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824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和动力段;承载段用于承载旋翼无人机,动力段为运载系统的飞行提供前进动力和导航制导能力;具体来说,在所述承载段中安装有可容纳旋翼无人机套筒,当所述运载系统到达预定空域后,承载段和动力段分离,所述套筒将其内的旋翼无人机弹出,再通过承托板上移来使得旋翼无人机与套筒分离,从而可以使得旋翼无人机直接在预定空域开始工作,如拍照、探测、红外定位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旋翼无人机可快速地、无能量消耗地抵达本来难以抵达的作业空域,大大提高了旋翼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拓展了作业能力,使得旋翼无人机具备执行更多任务的能力。

Separated carrier system with rot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引入了无人机,人们可以利用无人机方便快捷地完成一些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其中,旋翼无人机是无人机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分支,旋翼无人机能够悬停,体积较小,能够执行定点拍摄等特殊作业,但是受到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影响,现有的旋翼无人机也具有其特有的缺陷,比如由于采用螺旋桨动力,其飞行速度比翼型无人机慢,其飞行高度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快速攀升至较高的高度,难以满足特殊的任务要求,另外,由于体积和动力的问题,旋翼无人机所能携带的电池等能源比较有限,其工作半径较小,难以胜任远距离的侦察、观测任务。由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设计出一种能够与旋翼无人机配合的运载系统,通过该运载系统将旋翼无人机运送至特定位置,在将旋翼无人机从运载系统中弹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和动力段;承载段中承载旋翼无人机,动力段为运载系统的飞行提供前进动力和导航制导能力;具体来说,所述承载段设置在所述动力段的前端,在所述承载段中安装有可容纳旋翼无人机套筒,当所述运载系统到达预定空域后,承载段和动力段分离,所述套筒将其内的旋翼无人机弹出,再通过承托板上移来使得旋翼无人机与套筒分离,从而可以使得旋翼无人机直接在预定空域开始工作,如拍照、探测、红外定位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旋翼无人机可快速地、无能量消耗地抵达本来难以抵达的作业空域,大大提高了旋翼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拓展了作业能力,使得旋翼无人机具备执行更多任务的能力,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1和动力段2。其中,所述承载段1设置在所述动力段2的前端,在所述承载段1中安装有可容纳旋翼无人机3套筒4,当所述运载系统到达预定空域后,承载段1和动力段2分离,所述套筒4将其内的旋翼无人机3弹出。其中,在所述套筒4中设置有弹射部5,所述旋翼无人机3折叠收纳后固定在弹射部5上,并位于套筒4内部,所述弹射部5能够从套筒4的底部弹射至套筒4的顶部,进而将旋翼无人机3从所述套筒4中弹出。其中,所述套筒4设置在承载段1的尾部,与动力段2相连,当所述承载段1和动力段2分离后,所述套筒4的开口端裸露在外,其内的旋翼无人机可从套筒4中直接弹出至运载系统之外。其中,所述弹射部5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51和位于底座51上方的支撑筒52,在所述支撑筒52内部设置有承托板53;通过所述底座51与套筒4配合将底座51弹射至套筒4的顶部,通过所述支撑筒52禁锢旋翼无人机3,通过所述承托板53推动旋翼无人机3,使得旋翼无人机3与支撑筒52脱离。其中,所述承托板33能够在支撑筒32内部,沿着所述支撑筒32的轴线方向向外移动,从而将位于支撑筒32内部的旋翼无人机2推出至支撑筒32外。其中,所述旋翼无人机包括机架31和旋臂32;该旋翼无人机在其旋臂32相对于机架31向下弯折时,其旋臂32底端能够嵌入到支撑筒52内,从而被禁锢在支撑筒52上,当旋翼无人机从所述支撑筒52中脱离时,所述无人机的旋臂32自动回弹至水平位置,并启动工作。其中,该旋翼无人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31正下方的连接盘33;通过所述连接盘13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来控制旋臂12向下弯折或者回弹至水平位置。其中,在动力段2的顶部,即与承载段1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21;在承载段1与动力段2未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垫21与位于套筒4内部的旋翼无人机3抵接,从而将旋翼无人机3固定在套筒4中。其中,该系统搭载并弹射旋翼无人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旋翼无人机3禁锢在套筒4内的弹射部5上,并将承载段1与动力段2固接为一体;步骤2,运载系统飞行至预定空域时承载段1与动力段2分离;步骤3,弹射部5从套筒4的底部弹射至套筒4的顶部;步骤4,承托板53向上移动将旋翼无人机3从支撑筒52中推出,进而使得旋翼无人机3在运载系统外部与支撑筒52脱离,旋翼无人机的旋臂32回弹至水平位置,并启动工作。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中承载段和动力段可分离,从而快速地为旋翼无人机出舱打开通路,并且在两段分离的端面上还可以设置降落伞弹射装置,以便于分别回收承载段和动力段;(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能够将旋翼无人机运送至指定区域,具备快速抵达远距离作业地点的能力,工作效率高,能够执行对反应速度、开始时间有特殊要求的如火情侦察等任务;(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使得旋翼无人机在抵达作业地点前不消耗旋翼无人机上携带的能源,所以旋翼无人机的工作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执行远距离作业任务。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承载段和动力段分离,旋翼无人机向外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中支撑筒截面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中旋翼无人机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承载段2-动力段21-弹性垫3-旋翼无人机31-机架32-旋臂321-光杆段322-环形滑套33-连接盘34-连杆35-驱动电机36-螺旋桨4-套筒41-限位挡块5-弹射部51-底座52-支撑筒53-承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接是指具有足够强度,不易断开的连接关系,这种连接允许彼此连接的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中一般通过转轴或者合页实现所述铰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如图1、图2中所示,该弹射装置包括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1和动力段2。其中,所述承载段1设置在所述动力段2的前端,在所述承载段1中安装有可容纳旋翼无人机3套筒4,当所述运载系统到达预定空域后,承载段1和动力段2分离,所述套筒4将其内的旋翼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n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1)和动力段(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括可分离的承载段(1)和动力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段(1)设置在所述动力段(2)的前端,
在所述承载段(1)中安装有可容纳旋翼无人机(3)的套筒(4),
当所述运载系统到达预定空域后,承载段(1)和动力段(2)分离,所述套筒(4)将其内部的旋翼无人机(3)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套筒(4)中设置有弹射部(5),
所述旋翼无人机(3)折叠收纳后固定在弹射部(5)上,并位于套筒(4)内部,
所述弹射部(5)能够从套筒(4)的底部弹射至套筒(4)的顶部,进而将旋翼无人机(3)从所述套筒(4)中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4)设置在承载段(1)的尾部,与动力段(2)相连,
当所述承载段(1)和动力段(2)分离后,所述套筒(4)的开口端裸露在外,其内的旋翼无人机(3)可从套筒(4)中直接弹出至运载系统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射部(5)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51)和位于底座(51)上方的支撑筒(52),在所述支撑筒(52)内部设置有承托板(53);
通过所述底座(51)与套筒(4)配合将底座(51)弹射至套筒(4)的顶部,
通过所述支撑筒(52)禁锢旋翼无人机(3),
通过所述承托板(53)推动旋翼无人机(3),使得旋翼无人机(3)与支撑筒(52)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板(33)能够在支撑筒(32)内部,沿着所述支撑筒(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徐伟雄崔凌王亚东蒋军仇梓屹王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