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6796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1:11
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涉及一种预制沥青路面及其安装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预制沥青路面板易产生反射裂缝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路面由预制沥青路面板、上面层,垫层和土基构成;预制沥青路面板设置在垫层上表面,上面层设置在预制沥青路面板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相邻的下面层之间的缝隙、以及相邻的中面层之间的T形接缝内填充有沥青混合料。方法:在预制场内制作预制板单元和双榫头联结块,在施工现场铺筑土基,在土基上铺筑垫层,组装预制沥青路面板并铺筑上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平整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了反射裂缝,耐久性好,修筑工期短。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沥青路面铺设。

A continuous Prefabricated Asphalt Pavem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沥青路面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由于其平整度高,舒适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我国市政道路和高速公路。目前,现浇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主要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首先,沥青路面的施工期受天气温度影响严重,施工程序自动化低,并且基层施工养护时间长,造成施工周期较长。其次,现浇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由于材料运输距离远、施工环境差异化严重,导致施工工艺难以精确控制,进而使得沥青路面质量均匀性差。同时,沥青面层与基层间的粘结是沥青路面的薄弱环节,施工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耐久与安全。此外,现阶段热拌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装配式沥青路面是针对传统现场浇注沥青路面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路面结构形式,通过在预制场加工分块路面板,再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的方式,实现了沥青路面程序化施工,其优点为:在预制场提前浇筑沥青路面,可实现沥青路面现场快速施工,减少封闭交通时间;预制场程序化生产,减少施工过程中受天气的影响,可保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均匀性;预制场集中处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化施工。目前采用的装配式沥青路面主要为地毯式铺装沥青路面和预制沥青路面板两种形式。地毯式铺装沥青路面是使用可卷曲式预制沥青路面薄层现场铺装,然后电磁波局部加热实现与路基粘合,因此毯式铺装沥青路面存在现场粘接施工时间较长、粘接面层易发生脱落、预制路面薄层的使用耐久性不足等问题。现有的预制沥青路面板是采用预制场预制基层板,基层板的材质为贫混凝土或水泥稳定碎石;预制的基层板转移到施工现场拼接并粘接,然后在基层板上采用现场摊铺、碾压、热拌和热铺沥青混凝土。由于这种方法中基层采用拼接的形式,会预留出拼接接缝,在受荷载作用下,相邻两块板在接缝处的变形不一致,在接缝处的沥青面层会受到较大的剪应力,从而发生破坏,体现在宏观上就是因为基层存在裂缝导致裂缝向上发展,即产生反射裂缝。并且现有的预制沥青路面板的面层采用现场摊铺的方式,包括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分共三次摊铺,降低了路面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预制沥青路面板易产生反射裂缝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由预制沥青路面板、上面层,垫层和土基构成;所述垫层设置在土基上表面,预制沥青路面板设置在垫层上表面,上面层设置在预制沥青路面板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所述预制沥青路面板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接构成;预制板单元由基层、下面层和中面层构成;下面层设置在基层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下面层的侧边设置在基层的侧边的内侧,中面层设置在下面层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中面层的侧边设置在下面层的侧边的内侧,相邻的下面层之间的缝隙、以及相邻的中面层之间的缝隙构成T形接缝,T形接缝内填充有沥青混合料;基层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垂直贯通基层板面的榫槽,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开口相对设置、且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通过双榫头联结块连接。上述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在预制场内制作预制板单元和双榫头联结块;①、在模具中灌注贫混凝土,对贫混凝土进行碾压和表面拉毛后,进行不少于48小时的静置养生,静置养生完成后脱模,脱模再进行恒温恒湿养护不少于14天,得到基层;选择恒温恒湿养护完成后两天以上的基层,在选择的基层上表面安装模具,在模具内基层上表面喷散乳化沥青粘接剂,然后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然后静置不少于12h,得到下面层;在下面层上表面安装模具,在模具内的下面层上表面喷散乳化沥青粘接剂,摊铺沥青混合料,经碾压后得到中面层,即完成预制场内制作预制板单元;②、将水泥混凝土灌注到模具中,在温度为25±2℃、湿度不低于95%的恒温恒湿环境中养生不少于14天,得到双榫头联结块;为了满足沥青路面服役阶段对基层的使用要求,贫混凝土的配比、水泥材料和砂石材料等的制备和选择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进行;步骤二、在施工现场铺筑土基,在土基上铺筑垫层;土基和垫层的铺筑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以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进行;步骤三、预制沥青路面板的组装;将预制板单元排布在垫层上表面,将双榫头联结块的两个榫头分别嵌入相邻的来两个榫槽内,在榫槽与榫头的缝隙内灌注水泥净浆,在T形接缝内表面喷洒乳化沥青粘接剂,然后在T形接缝内填充热拌沥青混合料并碾压至T形接缝上表面与中面层相平,得到预制沥青路面板;步骤四、铺筑上面层:在预制沥青路面板的上表面喷洒乳化沥青粘接剂,然后在乳化沥青粘接剂上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并进行碾压,即完成。上面层、基层、下面层和中面层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的选择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进行;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中和下面层预制,现场铺筑上面层,以及预制沥青路面板中T形接缝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避免了相邻拼接基层板的不均匀变形对沥青面层的影响,保证了里面整体的平整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了反射裂缝和不均匀变形的发生。2、现有地毯式铺装路面采用预制沥青混合料薄层,其使用耐久性较差,易发生粒料剥落等病害。本专利技术中预制沥青路面板中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了与热拌沥青路面相同的材料,因此,本专利技术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热拌沥青路面相同,解决了装配式沥青路面使用耐久性不足的问题。3、与现有的预制沥青路面板在现场摊铺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预制板单元和双榫头联结块的制作均在预制场完成,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缩短了路面修筑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应用结果显示修筑工期可减少75%,有效避免了由于施工交通封闭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4、本专利技术预制板单元和双榫头联结块的制作均在预制场完成,属于程序化生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受天气的影响,同时避免了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对路面材料的影响,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两个预制板单元拼接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双榫头联结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由预制沥青路面板、上面层6,垫层7和土基8构成;所述垫层7设置在土基8上表面,预制沥青路面板设置在垫层7上表面,上面层6设置在预制沥青路面板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所述预制沥青路面板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接构成;预制板单元由基层1、下面层2和中面层3构成;下面层2设置在基层1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由预制沥青路面板、上面层(6),垫层(7)和土基(8)构成;/n所述垫层(7)设置在土基(8)上表面,预制沥青路面板设置在垫层(7)上表面,上面层(6)设置在预制沥青路面板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n所述预制沥青路面板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接构成;预制板单元由基层(1)、下面层(2)和中面层(3)构成;下面层(2)设置在基层(1)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下面层(2)的侧边设置在基层(1)的侧边的内侧,中面层(3)设置在下面层(2)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中面层(3)的侧边设置在下面层(2)的侧边的内侧,相邻的下面层(2)之间的缝隙、以及相邻的中面层(3)之间的缝隙构成T形接缝(9),T形接缝(9)内填充有沥青混合料;基层(1)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垂直贯通基层(1)板面的榫槽(4),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4)开口相对设置、且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4)通过双榫头联结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由预制沥青路面板、上面层(6),垫层(7)和土基(8)构成;
所述垫层(7)设置在土基(8)上表面,预制沥青路面板设置在垫层(7)上表面,上面层(6)设置在预制沥青路面板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
所述预制沥青路面板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接构成;预制板单元由基层(1)、下面层(2)和中面层(3)构成;下面层(2)设置在基层(1)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下面层(2)的侧边设置在基层(1)的侧边的内侧,中面层(3)设置在下面层(2)上表面且通过乳化沥青粘接剂粘接,中面层(3)的侧边设置在下面层(2)的侧边的内侧,相邻的下面层(2)之间的缝隙、以及相邻的中面层(3)之间的缝隙构成T形接缝(9),T形接缝(9)内填充有沥青混合料;基层(1)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垂直贯通基层(1)板面的榫槽(4),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4)开口相对设置、且相邻的预制板单元的侧边上的榫槽(4)通过双榫头联结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榫头联结块由两个形状相同且与榫槽(4)相匹配的榫头(5)构成,榫头(5)一端为较大端面,另一端为较小端面,两个榫头(5)的较小端相对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为梯形槽,榫槽(4)的较小底面侧为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下面层(2)和中面层(3)的水平截面呈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2)的侧边与基层(1)的侧边的间距为10~15cm;中面层(3)的侧边与下面层(2)的侧边的间距为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材质为贫混凝土;下面层(2)的材质为沥青混合料;中面层(3)的材质为沥青混合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预制沥青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慧宁张驰石浩邢超谭忆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