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流器及车辆的供电系统,受流器包括:底板、导柱、第一弹性件、支撑架组件、受流板和驱动组件。底板与车辆连接,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底板上,导柱的伸出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限位凸台和底板上,支撑架组件与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导柱同步移动,受流板与支撑架组件相连,支撑架组件移动以带动受流板同步移动,驱动组件与支撑架组件连接,以驱动支撑架组件沿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受流器,通过驱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可以驱动受流板朝向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并可以方便地驱动受流板脱靴,结构简单,运行方便、可靠。
Current collector and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流器及车辆的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受流器及车辆的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集电靴通过绝缘底座与车辆固定,集电靴的结构复杂、体积大,安装、维护不便。集电靴是通过摆杆的摆动来进行脱靴,由此,集电靴所需要的运动空间相对较大。而且,集电靴控制机构为手动控制,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受流器,所述受流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的供电系统,所述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受流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适于与车辆连接;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受流板,所述受流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相连,所述支撑架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受流板同步移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组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通过驱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可以驱动支撑架组件带动受流板朝向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使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可靠。由此,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在驱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的配合下,可以方便地驱动支撑架组件带动受流板脱离导电板,使受流器可以方便、高效地脱离导电板。另外,受流器的结构紧凑、合理,运动空间小,减小了受流器的占据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连接杆被构造成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时与所述支撑架同步移动;所述支撑架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止抵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的靠近所述受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部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绝缘凹槽,多个所述绝缘凹槽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架中的一个设有止转凸块,另一个设有与所述止转凸块相适配的止转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后与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面止抵;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柱与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上述所述的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与所述车辆连接;导电板,所述受流器与所述导电板接触配合以对所述车辆充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通过驱动组件、导柱以及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整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静态接触力,并可以实现受流器的脱靴。受流器的结构简单,运行空间小,而且运行可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受流器100,底板10,装配孔110,导向孔120,导柱20,限位凸台210,第一弹性件30,支撑架组件40,支撑架410,第一部件411,第一通孔4110,配合孔4111,第二部件412,第二通孔4121,止转凹槽4122,翻边部4123,连接臂413,连接杆420,第一杆体421,止转凸块4211,第二杆体422,绝缘凹槽4221,固定板4222,第二弹性件430,紧固件440,受流板50,驱动组件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所述底板适于与车辆连接;/n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n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n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n受流板,所述受流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相连,所述支撑架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受流板同步移动;/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组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适于与车辆连接;
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
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
受流板,所述受流板与所述支撑架组件相连,所述支撑架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受流板同步移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组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以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连接杆被构造成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架移动时与所述支撑架同步移动;
所述支撑架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
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止抵在所述第一杆体上;
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的靠近所述受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冲,裘骏,尹双,袁清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