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33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警示桩,属于管道保护领域。该警示桩包括:桩顶、桩体、支架、人体探测器、报警器和蓄电池;桩顶固定于桩体顶部;桩体包括中空的立方体,桩体的一面上开有窗口;人体探测器位于桩体内部,且人体探测器的设置位置与窗口对应;桩体内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报警器和蓄电池;人体探测器和蓄电池电性相连;报警器和蓄电池电性相连;人体探测器与报警器之间存在通信连接。通过在警示桩的桩体内安装的人体探测器和报警器,实现了警示桩不仅具备警示作用,还具备主动发现偷盗行为以及管道沿线存在第三方施工,从而避免因管道受损带来的经济和环境上的损失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Warn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警示桩
本技术涉及管道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警示桩。
技术介绍
管道运输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但是,由于管道运输距离较长,且管道穿越的位置多位于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得巡检人员在巡检时存在空白间隙,导致不法人员利用空白间隙进行非法偷盗,或,管道沿线有第三方施工,导致管道受损,从而带来经济和环境上的损失,甚至导致安全事故。为了解决不法人员利用空白间隙进行非法偷盗,或,管道沿线的第三方施工带来的问题,管道企业通常采用在管道上方埋设警示桩的方法,通过警示桩上的警示标语来警告不法人员的非法行为。然而,警示桩仅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不能主动发现偷盗行为以及管道沿线存在第三方施工。如何主动发现偷盗行为以及管道沿线存在第三方施工,从而避免因管道受损带来的经济和环境上的损失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警示桩,可以解决不能主动发现偷盗行为以及管道沿线存在第三方施工,导致因管道受损带来的经济和环境上的损失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警示桩,所述警示桩包括:桩顶60、桩体、支架、人体探测器30、报警器50和蓄电池40;所述桩顶60固定于所述桩体顶部;所述桩体包括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桩体的一面上开有窗口11;所述人体探测器30位于所述桩体内部,且所述人体探测器3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窗口11对应;所述桩体内固定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所述人体探测器3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存在通信连接。可选地,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通过导线方式连接;或,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可选地,所述桩体包括第一桩壁10和第二桩壁20;所述第一桩壁10上靠近所述桩体顶部的附近开设有所述窗口11;所述人体探测器30位于所述第一桩壁1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桩壁10上的所述窗口11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固定有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桩壁10和所述第二桩壁20是所述桩体的相邻的两个桩壁。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长杆21和第二长杆22;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长杆21的上端通过第一螺丝211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长杆21的下端通过第二螺丝212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长杆22的上端通过第三螺丝221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长杆22的下端通过第四螺丝222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i个连接杆,i为正整数;所述i个连接杆分布在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上;对于所述i个连接杆中的每个连接杆,所述每个连接杆的两端通过两个螺丝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上。可选地,所述i个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所述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二连接杆24、所述第三连接杆25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6分布在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上;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二连接杆24、所述第三连接杆25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6中的每个连接杆,所述每个连接杆的两端通过两个螺丝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上。可选地,所述蓄电池40通过第一组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架顶部附近的第一位置;所述报警器50通过第二组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架顶部附近的第二位置;所述报警器50在所述蓄电池40的下方。可选地,所述窗口11覆盖有密封透光材料。可选地,所述桩顶60嵌套于所述桩体内,所述桩顶60与所述桩体通过螺丝固定。可选地,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长杆21上均匀分布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长杆22上均匀分布有第二安装孔。可选地,所述桩顶60和所述桩体的材质是玻璃钢材质。可选地,所述人体探测器30是红外探测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警示桩的桩体内安装的人体探测器,实现了警示桩能够主动发现进入人体探测器探测范围,并长时间停留的人体。警示桩还安装有报警器,使得警示桩在检测到进入人体探测器探测范围,并长时间停留的人体后对巡检人员发出警报,实现了警示桩不仅具备警示作用,还具备主动发现偷盗行为以及管道沿线存在第三方施工,从而避免因管道受损带来的经济和环境上的损失与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桩的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桩的桩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桩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警报信息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查询指令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0.第一桩壁;11.窗口;20.第二桩壁;21.第一长杆;211.第一螺丝;212.第二螺丝;22.第二长杆;221.第三螺丝;222.第四螺丝;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第三连接杆;26.第四连接杆;30.人体探测器;40.蓄电池;50.报警器;60.桩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申请示意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警示桩,该警示桩包括:桩顶60、桩体、支架、人体探测器30、报警器50和蓄电池40。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桩的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该警示桩的桩顶60固定于桩体顶部。可选地,桩顶60与桩体顶部通过相互嵌套的方式安装,再通过螺丝固定,故桩顶60与桩体之间可灵活拆卸。可选地,警示桩的桩顶60与桩体采用玻璃钢等硬质材料制作,保证警示桩的使用时限长,警示桩的桩顶60与桩体也可以采用水泥材料制作而成,故本实施例对警示桩外表面的材质不做限定。桩体包括中空的立方体。可选地,桩体是长条状的长方体,且该长方体的顶面和底面不存在,即桩体包括四个桩壁,不存在顶部桩壁与底部桩壁,桩体顶部是与桩顶相互嵌套的部分,桩体底部是埋设于地里的部分。桩体的一面上开有窗口11,该窗口11位于桩体顶部附近。可选地,该窗口11通过密封透光的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警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桩包括:桩顶(60)、桩体、支架、人体探测器(30)、报警器(50)和蓄电池(40);/n所述桩顶(60)固定于所述桩体顶部;/n所述桩体包括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桩体的一面上开有窗口(11);所述人体探测器(30)位于所述桩体内部,且所述人体探测器(3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窗口(11)对应;/n所述桩体内固定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n所述人体探测器(3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存在通信连接;/n所述人体探测器(30)是红外探测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桩包括:桩顶(60)、桩体、支架、人体探测器(30)、报警器(50)和蓄电池(40);
所述桩顶(60)固定于所述桩体顶部;
所述桩体包括中空的立方体,所述桩体的一面上开有窗口(11);所述人体探测器(30)位于所述桩体内部,且所述人体探测器(3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窗口(11)对应;
所述桩体内固定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
所述人体探测器(3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报警器(50)和所述蓄电池(40)电性相连;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存在通信连接;
所述人体探测器(30)是红外探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通过导线方式连接;
或,
所述人体探测器(30)与所述报警器(50)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包括第一桩壁(10)和第二桩壁(20);
所述第一桩壁(10)上靠近所述桩体顶部的附近开设有所述窗口(11);所述人体探测器(30)位于所述第一桩壁(1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桩壁(10)上的所述窗口(11)的位置相对;
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固定有所述支架;
所述第一桩壁(10)和所述第二桩壁(20)是所述桩体的相邻的两个桩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警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长杆(21)和第二长杆(22);
所述第一长杆(21)和所述第二长杆(22)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长杆(21)的上端通过第一螺丝(211)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长杆(21)的下端通过第二螺丝(212)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
所述第二长杆(22)的上端通过第三螺丝(221)固定在所述第二桩壁(2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长杆(22)的下端通过第四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坚李大东叶汉邵建赵洪建孙万磊王辛楼杨清云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