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及使用该表带的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723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及使用该表带的手表。该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生磁装置,第一带体上设有上下设置的滑动腔和置物腔,滑动腔的一端开口用于与第二带体的一端插接,生磁装置设于置物腔内;第二带体与第一带体贴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软磁条,第二带体通过软磁条与生磁装置产生的电磁相互吸引而固定在第一带体上;生磁装置包括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并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回路,电磁铁组中的至少一个电磁铁设置在靠近第一带体开口处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二带体在滑动腔内可以连续滑动调节表带的松紧度从而精准适应用户手腕大小,电磁铁通断电实现两带体的固定和脱离。

Watch strap and watch using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带及使用该表带的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及使用该表带的手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也随之提升,健康隐患也越来越突出,智能手表应运而生,它既能够实现传统手表的报时、装饰的作用,又能够记录人体的心率、运动情况,还可以将消息在表盘上推送显示,大大方便用户的生活。现有的智能手表包括表盘和与分别与表盘两侧对应连接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远离表盘的一端设有带有表舌的表扣,第二带体上设有能够与表舌插接的通孔,其中通孔均匀间隔排布,以此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围成环状戴在人体的手腕上。为了保证智能手表对人体生物数据的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佩戴时需要将表带收紧在一定程度,保证监测元件与人体皮肤稳定接触。由于上述结构的手表通孔不连续排布,在实际佩戴时,当用户佩戴的合适松紧度在两个通孔之间的位置时,会出现用户选择前一个通孔表带收束过紧造成手腕勒痕,选择后一个通孔造成手表过于松弛,无法精确适应用户手腕的大小,也影响智能手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表带及使用该表带的手表,能够连续的调节松紧度以精准的适应不同用户的手腕大小。一种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生磁装置,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上下设置的滑动腔和置物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插接,所述生磁装置设于所述置物腔内;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第一带体贴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软磁条,所述第二带体通过所述软磁条与所述生磁装置产生的电磁相互吸引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带体上;所述生磁装置包括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所述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电磁铁组包括至少2个电磁铁,至少2个的所述电磁铁沿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电磁铁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体开口处的一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表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带体内设置滑动腔和生磁装置,第二带体在滑动腔内连续滑动进而可实现连续调节表带的松紧度,能够精准的适应用户的手腕大小,在配合生磁装置的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和第二带体的软磁条相互吸引固定从而将第二带体固定在第一带体上,断电时电磁铁消磁,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能快速脱离。本技术通过通断电实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固定和脱离,该种连接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更加的快捷方便、舒适美观。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表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腔位于所述置物腔的上方,所述滑动腔底部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带体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凸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带体的一面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环状的指环扣,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带体上,所述底座和所述指环扣通过转动连接实现所述指环扣的张开和收起。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包括水平放置的铁芯和螺旋缠绕在所述铁芯上的导电绕组,所述导电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铁芯和导电绕组的表面涂覆有一层胶黏剂,所述铁芯和导电绕组胶黏固定在所述置物腔的顶部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装置为纽扣电池。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表带的手表,包括表盘和与所述表盘的两侧连接的表带,所述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生磁装置,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上下设置的滑动腔和置物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插接,所述生磁装置设于所述置物腔内;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第一带体贴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软磁条,所述第二带体通过所述软磁条与所述生磁装置产生的电磁相互吸引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带体上;所述生磁装置包括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所述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电磁铁组包括至少2个电磁铁,至少2个的所述电磁铁沿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磁铁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体开口处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首端分别与所述表盘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带体的末端为所述滑动腔的开口端,所述滑动腔靠近所述表盘的一端也设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靠近首端的表面设有凸起的表扣粒,所述第二带体的末端与所述表扣粒插接配合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软磁条嵌设在所述第二带体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带体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带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带体的俯视图;10、表盘;20、第一带体;21、滑动腔;22、置物腔;23、滑槽;30、第二带体;31、软磁条;32、凸条;40、生磁装置;41、电磁铁组;411、铁芯;412、导电绕组;42、供电装置;50、支撑装置;51、底座;52、指环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盘10、第一带体20、第二带体30和生磁装置40,第一带体20和第二带体30的首端分别与表盘10的两侧连接。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一带体20呈条状,其末端处设有上下层叠设置的长方形的滑动腔21和置物腔22,具体的,滑动腔21在置物腔22的上方,两腔体之间通过薄的软性材料隔开不影响磁性,滑动腔21的宽度略大于第二带体30的宽度,置物腔22与所述表盘连接的一端和远离表盘10的一端均闭合,可以在置物腔22的底部设置拉链作为开口,拉开将生磁装置40放置在置物腔22里面。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二带体30呈条状,第二带体30与第一带体20配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置软磁条31,第二带体30自末端插入滑动腔21内,第二带体在滑动腔内连续滑动进而可实现连续调节表带的松紧度,能够精准的适应用户的手腕大小,后第一带体20和第二带体30的软磁条31通过生磁装置40磁吸固定。具体的,滑动腔21底部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滑槽23,两个所述滑槽23相互对称设置,第二带体30上设有与所述滑槽23相适配的凸条32,具体的,滑槽23截面为方形,凸条32也为方形,第二带体30伸入滑动腔21内时,通过滑槽和凸条32的配合滑动限位,并使两带体连接更加牢固。具体的,滑动腔21与所述表10盘连接的一端和远离表盘10的一端均为开口,第二带体30自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生磁装置,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上下设置的滑动腔和置物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插接,所述生磁装置设于所述置物腔内;/n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第一带体贴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软磁条,所述第二带体通过所述软磁条与所述生磁装置产生的电磁相互吸引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带体上;/n所述生磁装置包括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所述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电磁铁组包括至少2个电磁铁,至少2个的所述电磁铁沿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电磁铁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体开口处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生磁装置,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上下设置的滑动腔和置物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插接,所述生磁装置设于所述置物腔内;
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第一带体贴合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软磁条,所述第二带体通过所述软磁条与所述生磁装置产生的电磁相互吸引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带体上;
所述生磁装置包括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所述电磁铁组、供电装置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电磁铁组包括至少2个电磁铁,至少2个的所述电磁铁沿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电磁铁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带体开口处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位于所述置物腔的上方,所述滑动腔底部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带体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面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环状的指环扣,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带体上,所述底座和所述指环扣通过转动连接实现所述指环扣的张开和收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水平放置的铁芯和螺旋缠绕在所述铁芯上的导电绕组,所述导电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和导电绕组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