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09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机壳,其包含壳体、第一固定部、数个第一发光组件及数个导光组件。第一固定部设置于壳体的第一侧,具有第一收容槽及数个第一固定孔。数个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槽内。每一导光组件穿过每一第一固定孔并与每一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发光机壳另包含一从壳体的第二侧的一侧边延伸而出的固定板,第二侧为第一侧的相对侧,固定板与第二侧平行并具有数个孔洞,每一孔洞是用来固定每一导光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光机壳是将第一发光组件、导光组件装设于壳体中,并在壳体的二开口侧装设透明盖板,使消费者看到机壳发出闪烁的光线,进而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Luminescent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机壳
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机壳,尤指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光机壳。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越来越重视外形的设计,传统的机壳不仅需要有保护内部装置的功效,更需要与光学组件结合,利用光学组件的光源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增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应用大致可分为显示功能与照明功能,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视觉上的需求,目前LED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用途上。本技术的发光机壳是透过在至少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来增加机壳在视觉上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机壳,不仅可保护内部装置,亦可发出光线来增加视觉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机壳,该发光机壳是透过在至少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使机壳发出光线,以增加视觉上的美观程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机壳,其包含一壳体、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发光组件及一导光组件。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具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收容槽内,用来发光。该导光组件穿过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从该壳体的第二侧的一侧边延伸而出的固定板,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相对侧,该固定板与该第二侧平行并具有一孔洞,该孔洞是用来固定该导光组件。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侧,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相对侧,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是用来收容该导光组件。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收容槽及一第二发光组件。该第二收容槽设置于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收容槽内与该导光组件相连接,以增加该导光组件的亮度。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凸块。该凸块朝该第一固定孔的内侧突起,用来增加对该导光组件的保持力。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固持部。该固持部设置于该第一固定部的表面上,用来将该第一固定部附着于该壳体。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固持部为一磁性胶带或一双面胶带。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收容于该第一收容槽中,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线缆。该线缆连接至该第一发光组件的电路板,用来传递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线缆的末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机壳进一步包含一透明盖板,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开口侧。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透明盖板的材质为玻璃或压克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发光机壳是透过在至少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使机壳产生发光的视觉效果,以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机壳的分解图。图2为图1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3A为图1的固定组件的立体图。图3B为图3A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A固定组件组合成固定部的立体图。图5A为将图1固定组件、发光装置及导光组件组装成发光栅栏并设置固持部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设有固持部的发光栅栏的正面视图。图6为图5B设有固持部的发光栅栏沿A-A’切线的剖面图。图7为将图5A设有固持部的发光栅栏附着于壳体的发光机壳的立体图。图8为图7从相反视角观看的发光机壳的立体图。图9为在图7的壳体的二开口侧设置透明盖板的发光机壳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所使用的第二壳体。图11A为图10的第二壳体与图1除透明盖板外的其它组件组装后的立体图。图11B为图11A的正视图。图11C为图11B沿B-B’切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机壳100的分解图。图2为图1的发光装置130及131的立体图。发光机壳100包含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2、固定组件120a-120d、第一发光装置130、第二发光装置131、导光组件140、固持部160以及透明盖板170a及170b。第一发光装置130包含第一发光组件135、电路板137a、线缆138a、连接器139a。第二发光装置131包含第二发光组件136、电路板137b、线缆138b、连接器139b。第一发光组件135及第二发光组件136分别设置于电路板137a及137b上,用来发光。第一发光组件135及第二发光组件136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电路板137a及137b分别与线缆138a及138b相连接。线缆138a是用于传递电源及第一发光组件135的驱动信号,线缆138b是用于传递电源及第二发光组件136的驱动信号。在线缆138a及138b末端分别设有连接器139a及139b,用于连接至产生电源及第一发光组件135与第二发光组件136的驱动信号的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通过连接器139a和139b以及线缆138a和138b传递电源及驱动信号来驱动第一发光组件135和第二发光组件136发出光。导光组件140是用于与第一发光组件135及第二发光组件136相连接,以导通第一发光组件135及第二发光组件136所发出的光线。固持部160是用于设置于固定组件124a-124d的表面上,以将固定组件124a及124b附着于第一壳体110,以及将固定组件124c及124d附着于第二壳体112。固持部160可为磁性胶带或双面胶带。透明盖板170a及170b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压克力。请参阅图1-4。图3A为图1固定组件120a-120d的立体图。图3B为图3A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A的固定组件120a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机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n一壳体;/n一第一固定部,其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侧,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一固定孔;/n一第一发光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收容槽内,用来发光;以及/n一导光组件,其穿过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机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
一第一固定部,其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侧,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一固定孔;
一第一发光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收容槽内,用来发光;以及
一导光组件,其穿过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机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从该壳体的第二侧的一侧边延伸而出的固定板,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相对侧,该固定板与该第二侧平行并具有一孔洞,该孔洞是用来固定该导光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机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侧,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相对侧,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是用来收容该导光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机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收容槽及一第二发光组件,该第二收容槽设置于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收容槽内与该导光组件相连接,以增加该导光组件的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伸
申请(专利权)人: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