外形和外壳6下端开口及环形安装部61的外形相配,组装时,将发热体5的底部52与外壳6上的安装部61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在发热体5和外壳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密封,以使发热体5的底部52形成罐体1的底部;上述的发热管2呈螺旋状,并与发热体5注塑成一体并位于发热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有罐体(1)、发热管(2),罐体(1)上设有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发热体(5),发热体(5)位于罐体(1)内部,所述的发热管(2)设置在发热体(5)的内部,所述的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设置在罐体(1)上,在发热体(5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道槽(51),发热体(5)的外周面和罐体(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3)和蒸汽出口(4)相通的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清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鑫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