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和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26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35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终端,其中,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点光源和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匀光器,所述匀光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半透明的透光片,和设置在所述透光片前方的通光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点光源发出的光线首先在透光片中进行漫反射,即,朝向各个方向分散传输,光线穿过透光片后,在通光孔的内侧壁面不断反射并最终穿过通光孔。这样,多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充分混合后到达人眼,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termin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和终端
本公开涉及光学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终端。
技术介绍
为了提示用户可以及时查看通知消息,终端(如手机等)通常采用指示灯,例如,该指示灯可以为三色灯或者双色灯,此时,该指示灯所发出的混合光束穿过前方的通光孔后,经过面板到达人眼。但是,上述方式往往会出现混合光束不均匀的问题,即用户在不同角度查看该指示灯时,该指示灯所发射的光束的颜色不同,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通光孔中增加硅胶结构以作为匀光器,当该硅胶结构的透光率高时,用户在不同角度查看指示灯时依然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光,当透光率低时,光强衰减过多,这样必须增加指示灯亮度,增加系统功耗,并且不利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能够使多种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均匀混合后到达人眼,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本公开提供的发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点光源和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匀光器,所述匀光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半透明的透光片,和设置在所述透光片前方的通光孔。可选地,所述透光片为磨砂玻璃、聚脂薄膜或浸油纸。可选地,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面形成为抛光面或电镀面。可选地,所述通光孔的长度与所述通光孔的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0。可选地,所述点光源邻近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面的延伸线设置。可选地,每个所述点光源到所述透光片的板面的距离相同,所述通光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透光片的板面。可选地,所述点光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点光源对称于所述通光孔的轴线设置;或者所述点光源的数量多于两个,多个所述点光源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可选地,所述透光片贴设于所述点光源。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发光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点光源发出的光线首先在透光片中进行漫反射,即,朝向各个方向分散传输,光线穿过透光片后,在通光孔的内侧壁面不断反射并最终穿过通光孔。这样,多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充分混合后到达人眼,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匀光器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光线的射出方向;图3是图2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简图;图4是图2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简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点光源,20-透光片,30-通光孔,301-内侧壁面,40-PCB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前”、“后”是指光线的发射方向的前和后。另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匀光器以及具有该匀光器的发光装置,其中,匀光器包括用于设置在点光源前方的半透明的透光片20,和设置在所述透光片20前方的通光孔30。通过这种设置,参照图2,点光源10发出的光线首先在透光片20中进行漫反射,即,朝向各个方向分散传输,光线穿过透光片20后,在通光孔30的内侧壁面301不断反射并最终穿过通光孔。这样,多个点光源10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充分混合后到达人眼,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半透明”是为了使透光片20区别于常见的透明玻璃、透明薄膜等透光率较高的材质,该透光片20具有一定的吸光能力,透光率可以低于70%,例如可以介于40%-60%之间,一方面可以确保光线在穿过透光片20时能够发生漫反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光线过多地被吸收。根据一些实施例,透光片20可以为磨砂玻璃、聚脂薄膜(例如麦拉片)或浸油纸,这些形式的透光片均可以确保光线在穿过透光片20时能够发生漫反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光线过多地被吸收。在未设置透光片20的情况下,为了使大多光线能在通光孔30的内侧壁面301不断反射以均匀混合,通光孔30的长度需要设计为远大于通光孔30的直径,这样,即使从通光孔30的开口处边缘射入到通光孔30的光线也可能在内侧壁面301反射,但是这样会使得通光孔30的长度很长,占据空间较大。因此,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在设置透光片20的情况下,可以在缩短通光孔30的长度的同时仍然能够达到光线均匀混合的效果。根据一些实施例,通光孔30的长度与通光孔30的直径之比可以小于或等于10,例如该比例值可以为4、5等,本公开对其不做具体限定,该比例可以依据匀光器和发光装置的使用场景的空间大小、以及透光片的发散角度做适应性设计。此外,由于透光片20的主要作用为使光线发生漫反射,为了节省空间,透光片20的厚度可以很小,例如,透光片20的厚度与通光孔30的长度之比可以小于1:1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通光孔30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定,直径可以是指该截面轮廓线的最长径,例如对于截面为椭圆形的通光孔30来说,直径可以指长径的长度,对于截面为正方形的通光孔30来说,直径可以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仅以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为例做示例性说明。根据一些实施例,匀光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点光源的PCB板,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点光源10和PCB板40的一种连接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点光源10安装在PCB板40上,且通光孔30开设在PCB板40上。这样,利用发光装置本身的必需部件(即PCB板40)形成的孔作为通光孔30,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节约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光孔30还可以开设在发光装置的其他壳体上,并作为匀光器的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通光孔30的内侧壁面301可以形成为抛光面或电镀面,这样,该内侧壁面301的表面光滑,光线在通光孔30内反射时不会导致强度过度衰减。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点光源10和上述的匀光器。当多个点光源10是不同颜色的点光源时,多个点光源10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经过半透明器件,变为漫反射光,不同方向的光在孔内部来回反射,达到混光的目的,经实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发光装置具有上述的匀光器的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由于通光孔30的内侧壁面301的延伸线形成为柱面,当点光源10位于柱面的内侧且远离柱面时,会导致很多光线未经通光孔30的内侧壁面的反射就穿过通光孔30,光线混合的效果较差;当点光源10位于柱面的外侧且远离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点光源和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匀光器,所述匀光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半透明的透光片,和设置在所述透光片前方的通光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点光源和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匀光器,所述匀光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点光源前方的半透明的透光片,和设置在所述透光片前方的通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片为磨砂玻璃、聚脂薄膜或浸油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面形成为抛光面或电镀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的长度与所述通光孔的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邻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春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