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9516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1:57
本申请实公开了一种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风刀本体、气缸、风刀保护罩以及安装在轧机上的风刀支架。通过将风刀本体设置于风刀保护罩上,同时在风刀保护罩的两端设置气缸,气缸的一端与风刀保护罩连接、另一端与风刀支架连接。这样,在带钢穿带、甩尾时,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上升远离带钢,进而可以带动安装于风刀保护罩上的风刀本体上升,避免受带钢的头部或尾部碰撞;同时,在轧机系统带材建立张力后,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下降靠近带材,这样风刀本体中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扫带钢表面,以防止乳化液外溢或残留在带钢表面。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轧机风刀,在不影响风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对风刀有效保护。

A mill air knif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
本公开涉及自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冷轧薄板生产线冷轧轧机轧制带材时,为获得良好带钢板型,各轧制道次均需喷射乳化液。而在冷轧轧机的出口和入口侧,则要保证乳化液不能有残留,否则会导致测厚仪对带钢的检测厚度波动导致断带,影响带钢成材率和产量。目前,为保证乳化液无残留,通常会在在轧机入口侧和出口侧安装吹扫装置,又称风刀。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风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风刀01的两端固定安装在辊道02上,风刀01底部腔体与辊道02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供带钢通过。在轧制带材时,高压气体从风刀01顶部的进气管输入,经过风刀01底部腔体的气路,再从风刀01底部腔体的出气口吹出,以对带钢表面进行吹扫。但是,在开始轧制带钢穿带时、以及轧制结束带钢甩尾时,由于带钢的带头或者带尾是不规则形变的,其中,带钢可能是弯曲、扭曲等形变,而上述风刀01是固定安装在辊道02上的,所以风刀01极易受到上述形变带钢的撞击而损坏,进而造成额外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带钢在穿带、甩尾时,风刀容易受到带钢撞击而损坏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轧机风刀,具体包括风刀本体、气缸、风刀保护罩以及安装在所述轧机上的风刀支架,其中:所述风刀本体设置于所述风刀保护罩上;所述风刀本体中靠近所述风刀保护罩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刀保护罩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风刀保护罩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与所述风刀保护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刀支架连接。可选地,所述气缸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风刀保护罩和所述风刀支架活动连接。可选地,所述风刀保护罩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气缸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第一轴销与所述风刀保护罩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轴销的直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销的直径。可选地,所述风刀支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气缸上设有第四安装孔,其中:所述气缸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中的第二轴销与所述风刀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轴销的直径;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销的直径。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保护罩的两端设有L型槽,所述风刀保护罩通过所述L型槽卡设在所述风刀支架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偏离所述风刀本体的中心线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所述风刀本体中与所述轧机上的带材运动方向夹角为100°~125°的区域。可选地,所述风刀本体上还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等间距排布于所述风刀本体上。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轧机风刀控制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风刀,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轧机的带材轧制进程;如果带材完成穿带并且所述带材建立张力后,则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和风刀本体下降靠近所述带材;如果所述带材将要结束轧制,则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和风刀本体上升远离所述带材。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机风刀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风刀本体设置于风刀保护罩上,同时在风刀保护罩的两端设置气缸,气缸的一端与所述风刀保护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刀支架连接。这样,在带钢穿带、甩尾时,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上升远离带钢,进而可以带动安装于风刀保护罩上的风刀本体上升,避免受带钢的头部或尾部碰撞;同时,在轧机系统带材建立张力后,控制气缸带动风刀保护罩下降靠近带材,这样风刀本体中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扫带钢表面,以防止乳化液残留在带钢表面。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轧机风刀,在不影响风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对风刀进行有效保护。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风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风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轧机风刀的风刀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轧机风刀的风刀保护罩和风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轧机风刀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轧机风刀的风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风刀本体的第一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基于现有的轧机风刀容易受带钢撞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移动的风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风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包括风刀本体20、气缸30、风刀保护罩40以及安装在所述轧机上的风刀支架10,其中,本实施例将风刀支架10设计为L型立柱的形式安装在轧机辊道的两侧,当然,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形式。具体的,风刀本体20设置于风刀保护罩40的上表面,风刀保护罩40的下表面靠近轧机辊道。图7为图6中风刀本体的第一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轧机风刀的风刀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7所示,风刀本体20中靠近风刀保护罩4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1,同样的,风刀保护罩40上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口201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401,这样风刀本体中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201和第二出风口404吹扫带钢表面。其中,为了防止第二出风口404对从第一出风口201中吹出气流的遮挡,影响吹扫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二出风口404的尺寸设计为大于第一出风口201的尺寸,即第二出风口404的长度设计为大于第一出风口201的长度,同时其宽度大于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出风口201设计为长条形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形式,如密排圆孔等。进一步的,风刀保护罩40的两端均设有气缸30,气缸30的一端与风刀保护罩40连接、另一端与风刀支架10连接。利用上述结构,在带钢穿带、甩尾时,控制气缸30带动风刀保护罩40上升远离带钢,进而可以带动安装于风刀保护罩40上的风刀本体20上升,以使风刀保护罩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刀本体(20)、气缸(30)、风刀保护罩(40)以及安装在所述轧机上的风刀支架(10),其中:/n所述风刀本体(20)设置于所述风刀保护罩(40)上;/n所述风刀本体(20)中靠近所述风刀保护罩(4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1),所述风刀保护罩(4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01)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401);/n所述风刀保护罩(40)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气缸(30),所述气缸(30)的一端与所述风刀保护罩(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刀支架(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刀本体(20)、气缸(30)、风刀保护罩(40)以及安装在所述轧机上的风刀支架(10),其中:
所述风刀本体(20)设置于所述风刀保护罩(40)上;
所述风刀本体(20)中靠近所述风刀保护罩(4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1),所述风刀保护罩(4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01)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401);
所述风刀保护罩(40)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气缸(30),所述气缸(30)的一端与所述风刀保护罩(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刀支架(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0)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风刀保护罩(40)和所述风刀支架(10)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保护罩(4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02),所述气缸(3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01),其中:
所述气缸(30)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40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01)中的第一轴销与所述风刀保护罩(40)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孔(40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轴销的直径;
所述第二安装孔(3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销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轧机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支架(1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01),所述气缸(30)上设有第四安装孔(302),其中:
所述气缸(30)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101)和所述第四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晖翟诺傅守滨赵琳刘永彬陆会鑫张凯张强曹永芹孟维芬张华杜伟宋希光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