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794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所述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包括在进风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交替布置,每个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段,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中间段分别折弯,且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中的一个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相连,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能够在保证出风温度均匀的前提下,提高部分负荷时换热效果和满负荷时系统能效。

Multi refrigeration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多制冷系统空调采用多个单独的制冷剂回路,多制冷剂回路中的多个换热器通常共用一个风机系统。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多制冷系统空调中的一部分制冷剂回路的换热器内有制冷剂流动,其余换热器无制冷剂流动。由于有制冷剂流动的换热器与其余换热器共用一个风机系统,风机系统的一部分风量经过无制冷剂流动的其余换热器,降低了换热面积利用率。而且多制冷系统空调的多个换热器还存在出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存在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该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能够在保证出风温度均匀的前提下,提高部分负荷时换热效果和满负荷时系统能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在进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每一个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一侧,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段,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分别折弯,所述第一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通过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在进风方向上依次排布,即通过多排换热器组合的形式,且每个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其中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交替布置,其中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段,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中间段分别折弯,能够在保证出风温度均匀的前提下,实现部分负荷比例的灵活设计,部分负荷的差异化匹配,提高部分负荷时换热效果。而且,在多排换热器组合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在满负荷工况下,可以改善后排换热器的结霜问题,提高系统能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扁管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平齐,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中,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第二换热管的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之和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中换热管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管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中换热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管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中间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同一侧折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中间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同一侧折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设在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阀设在所述第二接管;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三阀设在所述第三接管,所述第四阀设在所述第四接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一个换热器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中间段折弯成大体U形,所述第一换热管折弯成大体U形。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在图2的基础上示出了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图9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100,压缩机110,冷凝器120,节流装置130,蒸发器140,第一换热器101,第二换热器102,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第三集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在进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每一个换热器包括:/n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n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一侧,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n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段,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分别折弯,所述第一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n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n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n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在进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每一个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布置;
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一侧,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侧;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段,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分别折弯,所述第一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
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
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
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扁管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集流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瑞雪蒋建龙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