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03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包括瓷壳、动电极、静电极、动盖板、静盖板,所述瓷壳中安装有罩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外的圆环形的屏蔽筒、罩在波纹管外的圆桶形的屏蔽桶、罩在静盖板上方的圆形的屏蔽盖,所述屏蔽桶的第一端外固接有一圈圆环形的屏蔽圈,所述屏蔽筒的第二端插入由屏蔽圈与屏蔽桶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插槽中,所述屏蔽桶、屏蔽筒、屏蔽盖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屏蔽结构包含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屏蔽筒、屏蔽桶、屏蔽盖,屏蔽结构的安装不需要在瓷壳内设置定位和固定结构,便于瓷壳的制造。

A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
本技术涉及真空灭弧室
,尤其涉及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广播、通讯、工业高频加热等配电系统。具有节能、节材、防火、防爆、体积小、寿命长、维护费用低、运行可靠和无污染等特点。真空灭弧室从用途上又分为断路器用灭弧室和负荷开关用灭弧室,断路器灭弧室主要用于电力部门中的变电站和电网设施,负荷开关用灭弧室主要用于电网的终端用户。为了防止触头在燃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金属蒸汽和液滴喷溅,污染绝缘外壳的内壁,避免造成真空灭弧室外壳的绝缘强度下降或产生闪络。在灭弧室中需要设置屏蔽系统进行保护。但现有的屏蔽系统一般为一个圆筒形的屏蔽罩,屏蔽罩的安装固定需要在瓷壳中设置定位和固定结构,从而增加了瓷壳的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包括瓷壳、动电极、静电极、动盖板、静盖板,动盖板、静盖板分别安装在瓷壳的两端形成灭弧室,动电极和静电极分别安装在灭弧室的两头,动电极包括动触头、动导电杆、波纹管,静电极包括静触头、静导电杆,所述瓷壳中安装有罩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外的圆环形的屏蔽筒、罩在波纹管外的圆桶形的屏蔽桶、罩在静盖板上方的圆形的屏蔽盖,所述屏蔽桶的第一端外固接有一圈圆环形的屏蔽圈,所述屏蔽筒的第二端插入由屏蔽圈与屏蔽桶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插槽中,所述屏蔽桶、屏蔽筒、屏蔽盖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屏蔽筒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第一外曲翻边套在瓷壳中,所述屏蔽桶通过设置在其第二端的第二外曲翻边套在瓷壳中,所述屏蔽盖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的第三外曲翻边套在瓷壳中,所述屏蔽桶的第一端中心设置有供动导电杆穿过的第一圆孔,所述屏蔽盖的中心设置有供静导电杆穿过的第二圆孔。进一步的,所述屏蔽桶、屏蔽筒、屏蔽盖、动触头、静触头同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曲翻边与动盖板之间夹有第一绝缘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孔的内缘设置有向下弯曲的第一内孔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外曲翻边与静盖板之间夹有第二绝缘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孔的内缘设置有向下弯曲的第二内孔翻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屏蔽结构包含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屏蔽筒、屏蔽桶、屏蔽盖,屏蔽结构的安装不需要在瓷壳内设置定位和固定结构,便于瓷壳的制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屏蔽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屏蔽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包括瓷壳1、动电极、静电极、动盖板7、静盖板8,动盖板7、静盖板8分别安装在瓷壳1的两端形成灭弧室,动电极和静电极分别安装在灭弧室的两头,动电极包括动触头4、动导电杆5、波纹管6,静电极包括静触头3、静导电杆2,瓷壳1中安装有罩在动触头4和静触头3外的圆环形的屏蔽筒9、罩在波纹管6外的圆桶形的屏蔽桶10、罩在静盖板7上方的圆形的屏蔽盖11,屏蔽桶10的第一端外固接有一圈圆环形的屏蔽圈1002,屏蔽筒9的第二端插入由屏蔽圈1002与屏蔽桶10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插槽1003中,屏蔽桶10、屏蔽筒9、屏蔽盖11夹在动盖板8与静盖板7之间。屏蔽筒9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第一外曲翻边901套在瓷壳1中,屏蔽桶10通过设置在其第二端的第二外曲翻边1001套在瓷壳1中,屏蔽盖11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的第三外曲翻边1101套在瓷壳1中,屏蔽桶10的第一端中心设置有供动导电杆5穿过的第一圆孔1004,屏蔽盖11的中心设置有供静导电杆2穿过的第二圆孔1102。屏蔽桶10、屏蔽筒9、屏蔽盖11、动触头4、静触头3同轴。第二外曲翻边1001与动盖板8之间夹有第一绝缘垫片12。第一圆孔1004的内缘设置有向下弯曲的第一内孔翻边1005。第三外曲翻边1101与静盖板7之间夹有第二绝缘垫片13。第二圆孔1102的内缘设置有向下弯曲的第二内孔翻边1103。屏蔽结构包含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屏蔽筒、屏蔽桶、屏蔽盖,屏蔽结构的安装不需要在瓷壳内设置定位和固定结构,便于瓷壳的制造。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包括瓷壳、动电极、静电极、动盖板、静盖板,动盖板、静盖板分别安装在瓷壳的两端形成灭弧室,动电极和静电极分别安装在灭弧室的两头,动电极包括动触头、动导电杆、波纹管,静电极包括静触头、静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壳中安装有罩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外的圆环形的屏蔽筒、罩在波纹管外的圆桶形的屏蔽桶、罩在静盖板上方的圆形的屏蔽盖,所述屏蔽桶的第一端外固接有一圈圆环形的屏蔽圈,所述屏蔽筒的第二端插入由屏蔽圈与屏蔽桶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插槽中,所述屏蔽桶、屏蔽筒、屏蔽盖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室屏蔽结构,包括瓷壳、动电极、静电极、动盖板、静盖板,动盖板、静盖板分别安装在瓷壳的两端形成灭弧室,动电极和静电极分别安装在灭弧室的两头,动电极包括动触头、动导电杆、波纹管,静电极包括静触头、静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壳中安装有罩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外的圆环形的屏蔽筒、罩在波纹管外的圆桶形的屏蔽桶、罩在静盖板上方的圆形的屏蔽盖,所述屏蔽桶的第一端外固接有一圈圆环形的屏蔽圈,所述屏蔽筒的第二端插入由屏蔽圈与屏蔽桶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插槽中,所述屏蔽桶、屏蔽筒、屏蔽盖夹在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筒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第一外曲翻边套在瓷壳中,所述屏蔽桶通过设置在其第二端的第二外曲翻边套在瓷壳中,所述屏蔽盖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的第三外曲翻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军陈海江章立兴叶建标沈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泰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