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主机和一种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084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主机和一种蓝牙耳机,涉及TWS耳机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主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其包括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左右两个耳机主机采用所述的耳机主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耳机主机通过设置气压传感器进行感应耳道中气压变化,进而感应耳机的佩戴状态;由于,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气压变化,相比于耳机主机与其他物品例如裤袋或包装盒之间的气压变化差别较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准确判定入耳状态,显著地减少甚至消灭误判率。

A headset host and a Bluetooth hea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主机和一种蓝牙耳机
本技术涉及TWS耳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耳机主机和一种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TWS(TrueWirelessStereo),意思是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属于蓝牙耳机的一种。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耳机的入耳检测功能,是指通过感知耳机是否为佩戴状态,从而智能控制音乐的播放和暂停。现有的蓝牙耳机的入耳检测一般通过接近传感器和固有特殊算法软件完成,但是接近传感器的误判率较高,且对软件算法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主机和一种蓝牙耳机,解决现有的蓝牙耳机的入耳检测误判率高,且对软件算法要求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主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耳壳中还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耳机的入耳佩戴状态。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耳壳的一端安装有喇叭支架,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喇叭支架上。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喇叭支架的外表面设有传感器容纳槽,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容纳槽内。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包括喇叭壳,所述喇叭壳罩住所述喇叭支架,所述喇叭壳的内表面与所述喇叭支架的外表面之间在所述气压传感器所在处之前具有间隙,且在所述气压传感器所在处之后设有密封胶。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包括反馈咪,所述喇叭支架的外表面设有咪容纳槽,所述反馈咪安装在所述咪容纳槽内。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喇叭壳的一表面上凸设有出音筒。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出音筒内置有防尘网。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出音筒上套设有耳套。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耳套为硅胶耳套。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耳机主机,所述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耳机主机均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耳机主机的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耳机主机通过气压传感器的设置进行感应气压变化,配合较为简单的软件算法即可实现感知入耳佩戴,对软件算法的要求低,简单易操作;此外,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气压变化,相比于耳机主机与其他物品例如裤袋或包装盒之间的气压变化差别较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准确判定入耳状态,显著地减少甚至消灭误判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的左耳机主机的爆炸视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的左耳机主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中:11、耳壳后盖;12、耳壳前盖;2、控制电路板;3、锂电池;4、触摸板;5、喇叭;6、喇叭支架;7、气压传感器;8、反馈咪;9、喇叭壳;91、出音筒;92、防尘网;100、耳套;901、传感器容纳槽;902、咪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值得说明书的是,在后续的描述中,“前端”指的是实际使用时相对靠近耳道的一端,“后端”指的是实际使用时相对远离耳道的一端。本技术中主要描述的蓝牙耳机的耳机主机的硬件结构,其相关的电连接和软件,虽未进行相关描述,但在实际应用时,依照硬件结构和相关功能需要均配备有相关的电连接和软件。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左右共两个耳机主机,所述左右两个耳机主机采用相同的硬件结构,但互为镜像结构。如图1所示,其为该蓝牙耳机中与左耳对应的左耳机主机。该左耳机主机的硬件结构包括耳壳,耳壳包括耳壳后盖11和耳壳前盖12。所述耳壳后盖11余耳壳前盖12之间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中安装有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2为PCBA(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PCB空板经过SMT上件,或经过DIP插件的整个制程)后的主板,控制电路板2用于通过其上布置的各种元器部件实现相关的连接和控制,从而实现控制耳机的工作。所述耳壳的腔体中还安装有可充电的锂电池3和触摸板4,触摸板4安装在锂电池3的后端,触摸板4用于使用者触摸实现对耳机的相关控制。所述耳壳前盖12与喇叭壳9形成一前腔,喇叭支架6和喇叭5安装在该前腔中。所述喇叭5安装在喇叭支架6的后端上,喇叭支架6安装在耳壳前盖12的前端上,喇叭5位于喇叭支架6和耳壳前盖12之间。喇叭支架6的外表面安装有气压传感器7和反馈咪8(即反馈麦克风),气压传感器7和反馈咪8均与控制电路板2电连接。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喇叭壳9罩住喇叭支架6,喇叭壳9的内表面与喇叭支架6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包括结构原因预留的间隙和安装时预留的间隙,喇叭壳9与喇叭支架6之间在气压传感器6所在位置往后一定距离设有密封胶,从而使耳机主机插入耳道时与耳道之间能够形成密闭的腔体,随耳机主机的进入耳道,耳道中的气压产生变化且该气压变化被耳机中的气压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实现耳机的入耳检测功能。所述喇叭壳9的前端凸设有出音筒91,出音筒91的前端内置有防尘网92。出音筒91上套设有一耳套100,耳套100可作为选配件。在一实施例中,耳套100为硅胶耳套,通过在出音筒91上设置硅胶耳套100可以很好地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度和加强耳机入耳佩戴时与耳廓之间的密封性。耳机主机入耳的时候,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形成密闭腔体,随着耳机主机的耳套100和出音筒91进一步往耳道里面塞入,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密闭腔体的气压逐渐产生变化,气压传感器7检测到气压的变化后,控制输出指令给控制电路板2上的相关控制单元,相关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蓝牙耳机进行蓝牙连接并开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耳机主机通过气压传感器7的设置进行感应气压变化,配合较为简单的入耳检测软件算法即可实现感知入耳佩戴,该入耳检测算法只需设定一定的气压变化阈值,当气压传感器7检测到的气压变化值大于该阈值,即可认定为已入耳,进而控制音乐的播放,对入耳检测软件算法的要求低,简单易操作;此外,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气压变化,相比于耳机主机与其他物品例如裤袋或包装盒之间的气压变化差别较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准确判定入耳状态,显著地减少甚至消灭误判率。结合图2和图3所示,喇叭支架6的外表面设有传感器容纳槽901和咪容纳槽902,气压传感器7安装在传感器容纳槽901内,传感器容纳槽901的底部开设有所需的过线孔,通过过线孔便于气压传感器7的过线和定位安装。反馈咪8安装在咪容纳槽902内。反馈咪8离出音筒92比气压传感器7离出音筒92近,一方面便于反馈咪8接收声音,另一方面使气压传感器8能够更好地感应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气压变化,且能够更好地区分耳机主机与耳道之间的气压变化和耳机主机与其他物品之间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主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中还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耳机的入耳佩戴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主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中还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耳机的入耳佩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的一端安装有喇叭支架,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喇叭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支架的外表面设有传感器容纳槽,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容纳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壳,所述喇叭壳罩住所述喇叭支架,所述喇叭壳的内表面与所述喇叭支架的外表面之间在所述气压传感器所在处之前具有间隙,且在所述气压传感器所在处之后设有密封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艳锋夏波詹昌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