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513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该限程装置包括:支架、驱动件和限程块;支架设置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且与限程块连接,驱动限程块移动;限程块的结构与反向挤压机的挤压筒相适配,用于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挤压筒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驱动件带动限程块进行上下移动,驱动块下移至下限程位时,通过机械限位限制挤压筒后退,驱动件的输出力矩与限位力矩垂直,避免因油液压缩等导致定位不精确,限位效果较好,避免剪切故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Reverse extruder and its limi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压制成型中,金属制品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挤压方法,称为反向挤压法,相应的挤压机称为反向挤压机。反向挤压机相比正向挤压机的主要优点是:1.挤压时,铸锭与挤压筒之间无相对摩擦,与正向挤压相比可以降低挤压力20%-40%;2.制品尺寸精度高,可以采用长铸锭挤压,并且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均匀,可有效消除和减小粗晶环缺陷;3.挤压速度可提高1-1.5倍。但反向挤压机设备结构复杂,辅助时间长,尤其是反向挤压完毕的压余与模具相粘连,挤压筒与模具在主剪下降剪切压余时必须端面平齐,否则有剪切到模具的危险,造成停机。传统的挤压筒依靠在前梁上设置挤压筒限程油缸来进行限位,挤压筒限程油缸的活塞杆用于与挤压筒相抵,保证挤压筒后退到位。然后主剪下降进行剪切压余动作,通过现场使用,发现通过液压缸限位,由于油液具有可压缩性,往往出现定位不精准,切伤模具时有发生,更换模具困难,拖延了正常生产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包括:支架、驱动件和限程块;所述支架设置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限程块连接,驱动所述限程块移动;所述限程块的结构与反向挤压机的挤压筒相适配,用于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挤压筒进行限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垂直连接在横梁上方的立柱,以及设置在立柱顶端的支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沿所述立柱上下滑移。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立柱内设置有导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限位于所述导轨内。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上用于与所述前梁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连接且贴合在所述前梁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或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程装置还包括滑动架,所述滑动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端部和所述限程块之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程装置还包括模座锁紧缸,所述模座锁紧缸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用于抵紧反向挤压机的模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模座锁紧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弹性件;所述缸体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活该杆穿过所述横梁与所述模座相抵。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向挤压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限程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反向挤压机及其限程装置,驱动件带动限程块进行上下移动,驱动块下移至下限程位时,通过机械限位限制挤压筒后退,驱动件的输出力矩与限位力矩垂直,避免因油液压缩等导致定位不精确,限位效果较好,避免剪切故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安装在反向挤压机上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安装在反向挤压机上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中模座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中限程块的主视图;图6-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中限程块的侧视图;图7-1和图7-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挤压机进行压余剪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1和图8-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挤压机进行压余剪切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横梁、12-立柱、13-支座、14-连接板、2-驱动件、3-限程块、4-导轨、5-滑动架、6-模座锁紧缸、61-缸体、62-活塞杆、6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如附图1至4所示,包括:支架1、驱动件2和限程块3;支架1设置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驱动件2设置在支架1上,且与限程块3连接,驱动限程块3移动;限程块3的结构与反向挤压机的挤压筒相适配,用于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挤压筒进行限位。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限程装置使用时的安装示意图可以参见附图3和附图4,支架1固定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驱动件2带动限程块3上下移动,限程块3向下移动至下限程位时,抱住模轴杆,通过机械限位限制挤压筒后退。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驱动件2只需带动限程块3进行上下移动,驱动块下移至下限程位时,通过机械限位限制挤压筒后退,驱动件2的输出力矩与限位力矩垂直,不与挤压筒直接接触,避免因油液压缩等导致定位不精确,限位效果较好,避免剪切故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件2用于提供上下移动的驱动力,示例地,其可以为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驱动件2还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只要能带动限程块3上下移动即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中,支架1作为安装基础,为其它部位起支撑和固定作用,对于支架1的结构,以下进行示例说明: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支架1包括:横梁11,垂直连接在横梁11上方的立柱12,以及设置在立柱12顶端的支座13,驱动件2与支座13连接,驱动件2的输出轴沿立柱12上下滑移。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驱动件2输出轴的上下滑移,立柱12内设置有导轨4,驱动件2的输出轴限位于导轨4内。具体地,驱动件2上可以套装有滑动副,滑动副可上下滑移地限位于导轨4内,对驱动件2的输出轴起到限位作用。参见附图1所示,支架1上用于与前梁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分别与立柱12和横梁11连接且贴合在前梁上。如此设置,保证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效果。示例地,支架1与反向挤压机的前梁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地,如附图1所示,连接板14与立柱12或横梁11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通过设置加强肋板,提高连接板14与立柱12或横梁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障支架1与前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程装置在使用时,驱动件2的输出轴与限程块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驱动件(2)和限程块(3);/n所述支架(1)设置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n所述驱动件(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与所述限程块(3)连接,驱动所述限程块(3)移动;/n所述限程块(3)的结构与反向挤压机的挤压筒相适配,用于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挤压筒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挤压机的限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驱动件(2)和限程块(3);
所述支架(1)设置在反向挤压机的前梁上;
所述驱动件(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与所述限程块(3)连接,驱动所述限程块(3)移动;
所述限程块(3)的结构与反向挤压机的挤压筒相适配,用于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挤压筒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横梁(11),垂直连接在横梁(11)上方的立柱(12),以及设置在立柱(12)顶端的支座(13),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支座(13)连接,所述驱动件(2)的输出轴沿所述立柱(12)上下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内设置有导轨(4),所述驱动件(2)的输出轴限位于所述导轨(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用于与所述前梁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分别与所述立柱(12)和所述横梁(11)连接且贴合在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玲王鑫郭爽爽石壮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重型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