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20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由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和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叠组成;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由金属薄膜电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电极层叠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原位驱动转换的红外可视化技术概念和器件结构,在成像透镜焦平面上,通过原位驱动转换的红外可视化器件结构,直接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可见光。比较现有红外探测与成像的优势是:不需要复杂、昂贵的红外成像仪就可以实现红外探测与成像,可以实现低成本和轻量化红外探测与成像。

An infrared visua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光可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人类来说,可见光谱的波长大概是380纳米到700纳米,波长更长的红外线,人眼通常是看不见的。非致冷红外夜视技术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突破人类视觉局限、全气候获得视觉信息的关键技术,是未来自动驾驶、机器视觉、融合感知、抗灾救灾、安防反恐等重要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具有越来越重要和广泛的应用。现有红外成像系统是按光学照相机的技术思路发展起来的,包含透镜、成像、数码转换和数码显示等核心部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红外线对人眼通常是看不见的,所以需要一种轻便的装置,解决红外人眼可见的实际需求。需要突破现有光学照相机的技术思路。现有的非致冷红外夜视仪需要使用复杂的红外探测芯片与系统结构,并需要使用昂贵的III-V化合物半导体,难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在原理上存在技术瓶颈,迫切需要基于新原理、新方案、新体制、轻量化的红外可视化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由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和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叠组成;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由金属薄膜电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薄膜电极层层叠组成;其中,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接收红外照射后产生的电子,通过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金属薄膜电极层注入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产生电子跃迁移,发出可见光;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与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透明薄膜电极层形成电流回路。优选的,所述红外光敏电阻膜包括但是不限于硫化铅(PbS)量子点、硅(Si)量子点。优选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包括但不仅限于OLED薄膜发光器件。进一步,所述红外可视化装置均匀设有贯穿从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到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的透明薄膜电极层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绝缘聚合物。进一步,所述绝缘聚合物为不透光绝缘聚合物。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采用微纳制造和薄膜器件技术,将透镜焦平面上的红外图像按像素探测单元进行探测后,直接在原位采用可见光发光元件进行原位显示,实现红外的人眼的可视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红外可视化装置结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结构;图4为本专利技术红外可视化装置实施结构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由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和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叠组成;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由金属薄膜电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薄膜电极层层叠组成;其中,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接收红外照射后产生的电子,通过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金属薄膜电极层注入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产生电子跃迁,发出可见光;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与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透明薄膜电极层形成电流回路。优选的,所述红外光敏电阻膜包括但是不限于硫化铅(PbS)量子点、硅(Si)量子点。优选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包括但不仅限于OLED薄膜发光器件。进一步,所述红外可视化装置均匀设有贯穿从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到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的透明薄膜电极层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绝缘聚合物。进一步,所述绝缘聚合物为不透光绝缘聚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不依赖现有的半导体红外线探测和成像器件和系统,采用微纳制造和薄膜器件技术,将透镜焦平面上的红外图像按像素探测单元进行探测后,采用红外光敏电阻薄膜器件,直接在原位驱动可见光发光元件,进行原位显示,实现红外的人眼的可视化。主要解决二个关键问题:1、红外图像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单元;2、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元件;3、红外图像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单元阵列与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元件阵列的薄膜叠加技术。本专利技术基于原位驱动转换的红外可视化技术概念和器件结构,在成像透镜焦平面上,通过原位驱动转换的红外可视化器件结构,直接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可见光。比较现有红外探测与成像的优势是:不需要复杂、昂贵的红外成像仪就可以实现红外探测与成像,可以实现低成本和轻量化红外探测与成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n由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和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叠组成;/n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n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由金属薄膜电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薄膜电极层层叠组成;/n其中,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接收红外照射后产生的电子,通过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金属薄膜电极层注入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产生电子跃迁,发出可见光;/n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与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透明薄膜电极层形成电流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和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叠组成;
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依次由透明导电膜、红外光敏电阻膜、金属导电膜层叠组成;
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由金属薄膜电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薄膜电极层层叠组成;
其中,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接收红外照射后产生的电子,通过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金属薄膜电极层注入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层,产生电子跃迁,发出可见光;
所述红外像素探测薄膜化器件的透明导电膜与所述可见光发光薄膜化器件的透明薄膜电极层形成电流回路。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易达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