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18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摆线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包括输出轴、定转子副、联动轴、隔板、密封圈、轴承、骨架油封、螺堵、限位块、泄油口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马达径向油口,马达径向油口连通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连通有工作腔;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马达轴向油口,所述马达轴向油口连通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工作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专为解决马达径向安装空间受限设计而成,本方案不仅能径向安装,在径向空间受限时,还可以轴向安装且正常使用,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

A double acting oil circuit cycloid hydrauli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
本技术涉及摆线液压马达
,具体涉及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摆线液压马达属于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转速范围宽、扭矩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机械等领域。在最高转速范围内可实现无级变速。目前BM系列中马达油管安装时都是垂直马达安装,要求的马达径向安装空间较大,令其使用范围十分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该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是专为解决马达径向安装空间受限设计而成,本专利不仅能径向安装,在径向空间受限时,还可以轴向安装且正常使用,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包括输出轴、定转子副、联动轴、隔板、密封圈、轴承、骨架油封、螺堵、限位块、泄油口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马达径向油口,马达径向油口连通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连通有工作腔;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马达轴向油口,所述马达轴向油口连通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工作腔连通。本申请克服BM系列马达径向油口的固有思维,创造性的增设轴向油口,以及配合使用的油道,使马达不仅能径向安装,在径向空间受限时,还可以轴向安装且正常使用,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马达径向油口包括径向进油口和径向回油口;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油道Ⅰ和第一油道Ⅱ;所述工作腔包括工作腔Ⅰ和工作腔Ⅱ。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内的油液流通的会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径向进油口与第一油道Ⅰ连通,第一油道Ⅰ与工作腔Ⅰ连通,工作腔Ⅰ与工作腔Ⅱ连通,工作腔Ⅱ与第一油道Ⅱ连通,第一油道Ⅱ与径向回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内的油液由径向进油口进入马达后流经第一油道Ⅰ、工作腔Ⅰ、工作腔Ⅱ以及第一油道Ⅱ,最后由径向回油口流出马达。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马达轴向油口包括轴向进油口和轴向回油口;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二油道Ⅰ和第二油道Ⅱ。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内的油液可更好的从轴向进入壳体内。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轴向进油口与第二油道Ⅰ连通,第二油道Ⅰ与工作腔Ⅰ连通,工作腔Ⅰ与工作腔Ⅱ连通,工作腔Ⅱ与第二油道Ⅱ连通,第二油道Ⅱ与轴向回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内的油液由轴向进油口进入马达后,流经第二油道Ⅰ、工作腔Ⅰ、工作腔Ⅱ以及第二油道Ⅱ,最后由轴向回油口流出马达。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摆线液压马达为BM系列马达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专为解决马达径向安装空间受限设计而成,本申请不仅能径向安装,在径向空间受限时,还可以轴向安装且正常使用,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本申请克服BM系列马达径向油口的固有思维,创造性的增设轴向油口,以及配合使用的油道,使马达不仅能径向安装,在径向空间受限时,还可以轴向安装且正常使用,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
技术介绍
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所示:1-输出轴;2-前盖;3-壳体;4-马达径向油口;5-隔板;6-定转子副;7-后端盖;8-螺堵;9-马达轴向油口;10-轴承;11-联动轴;12-限位块;13-泄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包括输出轴1、定转子副6、联动轴11、隔板5、密封圈、轴承10、骨架油封、螺堵8、限位块12、泄油口13和壳体3,所述壳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壳体3的中部设置有马达径向油口4,马达径向油口4连通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连通有工作腔;所述壳体3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7,所述后端盖7上开设有马达轴向油口9,所述马达轴向油口9连通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工作腔连通;所述摆线液压马达为BM系列马达结构。所述马达径向油口4包括径向进油口和径向回油口;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油道Ⅰ和第一油道Ⅱ;所述工作腔包括工作腔Ⅰ和工作腔Ⅱ;所述马达内的油液由径向进油口进入马达后,流经第一油道Ⅰ、工作腔Ⅰ、工作腔Ⅱ以及第一油道Ⅱ,最后由径向回油口流出马达。所述马达轴向油口9包括轴向进油口和轴向回油口;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二油道Ⅰ和第二油道Ⅱ;所述马达内的油液由轴向进油口进入马达后,流经第二油道Ⅰ、工作腔Ⅰ、工作腔Ⅱ以及第二油道Ⅱ,最后由轴向回油口流出马达。现阶段BM系列中马达油管安装时都是垂直马达安装,要求马达径向空间较大,当安装空间较小时极易导致安装受限。所述本技术针对现有产品所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适用于BM系列可实现避免安装油管空间干涉的双油路马达结构,这种结构通过改变壳体油道形式,增加壳体第二通道,开发后端盖带油口的结构,实现前后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实现前后两油口安装,两油口作用等效、互不干涉,轴向及径向安装均方便可靠,满足特定径向空间受限,要求在轴向安装方式的要求,更方便实现铰接式安装,这种结构可靠、寿命较长,避免了常规产品径向安装受限的问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摆线液压马达的使用范围,方便安装、简化管路结构,从而降低了使用者使用难度和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使用风险、故障率。与现有BM系列马达结构相比,本技术在现有马达结构基础上设计增加内部油道,后端盖设计油口,实现端部油口进油的液压马达结构,此结构可满足两对油口分别进油和同时进油工作,径向狭小空间可以实现端部油口连接,客户整个系统结构方便简化,使用成本大大减少,故障率、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内部油道布置合理精巧,提高产品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包括输出轴(1)、定转子副(6)、联动轴(11)、隔板(5)、密封圈、轴承(10)、骨架油封、螺堵(8)、限位块(12)、泄油口(13)和壳体(3),所述壳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壳体(3)的中部设置有马达径向油口(4),马达径向油口(4)连通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连通有工作腔;所述壳体(3)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7)上开设有马达轴向油口(9),所述马达轴向油口(9)连通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工作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包括输出轴(1)、定转子副(6)、联动轴(11)、隔板(5)、密封圈、轴承(10)、骨架油封、螺堵(8)、限位块(12)、泄油口(13)和壳体(3),所述壳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壳体(3)的中部设置有马达径向油口(4),马达径向油口(4)连通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连通有工作腔;所述壳体(3)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7)上开设有马达轴向油口(9),所述马达轴向油口(9)连通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工作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油路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径向油口(4)包括径向进油口和径向回油口;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油道Ⅰ和第一油道Ⅱ;所述工作腔包括工作腔Ⅰ和工作腔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化金明郭福光仲崇成孙滨马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