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48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公开了一种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应用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评估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的改变,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数量,分析CIA小鼠的各项指标,从而阐明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IL‑1,TNF‑α等细胞因子能促破骨细胞的活化,引起骨和软骨的侵蚀破坏,目前被公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而茯苓多糖通过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减轻破骨细胞活化引起的骨破坏,从而使得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药物新用途
,具体涉及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破坏是RA的一项重要表现。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所致破骨细胞过度活化在RA骨质破坏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RA患者常因迁延不愈的关节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丧失劳动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据统计,全球约有7000万人罹患RA,以及遭受RA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35~0.40%,但发病率逐年升高。RA发病机制复杂、病因未明,遗传、炎症和免疫等因素均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治疗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疗效不佳,预后差。生物治疗(如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白细胞介素受体抗体等)、靶向小分子制剂(如JAK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兴起给RA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也仅对约50%的患者有明显疗效。近些年来,中药单体在国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内服或外治均受到很好的疗效,特别在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存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用疗效佳、副反应低的中药单体成分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现用于临床的青藤碱、臼芍总什、雷公藤多苷都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寻找其他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的中药有效单体已经成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的新热点。茯苓多糖(Pachymaran),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每个β-(1→5)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与l至2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CASNo.是SP8930。茯苓多糖(Pac)是传统中药茯苓的干燥菌核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干质量的90%),中医常将茯苓与其他中药配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心神不安、便溏泄泻、水中尿少、惊悸失眠和痰饮眩季等症,代表有:桂枝茯苓汤、五苓散和四君子汤等。茯苓多糖主要由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的β-(1-3)-D-葡聚糖单元构成,具有三重螺旋结构,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近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重要的药理作用,如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白血病,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预防结石,催进睡眠和保护肝脏。近年来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血液系统疾病、延缓衰老和肝炎等疾病的预防。目前对于RA还尚无特效疗法,对茯苓多糖的研究也尚存不足,未见茯苓多糖单体对RA进行防治的报道,本专利技术也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茯苓多糖(Pachymaran)的一种新用途,特别是治疗RA的用途,为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一种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制剂,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茯苓多糖或茯苓多糖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辅料,以不和本专利技术活性成分发生反应或不影响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疗效为前提,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或非胃肠道给药的药物制剂。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制剂为冻干剂、针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制剂的给药剂量根据给药对象及疾病时期不同而改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灌胃给药法来研究Pac能否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CIA)模型有治疗作用,同时测定白介素(IL)-1,IL-6,TNF-α等指标以及组织学染色来研究这种作用与促炎症细胞因子和骨质破坏的关系,探讨茯苓多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及理论依据。本专利技术将60只6-8周DBA/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CIA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茯苓多糖治疗组(5mg/kg/d)和高剂量茯苓多糖治疗组(10mg/kg/d),每组15只。按照以往方法建立CIA模型后,茯苓多糖治疗组从第21天起,每天通过灌胃给200μL含有茯苓多糖的生理盐水(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治疗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mg/kg/d和10mg/kg/d),Control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胃给200μL生理盐水。各组于灌胃给药后42天处死动物取膝关节、足爪行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评估骨侵蚀程度,测定骨密度、骨体积分数、破骨细胞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等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性骨破坏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应用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评估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的改变,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数量,分析CIA小鼠的各项指标,从而阐明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IL-1,TNF-α等细胞因子能促破骨细胞的活化,引起骨和软骨的侵蚀破坏,目前被公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而茯苓多糖通过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减轻破骨细胞活化引起的骨破坏,从而使得茯苓多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各实验组小鼠足爪大体拍照图。图2为各实验组小鼠关节炎评分及后肢足爪厚度的检测值图。图3为micro-CT扫描各实验组小鼠后肢足爪的三维模型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图4为各实验组小鼠后足骨密度(BMD)的检测值图。图5为各实验组小鼠后足骨体积分数(BV/TV)的检测值图。图6为各实验组小鼠后足骨损伤评分的检测值图。图7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HE染色结果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图8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炎细胞浸润分数检测值图。图9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图10为各实验组小鼠软骨破坏评分的检测值图。图11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图12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图。图13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滑膜IL-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图14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滑膜IL-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定量结果图。图15为各实验组小鼠膝关节滑膜TNF-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图。A为Control组,B为Model组,C为Pac低剂量治疗组,D为Pac高剂量治疗组。...

【技术保护点】
1.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茯苓多糖在制备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2.一种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茯苓多糖或茯苓多糖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德春柏家祥梁晓龙葛高然徐耀增杨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