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混胶机,包括混胶机头和混胶液输入装置,所述混胶机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混胶液输入装置上,所述混胶机头包括机头外壳、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盘、两条出胶管、搅拌漏斗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头外壳内,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两条出胶管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搅拌漏斗可拆卸的设置在机头外壳底部,所述两条出胶管一端与混胶液输入装置连接,所述两条出胶管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入到搅拌漏斗内,所述搅拌杆位于两条出胶管之间,且所述搅拌杆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与搅拌盘连接,所述搅拌盘位于搅拌漏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出胶管不易积留残胶。
An automatic mix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混胶机
本技术涉及混胶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易积留残胶的自动混胶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环氧树脂、强力胶水、矽胶等二液性树脂化工原料,很多是由两部分组成,二液自动混合及定量控制注滴设备,特别为需要将两种不同成分的液体混合后才能使用的原料而设计,其先进的混合方法同传统的搅拌混合方法截然不同,使液体混合得到最佳的质量保证,采用科学的方法先将两种不同成分的液体分开操作,两种原料在需要使用时,即时的混合,使混合二液材料的工序连续化,自动化,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更无需经人手,无需预先将原料混合,而又可以随时取用,更加安全清洁及减少浪费昂贵的原料。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混胶机,申请号为:CN201020259847.9,公开了一种密封性好,搅拌均匀的混胶机。它是由输入装置和混胶装置构成,所述的输入装置与混胶装置之间通过穿线杆连接;所述的输入装置是由机箱、输胶泵和输液泵构成,所述的输胶泵和输液泵并排置于机箱内,所述的输胶泵的出胶管和输液泵的出液管穿过穿线杆输送到混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胶泵是一个行星齿轮泵。提供一种混胶机,它解决了混胶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漏胶问题;实现了多层防护。本技术具有寿命长,不漏胶,搅拌均匀。但上述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缺点: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图纸,在使用时,为了将胶液注入到搅拌容器34内,由于电机32占据了机头内的一定空间,而出胶管位于电机32两侧的,这样为了保证出胶管能伸入到搅拌容器34中,因此需要出胶管做两次折弯,从而导致胶液容易积留在该出胶管折弯部35,造成出胶管堵塞,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清洗出胶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胶管不易积留残胶造成堵塞的自动混胶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混胶机,包括混胶机头和混胶液输入装置,所述混胶机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混胶液输入装置上,所述混胶机头包括机头外壳、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盘、两条出胶管、搅拌漏斗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头外壳内,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两条出胶管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搅拌漏斗可拆卸的设置在机头外壳底部,所述两条出胶管一端与混胶液输入装置连接,所述两条出胶管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入到搅拌漏斗内,所述搅拌杆位于两条出胶管之间,且所述搅拌杆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与搅拌盘连接,所述搅拌盘位于搅拌漏斗内。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外壳上还设置有总手闸开关,所述总手闸开关的一侧还设置有启动感应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漏斗通过快速夹安装在机头外壳的底部的挂钩上。进一步地,所述挂钩的一侧还设置有安全防护感应器。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呈倒圆锥形,所述搅拌杆与搅拌电机相连接的一端为大直径端,所述搅拌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搅拌杆与搅拌盘相连接的一端为小直径端。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盘的底面开设有直漏孔。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盘的侧面开设有侧漏孔。进一步地,所述混胶液输入装置包括固化剂泵、主剂泵、机箱和控制模组,所述固化剂泵、主剂泵和控制模组设置在机箱内,所述固化剂泵和主剂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混胶机头的出胶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上还设置有出胶量计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机头外壳内设置支撑架,从而使得该搅拌电机可以安装在支撑架上,而两条出胶管可以设置支撑架内,由于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这样两条出胶管之间就不需要设置放置搅拌电机的位置,因此两条出胶管的距离就可以缩小,使得两条出胶管可以直接垂直向下直接伸入到搅拌漏斗内,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两次折弯后再伸入到搅拌漏斗内,由于该出胶管是竖直伸入搅拌漏斗内的,这样胶液通过出胶管进行入搅拌漏斗时无需转弯,从而胶液不易积留在出胶管内,可以直接直通到搅拌漏斗中,从而大大的防止了出胶管的堵塞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混胶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混胶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没装混胶漏斗的混胶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5所示的,一种自动混胶机,包括混胶机头1和混胶液输入装置2,所述混胶机头1通过转轴3可转动的安装在混胶液输入装置2上,所述混胶机头1包括机头外壳11、搅拌电机12、搅拌杆13、搅拌盘14、两条出胶管15、搅拌漏斗16和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安装在机头外壳11内,所述搅拌电机12设置在支撑架17上表面,所述两条出胶管15设置在支撑架17内,所述搅拌漏斗16可拆卸的设置在机头外壳11底部,所述两条出胶管15一端与混胶液输入装置2连接,所述两条出胶管15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入到搅拌漏斗16内,所述搅拌杆13位于两条出胶管15之间,且所述搅拌杆13上端与搅拌电机12连接,所述搅拌杆13下端与搅拌盘14连接,所述搅拌盘14位于搅拌漏斗16内。本技术通过在机头外壳11内设置支撑架17,从而使得该搅拌电机12可以安装在支撑架17上,而两条出胶管15可以设置支撑架17内,由于搅拌电机12设置在支撑架17上,这样两条出胶管15之间就不需要设置放置搅拌电机12的位置,因此两条出胶管15的距离就可以缩小,使得两条出胶管15可以直接垂直向下直接伸入到搅拌漏斗16内,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两次折弯后再伸入到搅拌漏斗16内,由于该出胶管15是竖直伸入搅拌漏斗16内的,这样胶液通过出胶管15进行入搅拌漏斗16时无需转弯,从而胶液不易积留在出胶管15内,可以直接直通到搅拌漏斗16中,从而大大的防止了出胶管15的堵塞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外壳11上还设置有总手闸开关18,所述总手闸开关18的一侧还设置有启动感应开关。该启动感应开关为金属接近开关,而该总手闸开关18为金属材质,只有当总手闸开关18接近启动感应开关后,启动感应开关就会传输信号给控制模组25来控制混胶机启动。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漏斗16通过快速夹161安装在机头外壳11的底部的挂钩162上。通过设置快速夹161使得搅拌漏斗16的拆卸更为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所述挂钩162的一侧还设置有安全防护感应器。该安全防护感应器同样为金属接近开关,也只有当搅拌漏斗16安装在挂钩162上时,金属接近开关同时感应到搅拌漏斗16这时混胶机才能启动,从而可以起到防止人们误打开总手闸开关18,而由于搅拌漏斗16没有装上,从而导致胶液流出,而设置有安全防护感应器,这样只有当搅拌漏斗16装上后,人们才可以启动混胶机。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13呈倒圆锥形,所述搅拌杆13与搅拌电机12相连接的一端为大直径端,所述搅拌杆13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搅拌杆13与搅拌盘14相连接的一端为小直径端。通过将该搅拌杆13设置成倒圆锥形,搅拌杆13的大直径端与搅拌电机12连接,小直径端与搅拌盘14连接,这样搅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混胶机,包括混胶机头和混胶液输入装置,所述混胶机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混胶液输入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胶机头包括机头外壳、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盘、两条出胶管、搅拌漏斗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头外壳内,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两条出胶管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搅拌漏斗可拆卸的设置在机头外壳底部,所述两条出胶管一端与混胶液输入装置连接,所述两条出胶管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入到搅拌漏斗内,所述搅拌杆位于两条出胶管之间,且所述搅拌杆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与搅拌盘连接,所述搅拌盘位于搅拌漏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混胶机,包括混胶机头和混胶液输入装置,所述混胶机头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混胶液输入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胶机头包括机头外壳、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盘、两条出胶管、搅拌漏斗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头外壳内,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两条出胶管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搅拌漏斗可拆卸的设置在机头外壳底部,所述两条出胶管一端与混胶液输入装置连接,所述两条出胶管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入到搅拌漏斗内,所述搅拌杆位于两条出胶管之间,且所述搅拌杆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与搅拌盘连接,所述搅拌盘位于搅拌漏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混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外壳上还设置有总手闸开关,所述总手闸开关的一侧还设置有启动感应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混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漏斗通过快速夹安装在机头外壳的底部的挂钩上。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朱伟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