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42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一主机、一触控面板、一反馈式压触开关、一音箱、一麦克风收音端、一握持部、一音频发射元件及一音频接收元件所相对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该具有反馈式压触开关的触控面板,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触控面板在组装可降低组装制作成本,长久使用下不易造成按键损坏,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该音频发射元件及一音频接收元件所构成的元件结构,以利于快速组装可大幅加快生产速度,达到对位精准、结构稳固及生产快速的效果。

Touch panel structure of wireless micro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尤其是一种在组装可降低组装制作成本,长久使用下不易造成按键损坏的创新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一般可接收音源的输入装置接收音源后,经处理后由音箱予以播放,由于整体组成后体积较为庞大且重量较重,通常在设置妥适后即不再经常移动,因此通常安装在会议场所或特定的娱乐场所,不论在户外或在住家内均可方便使用,但此种设备仍然包括有麦克风及音箱等两分离的装置,在使用上仍存在有占有一定空间的不便。目前已有一种麦克风另一端为音箱做为将使用者的声音与音乐进行混音后播放,整体外型为柱型的麦克风音响,可克服现有麦克风携带不便的缺点。然而此种麦克风在控制音效调整功能都为传统按压键作连接、外响、频段、高音、低音、伴音、残响、回响的按压控制,该现有按压键在组装制作上容易造成组装的时间成本增加,且长期使用易造成机械性的按压故障;再者现有结构的音频发射元件及音频接收元件组配繁琐,组装不易,且各组件传动不易精准对位,进而易造成浪费时间人力成本。鉴于以上的现象,本案技术设计人乃基于多年制作的经验,进而技术出非传统按键式的麦克风触控面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是针对该现有具音箱的无线麦克风的按压键在组装制作上容易造成组装的时间成本增加,且长期使用易造成机械性的按压故障,以及现有结构的音频发射元件及音频接收元件组配繁琐,组装不易,且各组件传动不易精准对位,进而易造成浪费时间人力成本的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机,其一端设一麦克风收音端,另一端设一握持部,该主机周侧预定位置设有至少一音箱;该主机另一侧设一侧端面,该侧端面内设有位置相对的一第一组设部及一耦接部,且该握持部内部设有一容组空间,该容组空间内部设有一第二组设部;一触控面板,设于该主机的另一侧,该触控面板表面设有复数触控单元及数字显示单元,该复数触控单元分别线路耦接于主机,并以触控方式控制该麦克风收音端相对该音箱的各种音效功能调整,其中该触控面板相对该主机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反馈式压触开关,该反馈式压触开关包含有一基座及一伸缩设置于该基座的弹性触压部,令该触控面板受到触控时能够下压该反馈式压触开关的该弹性触压部,并且回弹复位;一音频发射元件,设有一组接部,该音频发射元件凭借该组接部组设于该握持部的该容组空间的该第二组设部固定,该音频发射元件内部设有一音频发射晶片;一音频接收元件,设有一第三组设部,该音频接收元件凭借该第三组设部组设于该主机的该侧端面的该第一组设部,该音频接收元件内部设有一音频接收晶片,该音频接收晶片信号连接于该主机的该耦接部。所述的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中:该触控面板预定位置设有一多点触控开关,凭借按压不放该多点触控开关能够开启同时触控复数触控单元。所述的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中:该触控面板周缘相对该主机表面连结有一弹性框垫。如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凭借该具有反馈式压触开关的触控面板,可使本技术触控面板在组装可降低组装制作成本,长久使用下不易造成按键损坏,且本技术凭借该音频发射元件及一音频接收元件所构成的元件结构,以利于快速组装可大幅加快生产速度,达到对位精准、结构稳固及生产快速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触控面板局部图。图4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触控按压的连续动作图。图5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机;101-侧端面;102-第一组设部;103-耦接部;11-触控面板;12-反馈式压触开关;13-弹性触压部;14-基座;15-触控单元;16-数字显示单元;17-多点触控开关;18-音箱;19-弹性框垫;20-麦克风收音端;30-握持部;31-容组空间;32-第二组设部;40-发射元件;41-组接部;42-发射晶片;50-接收元件;51-第三组设部;52-接收晶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1图~第5图所示,是本技术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包括:一主机10,该主机10内部设有一中央控制单元图未示,该主机10一端设一麦克风收音端20,另一端设一握持部30,该握持部30内部设有锂电池图未示及隐藏式天线图未示,该主机10周侧预定位置设有至少一音箱18,该音箱18与该麦克风收音端20都与主机10内部的中央控制单元作电子线路耦接连结;该主机10另一侧设一侧端面101,该侧端面101内相对位置设有一第一组设部102及一耦接部103,且该握持部30内部设有一容组空间31,该容组空间31内部相对位置设有一第二组设部32;该主机10另一侧设有一触控面板11,该触控面板11表面设有复数触控单元15及数字显示单元16,该触控单元15是分别线路耦接于主机10内部的中央控制单元,并以触控方式控制该麦克风收音端20相对该音箱18的各种音效功能调整,例如:连接、外响、频段、高音、低音、伴音、残响、回响等,其中该触控面板11相对该主机10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反馈式压触开关12,该反馈式压触开关12包含有一基座14及一伸缩设置于该基座14的弹性触压部13,令该触控面板11受到触控时系下压该反馈式压触开关12的该弹性触压部13后,再进一步回弹复位,且该弹性触压部13在通过按压状态下可产生轻微的卡扣触感。一音频发射元件40,设有一组接部41,该音频发射元件40凭借该组接部41组设于该握持部30的该容组空间31的该第二组设部32固定,该音频发射元件40内部设有一音频发射晶片42;一音频接收元件50,设有一第三组设部51,该音频接收元件50凭借该第三组设部51组设于该主机10的该侧端面101的该第一组设部102,该音频接收元件50内部设有一音频接收晶片52,该音频接收晶片52是信号连接于该主机10的该耦接部103。较佳地,其中该触控面板11预定位置设有一多点触控开关17,凭借按压不放该多点触控开关17以开启同时触控复数触控单元15。较佳地,其中该触控面板11周缘相对该主机10表面之间隙连结有一弹性框垫19,可与外界达到防尘及遮蔽的功效。如此,本技术凭借该具有反馈式压触开关12的触控面板11,可使本技术触控面板11在组装可降低组装制作成本,长久使用下不易造成按键损坏,且本技术凭借该音频发射元件40及一音频接收元件50所构成的元件结构,以利于快速组装可大幅加快生产速度,达到对位精准、结构稳固及生产快速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机,其一端设一麦克风收音端,另一端设一握持部,该主机周侧预定位置设有至少一音箱;该主机另一侧设一侧端面,该侧端面内设有位置相对的一第一组设部及一耦接部,且该握持部内部设有一容组空间,该容组空间内部设有一第二组设部;/n一触控面板,设于该主机的另一侧,该触控面板表面设有复数触控单元及数字显示单元,该复数触控单元分别线路耦接于主机,并以触控方式控制该麦克风收音端相对该音箱的各种音效功能调整,其中该触控面板相对该主机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反馈式压触开关,该反馈式压触开关包含有一基座及一伸缩设置于该基座的弹性触压部,令该触控面板受到触控时能够下压该反馈式压触开关的该弹性触压部,并且回弹复位;/n一音频发射元件,设有一组接部,该音频发射元件凭借该组接部组设于该握持部的该容组空间的该第二组设部固定,该音频发射元件内部设有一音频发射晶片;/n一音频接收元件,设有一第三组设部,该音频接收元件凭借该第三组设部组设于该主机的该侧端面的该第一组设部,该音频接收元件内部设有一音频接收晶片,该音频接收晶片信号连接于该主机的该耦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麦克风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机,其一端设一麦克风收音端,另一端设一握持部,该主机周侧预定位置设有至少一音箱;该主机另一侧设一侧端面,该侧端面内设有位置相对的一第一组设部及一耦接部,且该握持部内部设有一容组空间,该容组空间内部设有一第二组设部;
一触控面板,设于该主机的另一侧,该触控面板表面设有复数触控单元及数字显示单元,该复数触控单元分别线路耦接于主机,并以触控方式控制该麦克风收音端相对该音箱的各种音效功能调整,其中该触控面板相对该主机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反馈式压触开关,该反馈式压触开关包含有一基座及一伸缩设置于该基座的弹性触压部,令该触控面板受到触控时能够下压该反馈式压触开关的该弹性触压部,并且回弹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得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