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636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包括稻田改造、生态系统建立和稻田管理,通过人工布设虾洞,便于冬季小龙虾栖息,减少其挖洞消耗,提高其过冬能力,稻田与田埂之间设有桥梁,方便使用者进入稻田中间进行收割、捕虾和施肥工作,通过建立生态系统,使得稻田生态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利用水草为龙虾提供栖息产所和进行光合作提供氧气,利用龙虾对稻田中的害虫杂质进行清理,搭配混养,投放白鲢鱼种,调节水质且控制水草的生长,浮游生物和浮床的建立,为龙虾提供食物和遮阴的场所,且浮床上养殖水生蔬菜,供使用者食用,提高经济效益,对水温检测,及时对水质进行管理,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龙虾的产量。

A method of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养殖
,具体为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置。
技术介绍
克氏原螯虾隶属节支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小龙虾,,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价格逐步走高,因此通过人工科学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考虑经济效益,目前采用稻田综合套养规模与面积迅速增加,现有的稻田养殖通过大量投放饲料,促使龙虾快速增长,导致龙虾肉质下降,且导致稻田水质变差,破坏稻田生态系统,影响水稻和龙虾的产量,所以急需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采用稻田综合套养规模与面积迅速增加,现有的稻田养殖通过大量投放饲料,促使龙虾快速增长,导致龙虾肉质下降,且导致稻田水质变差,破坏稻田生态系统,影响水稻和龙虾的产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稻田改造:(1)、挖沟: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到3米,深1.5米,环形沟底部开挖虾沟,虾沟宽1.5米,深30厘米,稻田中心区域开挖田沟,田沟宽0.5到1米,深0.8米。(2)、筑梗:将挖沟的土方用于加固田埂,其中,加高田埂0.8米,加宽田埂0.8米,且对田埂进行夯实,田埂坡度为1:2.5,并在田埂四周布设防逃网,沿田埂均匀布设虾洞。(3)、排灌建设: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建在稻田的田埂上,排水渠建在稻田的最低处,灌排分开,进水口处开挖过滤槽,过滤槽长宽均为1米,深为1到2米,且槽口用碎石堆积环绕,利用碎石堆过滤进水,进水管位于过滤槽内部,并从过滤槽内部取水,且进水管用20目的网布密封过滤进水,排水口用20目的网布过滤出水。(4)、道路建设:用挖沟的土方在田埂和稻田中心区域之间堆积一条连通稻田中心区域的道路,且道路底端位于环形沟底部位置处布设水泥管道,用于导通道路,引导水流形成环流。S2、生态系统建立:(1)、准备:采取生石灰消毒,在稻田中挖若干个小坑,放入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6到8天后加水,投放腐熟的农家肥。(2)、水草种植:在环形沟和田沟内部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在环形沟四角设置浮床,浮床通过竹子制成外框固定,竹框中心区域布设网布,网布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包括空心菜和茼蒿。(3)、饵料投放:培养浮游动物,投放枝角类浮游生物,投放饵料,饵料包括水蚯蚓、螺蛳和蚌,沿虾沟投放,投放量为60到80千克每亩。(4)、虾苗投放:选用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色光亮、色素相同、肢体健全、体格健壮的虾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比较清凉的时间放养,放养密度为1万尾每亩。(5)、搭配混养:投放放养100尾每亩,规格为100克每尾的白鲢鱼种。(6)、水稻种植,在稻田中心区域种植水稻,选用抗倒伏品种,采用免耕抛秧种植。S3、稻田管理:(1)、水质管理:水温检查,在田沟和环形沟内部设立水温计,检测水温状态,前期水温较低时,降低水位,利用阳光的照射使水温尽快回升,中期水温较高时,水位应该加至0.8米以上,后期水温开始下降,要保证水温的温度,加高水位至1米以上,夏季高温时,增加环形沟内浮床的数量,浮床之间不连片,浮床占用面积不超过环形沟面积的五分之一,适时注入新水,稻田注水保持引入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相近,注水时边排边灌,保持环形沟内部水透明度为20到30厘米。(2)、生态系统管理:巡视稻田,观察水草情况,若水草过于茂盛,避开小龙虾蜕壳盛期把水草适当割掉一部分,若水草生长较差,投放沉水植物,沉水植物采用扎堆沉入水中的方法,观察浮游动物情况,稻田水面上浮游动物不能肉眼可见其成团出现时,进行追肥,投放腐熟的牛粪,培养浮游动物,每隔十五天追肥一次。(3)、捕捞:捕捞采用捕大留小方式,环形沟中采用布设地笼网具进行捕捞,田沟采用排水捕捞,使得稻田中心区域高于环形沟水位。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百分之七。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沿田埂均匀布设虾洞,时间为冬季水温较低时,虾洞位置处处于朝阳一侧,方法是利用木棍在水位线上下沿坡面成45°插入30厘米。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用挖沟的土方在田埂和稻田中心区域之间堆积一条连通稻田中心区域的道路,道路宽度大于4米,道路底部用碎石加固,边部用泥土夯实,且道路位置设在远离排灌设施的地方。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进水口处开挖过滤槽,过滤槽长宽均为1米,深为1到2米,且槽口用碎石堆积环绕,利用碎石堆过滤进水,进水管位于过滤槽内部,并从过滤槽内部取水,其中,夏季高温时,将井水输送至过滤槽内部,作为供水源,降低稻田水温。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采取生石灰消毒,在稻田中挖若干个小坑,放入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生石灰量为60千克每亩,投放腐熟的农家肥,农家肥来源,稻田自身的稻草和家畜和家禽的粪便,稻草采用堆放的方式发酵。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虾苗投放,在田埂一侧设立斜板或斜坡,将消毒后的虾苗连水倒在靠近水面的斜坡上或倒在木板上,让其自由爬入水中,不能爬入或爬入较慢的淘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田埂边部,增高加固处理防护处理,封堵老鼠洞、蛇洞,避免龙虾损失,人工布设虾洞,便于冬季小龙虾栖息,减少其挖洞消耗,提高其过冬能力,稻田与田埂之间设有桥梁,方便使用者进入稻田中间进行收割、捕虾和施肥工作,通过建立生态系统,使得稻田生态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利用水草为龙虾提供栖息产所和进行光合作提供氧气,利用龙虾对稻田中的害虫杂质进行清理,搭配混养,投放白鲢鱼种,调节水质且控制水草的生长,浮游生物和浮床的建立,为龙虾提供食物和遮阴的场所,且浮床上养殖水生蔬菜,供使用者食用,提高经济效益,对水温检测,及时对水质进行管理,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使得稻田生态保持持久良好的平衡,提高水稻和龙虾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稻田改造,包括挖沟、筑梗、排灌建设和道路建设,挖沟: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5米,深1.5米,环形沟底部开挖虾沟,虾沟宽1.5米,深30厘米,稻田中心区域开挖田沟,田沟宽0.8米,深0.8米,其中,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百分之七,保证稻田种稻的面积;筑梗:将挖沟的土方用于加固田埂,其中,加高田埂0.8米,加宽田埂0.8米,且对田埂进行夯实,田埂坡度为1:2.5,并在田埂四周布设防逃网,沿田埂均匀布设虾洞,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稻田改造:/n(1)、挖沟: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到3米,深1.5米,环形沟底部开挖虾沟,虾沟宽1.5米,深30厘米,稻田中心区域开挖田沟,田沟宽0.5到1米,深0.8米。/n(2)、筑梗:将挖沟的土方用于加固田埂,其中,加高田埂0.8米,加宽田埂0.8米,且对田埂进行夯实,田埂坡度为1:2.5,并在田埂四周布设防逃网,沿田埂均匀布设虾洞。/n(3)、排灌建设: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建在稻田的田埂上,排水渠建在稻田的最低处,灌排分开,进水口处开挖过滤槽,过滤槽长宽均为1米,深为1到2米,且槽口用碎石堆积环绕,利用碎石堆过滤进水,进水管位于过滤槽内部,并从过滤槽内部取水,且进水管用20目的网布密封过滤进水,排水口用20目的网布过滤出水。/n(4)、道路建设:用挖沟的土方在田埂和稻田中心区域之间堆积一条连通稻田中心区域的道路,且道路底端位于环形沟底部位置处布设水泥管道,用于导通道路,引导水流形成环流。/nS2、生态系统建立:/n(1)、准备:采取生石灰消毒,在稻田中挖若干个小坑,放入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6到8天后加水,投放腐熟的农家肥。/n(2)、水草种植:在环形沟和田沟内部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在环形沟四角设置浮床,浮床通过竹子制成外框固定,竹框中心区域布设网布,网布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包括空心菜和茼蒿。/n(3)、饵料投放:培养浮游动物,投放枝角类浮游生物,投放饵料,饵料包括水蚯蚓、螺蛳和蚌,沿虾沟投放,投放量为60到80千克每亩。/n(4)、虾苗投放:选用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色光亮、色素相同、肢体健全、体格健壮的虾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比较清凉的时间放养,放养密度为1万尾每亩。/n(5)、搭配混养:投放放养100尾每亩,规格为100克每尾的白鲢鱼种。/n(6)、水稻种植,在稻田中心区域种植水稻,选用抗倒伏品种,采用免耕抛秧种植。/nS3、稻田管理:/n(1)、水质管理:水温检查,在田沟和环形沟内部设立水温计,检测水温状态,前期水温较低时,降低水位,利用阳光的照射使水温尽快回升,中期水温较高时,水位应该加至0.8米以上,后期水温开始下降,要保证水温的温度,加高水位至1米以上,夏季高温时,增加环形沟内浮床的数量,浮床之间不连片,浮床占用面积不超过环形沟面积的五分之一,适时注入新水,稻田注水保持引入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相近,注水时边排边灌,保持环形沟内部水透明度为20到30厘米。/n(2)、生态系统管理:巡视稻田,观察水草情况,若水草过于茂盛,避开小龙虾蜕壳盛期把水草适当割掉一部分,若水草生长较差,投放沉水植物,沉水植物采用扎堆沉入水中的方法,观察浮游动物情况,稻田水面上浮游动物不能肉眼可见其成团出现时,进行追肥,投放腐熟的牛粪,培养浮游动物,每隔十五天追肥一次。/n(3)、捕捞:捕捞采用捕大留小方式,环形沟中采用布设地笼网具进行捕捞,田沟采用排水捕捞,使得稻田中心区域高于环形沟水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生态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稻田改造:
(1)、挖沟:沿稻田田埂区域向内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到3米,深1.5米,环形沟底部开挖虾沟,虾沟宽1.5米,深30厘米,稻田中心区域开挖田沟,田沟宽0.5到1米,深0.8米。
(2)、筑梗:将挖沟的土方用于加固田埂,其中,加高田埂0.8米,加宽田埂0.8米,且对田埂进行夯实,田埂坡度为1:2.5,并在田埂四周布设防逃网,沿田埂均匀布设虾洞。
(3)、排灌建设: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建在稻田的田埂上,排水渠建在稻田的最低处,灌排分开,进水口处开挖过滤槽,过滤槽长宽均为1米,深为1到2米,且槽口用碎石堆积环绕,利用碎石堆过滤进水,进水管位于过滤槽内部,并从过滤槽内部取水,且进水管用20目的网布密封过滤进水,排水口用20目的网布过滤出水。
(4)、道路建设:用挖沟的土方在田埂和稻田中心区域之间堆积一条连通稻田中心区域的道路,且道路底端位于环形沟底部位置处布设水泥管道,用于导通道路,引导水流形成环流。
S2、生态系统建立:
(1)、准备:采取生石灰消毒,在稻田中挖若干个小坑,放入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6到8天后加水,投放腐熟的农家肥。
(2)、水草种植:在环形沟和田沟内部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在环形沟四角设置浮床,浮床通过竹子制成外框固定,竹框中心区域布设网布,网布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包括空心菜和茼蒿。
(3)、饵料投放:培养浮游动物,投放枝角类浮游生物,投放饵料,饵料包括水蚯蚓、螺蛳和蚌,沿虾沟投放,投放量为60到80千克每亩。
(4)、虾苗投放:选用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色光亮、色素相同、肢体健全、体格健壮的虾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比较清凉的时间放养,放养密度为1万尾每亩。
(5)、搭配混养:投放放养100尾每亩,规格为100克每尾的白鲢鱼种。
(6)、水稻种植,在稻田中心区域种植水稻,选用抗倒伏品种,采用免耕抛秧种植。
S3、稻田管理:
(1)、水质管理:水温检查,在田沟和环形沟内部设立水温计,检测水温状态,前期水温较低时,降低水位,利用阳光的照射使水温尽快回升,中期水温较高时,水位应该加至0.8米以上,后期水温开始下降,要保证水温的温度,加高水位至1米以上,夏季高温时,增加环形沟内浮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东
申请(专利权)人: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