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12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上端的外管,包覆在内管下端的包覆套;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管体贴合内管布置且其顶端延伸出内管顶端,所述第二管体内壁和内管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所述收容区间内放置有防倒环,所述内管靠近顶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将防倒环放置在由第二管体内壁和内管顶端间形成的收容区间中,稳定牢固,不会掉落,方便安装,再将内管对准螺栓一推一拧,使内管螺旋到螺栓上的同时推动防倒环套设在螺栓上且紧贴螺母布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Simple installation tool for anti reverse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
本技术涉及安装工具
,尤其涉及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
技术介绍
螺栓一般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一般为六角形,杆部带有外螺纹。螺栓在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于可拆连接,一般与螺母配套使用。但现有的螺栓螺母结构很容易被拆卸开,当有人恶意破坏时,结构很容易被拆解造成破坏,有必要在螺母下方套设防倒环,以确保螺母不易被旋出,防止结构遭到破坏,现有技术中如何快速安装防倒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将防倒环放置在由第二管体内壁和内管顶端间形成的收容区间中,稳定牢固,不会掉落,方便安装,再将内管对准螺栓一推一拧,使内管螺旋到螺栓上的同时推动防倒环套设在螺栓上且紧贴螺母布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上端的外管,包覆在内管下端的包覆套;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管体贴合内管布置且其顶端延伸出内管顶端,所述第二管体内壁和内管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所述收容区间内放置有防倒环,所述内管靠近顶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和内管外壁间形成有间隙,还包括位于间隙中且缠绕在内管外壁上的弹簧,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有纵长开口,所述内管上开设有螺纹孔,还包括依次穿过纵长开口和弹簧并螺接在螺纹孔中的第一螺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倒环为非完整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倒环为5/8-7/8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套上开设有若干个防滑纵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套上开设有螺纹孔,还包括螺接在螺纹孔中并抵接内管外壁的第二螺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底部紧箍在内管外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栓位于纵长开口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将防倒环放置在由第二管体内壁和内管顶端间形成的收容区间中,稳定牢固,不会掉落,方便安装,再将内管对准螺栓一推一拧,使内管螺旋到螺栓上的同时推动防倒环套设在螺栓上且紧贴螺母布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示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示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示的防倒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示的防倒环安装在螺栓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5所示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包括内管1,套设在内管1上端的外管,包覆在内管1下端的包覆套5。所述包覆套5为塑料材质,热压贴合在内管1外壁上,牢固可靠,通过手握包覆套5,可提高握持舒适性。所述包覆套5上开设有若干个防滑纵槽50,可提高握持牢度性。所述包覆套5上开设有螺纹孔(未示出),还包括螺接在螺纹孔中并抵接内管1外壁的第二螺栓32,进一步提高了包覆套5和内管1连接的牢固性。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3以及连接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3的连接部22。第二管体23直径小于第一管体21直径,所述第二管体23贴合内管1布置且其顶端延伸出内管1顶端,所述第二管体23内壁和内管1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60,所述收容区间60内放置有防倒环6,防倒环6位于收容区间60内,稳定牢固,不会掉落,方便安装,从而可确保防倒环能够顺利安装到螺栓7上。所述内管1靠近顶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便于与螺栓7表面的外螺纹螺接。所述第一管体21内壁和内管1外壁间形成有间隙40,还包括位于间隙40中且缠绕在内管1外壁上的弹簧4。所述弹簧4底部紧箍在内管1外壁上,所述弹簧4顶部顶住连接部22。所述第一管体21上开设有纵长开口210,所述内管1上开设有螺纹孔(未示出),还包括依次穿过纵长开口210和弹簧4并螺接在螺纹孔中的第一螺栓31。所述弹簧4处于被压缩状态,具有向上作用力,将外管向上顶,第二管体23顶端延伸出内管1顶端,同时由于第一螺栓31的阻挡,第一螺栓31卡在纵长开口210下端,外管不会与内管1脱离,从而使第二管体23内壁和内管1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60。所述防倒环6为非完整环,具体地,所述防倒环6为5/8-7/8环,便于后期将防倒环6取下。该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使用方法如下:将防倒环6放置在内管1顶端上,位于收容区间60内,将内管1抵接螺栓7,手握包覆套5将内管1对准螺栓7一推一拧,使内管1螺旋到螺栓7上的同时推动防倒环6套设在螺栓7上且紧贴螺母8布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在此过程中,当第二管体23接触到螺母8时,内管1继续向上旋,第二管体23在螺母8挤压下,外管向下移动,纵长开口210向下移动,位于第一螺栓31上方的弹簧4被连接部22再次压缩,内管1继续上旋直至无法旋动为止,然后再反向转动包覆套5,使内管1从螺栓7上旋下即可。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套设在内管(1)上端的外管,包覆在内管(1)下端的包覆套(5);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3)以及连接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3)的连接部(22),所述第二管体(23)贴合内管(1)布置且其顶端延伸出内管(1)顶端,所述第二管体(23)内壁和内管(1)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60),所述收容区间(60)内放置有防倒环(6),所述内管(1)靠近顶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所述第一管体(21)内壁和内管(1)外壁间形成有间隙(40),还包括位于间隙(40)中且缠绕在内管(1)外壁上的弹簧(4),所述第一管体(21)上开设有纵长开口(210),所述内管(1)上开设有螺纹孔,还包括依次穿过纵长开口(210)和弹簧(4)并螺接在螺纹孔中的第一螺栓(31)。/n

【技术特征摘要】
1.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套设在内管(1)上端的外管,包覆在内管(1)下端的包覆套(5);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3)以及连接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3)的连接部(22),所述第二管体(23)贴合内管(1)布置且其顶端延伸出内管(1)顶端,所述第二管体(23)内壁和内管(1)顶端间形成有收容区间(60),所述收容区间(60)内放置有防倒环(6),所述内管(1)靠近顶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所述第一管体(21)内壁和内管(1)外壁间形成有间隙(40),还包括位于间隙(40)中且缠绕在内管(1)外壁上的弹簧(4),所述第一管体(21)上开设有纵长开口(210),所述内管(1)上开设有螺纹孔,还包括依次穿过纵长开口(210)和弹簧(4)并螺接在螺纹孔中的第一螺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防倒环用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万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务达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