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漏卡子,属于油水管道补漏技术领域。所述补漏卡子包括:第一部(1)、第二部(2)、第一顶紧杆(3)、第一筒体(4)和第一弧形板(5),其中,所述第一部(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板(5)上的所述第一筒体(4)中;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所述第一部(1)与所述第二部(2)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所述第一弧形板(5)紧贴在所述油水管道的漏失处。该补漏卡子可以实现对油水管道的漏失处的二次紧固,消减了由于二次漏失造成的安全风险,提高补漏效果。
Leak stopping c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漏卡子
本技术涉及油水管道补漏
,特别涉及一种补漏卡子。
技术介绍
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集油管线腐蚀或锈蚀、人为破坏等原因,油水管道极易出现穿孔泄漏。为了尽量降低泄漏对油井生产的影响,通常会对油水管道进行及时的补漏。目前,现场常用的油水管道的补漏方式为采用带压打卡子的方式进行补漏,通过在漏失处固定补漏卡子,以实现油水管道的不泄压操作,操作简单快捷。然而,如果漏失处形成的凹坑较大,现有的补漏卡子不能很好的覆盖住漏失处,使得管道内流动的油或水可以顺着补漏胶皮与管线之间的缝隙溢出,造成二次漏失,补漏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补漏卡子,以提高补漏效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漏卡子,所述补漏卡子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顶紧杆、第一筒体和第一弧形板,其中,所述第一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顶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板上的所述第一筒体中;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所述第一弧形板紧贴在所述油水管道的漏失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漏卡子还包括:第二顶紧杆、第二筒体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部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顶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上的所述第二筒体中。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漏卡子还包括:第一顶紧螺母和第二顶紧螺母;所述第一顶紧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上,且所述第一顶紧螺母的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二顶紧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上,且所述第二顶紧螺母的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顶紧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顶紧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固定螺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半圆形管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面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半圆形管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圆形管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半圆形管体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三板体的延伸面和所述第四板体的延伸面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五螺纹孔,所述第四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六螺纹孔;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一个第一螺栓穿过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四螺纹孔,并与一个第一螺母配合;一个第二螺栓穿过所述一个第五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六螺纹孔,并与一个第二螺母配合。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半圆形管体、第一板体和轴套;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轴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面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半圆形管体、第三板体和挂轴;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挂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圆形管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半圆形管体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三板体的延伸面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螺纹孔;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一个第一螺栓穿过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四螺纹孔,并与一个第一螺母配合;所述挂轴套入所述轴套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补漏卡子,通过在第一部上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顶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第一弧形板上的第一筒体中,当该补漏卡子在使用时,第一部与第二部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第一弧形板朝向油水管道的漏失处,继而通过转动第一顶紧杆,使得第一弧形板不断地向靠近油水管道的方向移动,最终紧贴在油水管道的漏失处,利用第一顶紧杆与第一弧形板的配合,实现对油水管道的漏失处的二次紧固,消减了由于二次漏失造成的安全风险,提高补漏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漏卡子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漏卡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漏卡子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第一部,101-第一半圆形管体,102-第一板体,1021-第三螺纹孔,103-第二板体,1031-第五螺纹孔,104-轴套,2-第二部,201-第二半圆形管体,202-第三板体,2021-第四螺纹孔,203-第四板体,2031-第六螺纹孔,204-挂轴,3-第一顶紧杆,4-第一筒体,5-第一弧形板,6-第二顶紧杆,7-第二筒体,8-第二弧形板,9-第一顶紧螺母,10-第二顶紧螺母,11-固定螺帽,12-第一螺栓,13-第一螺母,14-第二螺栓,15-第二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了提高对油水管道发生穿孔后而形成的漏失处的补漏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漏卡子,其主视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部1、第二部2、第一顶紧杆3、第一筒体4和第一弧形板5。其中,第一部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图中未显示),该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可以位于第一部1的正中位置;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第一弧形板5上的第一筒体4中;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第一部1与第二部2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在图中未显示)上,第一弧形板5紧贴在油水管道的漏失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筒体4起到防止第一顶紧杆3的转动带动第一弧形板5转动的作用,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与第一筒体4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只是简单的插入关系,只要能够保证第一筒体4可以挂设在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即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漏卡子的工作原理为:当该补漏卡子在使用时,第一部1与第二部2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第一弧形板5朝向油水管道的漏失处,继而通过转动第一顶紧杆3,使得第一弧形板5不断地向靠近油水管道的方向移动,最终紧贴在油水管道的漏失处,利用第一顶紧杆3与第一弧形板5的配合,实现对油水管道的漏失处的二次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卡子包括:第一部(1)、第二部(2)、第一顶紧杆(3)、第一筒体(4)和第一弧形板(5),其中,/n所述第一部(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n所述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板(5)上的所述第一筒体(4)中;/n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所述第一部(1)与所述第二部(2)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所述第一弧形板(5)紧贴在所述油水管道的漏失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卡子包括:第一部(1)、第二部(2)、第一顶紧杆(3)、第一筒体(4)和第一弧形板(5),其中,
所述第一部(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所述第一顶紧杆(3)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板(5)上的所述第一筒体(4)中;
所述补漏卡子被配置为使用时,所述第一部(1)与所述第二部(2)可拆卸相连地设置在油水管道上,所述第一弧形板(5)紧贴在所述油水管道的漏失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卡子还包括:第二顶紧杆(6)、第二筒体(7)和第二弧形板(8);
所述第二部(2)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二顶紧杆(6)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插入到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8)上的所述第二筒体(7)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卡子还包括:第一顶紧螺母(9)和第二顶紧螺母(10);
所述第一顶紧螺母(9)设置在所述第一部(1)上,且所述第一顶紧螺母(9)的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
所述第二顶紧螺母(10)设置在所述第二部(2)上,且所述第二顶紧螺母(10)的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紧杆(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顶紧杆(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固定螺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1)包括第一半圆形管体(101)、第一板体(102)和第二板体(103);
所述第一板体(102)和所述第二板体(10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101)的两侧;
所述第一半圆形管体(101)的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02)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二板体(103)的延伸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漏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2)包括第二半圆形管体(201)、第三板体(202)和第四板体(203);
所述第三板体(202)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玉梅,冯峰,王真,王世谦,赵常明,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