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皱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658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皱机织面料。该面料中含有棉纤维,且棉纤维表面上至少覆盖有树脂层,树脂层中包括2种特定结构的树脂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在湿态和干态下具有很好的防皱性能,可用于衬衫,工作服等。

A kind of wrinkle resistant 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皱机织面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防皱机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在湿态和干态下防皱性能极为优越的机织面料。
技术介绍
含有棉纤维的机织面料具有吸湿透气、穿着舒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但纯棉及其混纺面料在存储保管、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发生起皱问题,且这些皱不易回复,严重影响了外观的美观性。这是因为棉纤维一方面容易吸湿膨润,分子间的氢键结合被水分子破坏,分子运动变得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后的分子在干燥时在新的位置上形成了新的氢键,从而形成了皱,即为湿态起皱。另一方面在外力的作用下,面料中纱线间发生滑移而变形,由于纱线的弹性回复率小,纱线间的摩擦系数大,使得已发生形变或滑移的纱线难以回复,从而引起了皱,即为干态起皱。关于棉纤维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有很多。如专利文献CN105544211A中公开了一种柔软滑爽手感的梭织免烫面料及其加工方法,利用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后,酸洗去酶,再利用含有醚化2D类树脂等的免烫交联剂进行免烫防皱整理,得到柔软滑爽手感的免烫面料,解决了免烫整理后手感变硬的问题,但是酸洗过程对棉纤维的损伤很大,面料强力下降,而且二段加工的成本较高。又如专利文献CN105133315A中公开了一种棉丝织物的整理剂组合物及棉丝免烫衬衫的加工方法,利用自动喷料机将含有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强力保护剂、甲醛清除剂等的整理剂组合物均匀施加到经预洗并烘干的衬衫上,解决了在提高蚕丝混织面料防皱性过程中甲醛含量增加的问题。这些文献中均未见到有关于改善干态下防皱性的记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湿态和干态下防皱性能都极为优越的机织面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皱机织面料,含有棉纤维,这里的棉纤维表面上至少覆盖有树脂层,树脂层中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树脂成分1和树脂成分2:树脂成分1:其中,R为H或烷基;树脂成分2:。本专利技术中,棉纤维上的树脂层中含有2D树脂以及特定结构的硅系树脂,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含棉面料在湿态和干态下均具有很好的防皱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防皱机织面料,含有棉纤维,这里的棉纤维表面上至少覆盖有树脂层,树脂层中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树脂成分1和树脂成分2:树脂成分1:其中,R为H或烷基;树脂成分2:。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膜是在铵盐类催化剂作用下树脂成分1发生反应并与树脂成分2混合后得到。树脂成分1在高温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棉纤维中的-OH基团发生共价交联生成醚键,使得棉纤维不易吸水膨润,分子间的氢键不易断裂,且由于棉纤维的氢键被树脂交联,即便是在洗涤外力的作用下,也不易发生运动偏移,因此湿态防皱性得到提高;同时该树脂成分1发生自聚反应,可以在纤维表面及纤维内部沉积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树脂膜,限制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移动,而成分1中含有环状结构,即便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移,也不易断裂,为了维持原有的键长和键角,环状结构会很快回复至原状,从而提高纤维的弹性回复能力。成分2为直链型氨基有机硅,通过两端氨基的氢键交联在纤维表面形成均一的直链平滑型树脂膜,直链结构能有效地降低纤维间相对滑移时的摩擦阻力。当外力去除时,对于已发生形变或相对滑移的纱线能更容易滑移回复。通过这两种树脂的共同作用,使得含棉面料在干态条件下,因纤维的变形或滑移产生的皱也能很容易回复至原状。在150~170℃的焙烘条件下,铵盐催化剂催化成分1树脂进行共价自聚反应的同时,铵盐催化剂在100~200℃开始分解,生成氨气挥发,基本不会残留在纤维表面,对纤维表面的树脂膜的弹性、摩擦系数和织物手感影响不大。本专利技术中对铵盐类催化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等,优选氯化铵。铵盐中,氯化铵的分解温度最低,且能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完全不残留,因此作为优选。考虑到树脂层中树脂成分1过少的话,有可能出现与棉纤维的羟基交联反应不充分的问题,成膜均一性以及弹性下降,干、湿态下的防皱性有变差的趋势;纤维表面的直链型树脂增多,纱线表面过于平滑,易滑移,干态防皱性变好,但织物的缝目抗滑移性有变差的趋势。树脂成分1过多的话,干、湿态下的防皱性不再提高,而且有可能会因自聚成更多的高聚物覆盖在纤维表面和纤维间,织物间的移动性受到限制,使织物的强力和手感有变差的趋势。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树脂膜中树脂成分1与树脂成分2的重量比为3~8:1,更优选3~6:1。优选,根据JISL1059-2标准测得本专利技术的机织面料在干态下的防皱性为2.5级以上,根据AATCC-124标准测得本专利技术的机织面料在湿态下的防皱性为3.5级以上。配置的加工液中,除含上述结构的树脂外,还可加入其他的机能性助剂,包括具有立体结构的高弹树脂、防滑移剂、渗透剂、修正用颜料等。本专利技术采用常规的浸轧-干燥-焙烘的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其中浸轧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1浸1轧等。干燥条件优选在120~130℃条件下进行45~60秒。焙烘条件优选在150~170℃条件下进行30~60秒。本专利技术的加工简单易行,所得织物同时兼备优越的干态防皱性以及湿态防皱性,可用于生产衬衫、工作服等服装。本专利技术各性能测试的方法如下:(1)树脂成分、结构及各成分间的重量比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如果存在N-C、及环状结构的基团峰,则认为树脂层中存在树脂成分1。如果存在Si-O及-NH2的基团峰则认为树脂层中存在树脂成分2。根据谱图中,和-NH基团峰的面积比算出树脂成分1与成分2的重量比。(2)防皱性a.湿态防皱性根据AATCC124-2012标准,进行评级。b.干态防皱性根据JISL1059-2:2009法标准,进行评级。下面结合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对涤棉机织物(涤40/棉60、克重115g/m2)采用下列组成的加工液进行浸轧加工(1浸1轧),在130℃条件下干燥45秒,然后在170℃条件下焙烘32秒,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组成:药剂A(PM-30、含约45%的树脂1,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制)160g/L药剂B(8825、含约60%的树脂2,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制)20g/L氯化铵40g/L其余为水。实施例2将加工液中药剂A的用量调整为60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其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3将加工液中药剂B的用量调整为40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其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4将加工液中药剂A的用量调整为200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其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5将加工液中氯化铵替换为硫酸铵,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其各项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皱机织面料,含有棉纤维,其特征是:所述棉纤维表面上至少覆盖有树脂层,树脂层中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树脂成分1和树脂成分2:/n树脂成分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皱机织面料,含有棉纤维,其特征是:所述棉纤维表面上至少覆盖有树脂层,树脂层中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树脂成分1和树脂成分2:
树脂成分1:



其中,R为H或烷基;
树脂成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皱机织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洁郭杰胥正安土仓弘至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