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四个固定柱,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以及靠近挡块的外壁穿接有背板,四个固定柱的侧壁均设置有相对的二个横板和二个侧板,固定柱远离挡块的侧壁开设有沉孔,沉孔的内壁设有T型块,以及内部设置有与T型块的T型端挡接的第一弹簧,固定柱靠近T型块一端的外壁套接有封板,封板的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压杆位于固定板下方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安装时,需要通过螺钉将各个板材连接起来,然后组合成控制柜,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低的问题。
A DC combiner control cabinet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光伏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也迅速发展太阳能以其资源量最丰富分布广泛清洁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后续能源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我国实行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改善生存环境等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技术中,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安装时,需要通过螺钉将各个板材连接起来,然后组合成控制柜,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安装时,需要通过螺钉将各个板材连接起来,然后组合成控制柜,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四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以及靠近挡块的外壁穿接有背板,四个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均设置有相对的二个横板和二个侧板,所述固定柱远离挡块的侧壁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壁设有T型块,以及内部设置有与T型块的T型端挡接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柱靠近T型块一端的外壁套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基面活动穿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位于固定板下方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固定柱穿过矩形孔。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开设有第一U型槽,以及相邻的侧壁开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横板的侧壁位于第一U型槽的内部,所述侧板的侧壁位于第二U型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T型块的顶部延伸至沉孔的外部,且为楔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压杆位于固定板上方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压杆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滚动设置有滚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将四个固定柱穿过背板上的矩形孔,第一U型槽插入横板,第二U型槽插入侧板,然后固定柱再穿过封板安装过程中,封板先接触T型块的楔形面,将T型块压入沉孔中,穿过T型块后,T型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弹起,从而挡住封板,使得该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装配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按下压板,压杆上滚珠将T型块压入沉孔中,向外拉封板,拉出封板,从而打开该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拉出封板的同时,弧形槽依次在T型块上和固定柱上滚动,使得拉出时顺畅。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柱、2-挡块、3-背板、4-矩形孔、5-横板、6-侧板、7-第一U型槽、8-第二U型槽、9-沉孔、10-T型块、11-第一弹簧、12-封板、13-固定板、14-压杆、15-固定环、16-第二弹簧、17-弧形槽、18-滚珠、19-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四个固定柱1,所述固定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以及靠近挡块2的外壁穿接有背板3,四个所述固定柱1的侧壁均设置有相对的二个横板5和二个侧板6,所述固定柱1远离挡块2的侧壁开设有沉孔9,所述沉孔9的内壁设有T型块10,以及内部设置有与T型块10的T型端挡接的第一弹簧11,所述固定柱1靠近T型块10一端的外壁套接有封板12,所述封板12的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基面活动穿接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位于固定板13下方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15,所述压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9。所述背板3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矩形孔4,所述固定柱1穿过矩形孔4。所述固定柱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U型槽7,以及相邻的侧壁开设有第二U型槽8,所述横板5的侧壁位于第一U型槽7的内部,所述侧板6的侧壁位于第二U型槽8的内部。所述T型块10的顶部延伸至沉孔9的外部,且为楔形设置。所述压杆14位于固定板13上方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压杆14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17,所述弧形槽17的内壁滚动设置有滚珠18。使用时,将四个固定柱1穿过背板3上的矩形孔4,第一U型槽7插入横板5,第二U型槽8插入侧板6,然后固定柱1再穿过封板12,封板12安装过程中,封板12先接触T型块10的楔形面,将T型块10压入沉孔9中,穿过T型块10后,T型块10在第一弹簧11的作用下,弹起,从而挡住封板12,使得该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装配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按下压板19,压杆14上滚珠18将T型块10压入沉孔9中,向外拉封板12,拉出封板12,从而打开该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拉出封板12的同时,弧形槽17依次在T型块10上和固定柱1上滚动,使得拉出时顺畅。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四个固定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以及靠近挡块(2)的外壁穿接有背板(3),四个所述固定柱(1)的侧壁均设置有相对的二个横板(5)和二个侧板(6),所述固定柱(1)远离挡块(2)的侧壁开设有沉孔(9),所述沉孔(9)的内壁设有T型块(10),以及内部设置有与T型块(10)的T型端挡接的第一弹簧(11),所述固定柱(1)靠近T型块(10)一端的外壁套接有封板(12),所述封板(12)的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基面活动穿接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位于固定板(13)下方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15),所述压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四个固定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以及靠近挡块(2)的外壁穿接有背板(3),四个所述固定柱(1)的侧壁均设置有相对的二个横板(5)和二个侧板(6),所述固定柱(1)远离挡块(2)的侧壁开设有沉孔(9),所述沉孔(9)的内壁设有T型块(10),以及内部设置有与T型块(10)的T型端挡接的第一弹簧(11),所述固定柱(1)靠近T型块(10)一端的外壁套接有封板(12),所述封板(12)的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基面活动穿接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位于固定板(13)下方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15),所述压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系统直流汇流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太阳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