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5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底部中间具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用于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设于第一腔室下方的用于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腔室内沿轨道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腔室分隔为供皮带穿设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分别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开口开设在第二腔室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轨道的横向宽度窄,适用于安装环境较为狭小的地方。连接部和顶装部一体设计,配件数量少,且能够增加轨道配合同轴度,以减小电动窗帘的使用噪音。

An electric curtain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窗帘轨道
本技术涉及窗帘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窗帘轨道。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窗帘轨道中,皮带和滑轮大多设置在同一层的腔室中,如申请号为201610276987.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滑轮组合式电动窗帘轨道,包括支撑横板,支撑横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支撑横板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皮带腔和右皮带腔。支撑横板下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上轨道腔,上轨道腔下部设置有下轨道腔。上轨道腔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滑轮和右滑轮。左滑轮和右滑轮之间设置有滑轮轴相互连接,滑轮轴中间部位设置有轴承。轴承下部连接有第一轴连接杆,第一轴连接杆下部连接有第二轴连接杆,第二轴连接杆上设置有下部滑轮。下部滑轮设置在下轨道腔中。左皮带腔、右皮带腔和上轨道腔之间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左止位板和右止位板。由于皮带设于滑轮的两侧,皮带和滑轮位于同一层,导致轨道的横向宽度过宽,不适合安装环境较为狭小的地方。目前,在安装电动窗帘轨道时,既需要将两个轨道对接的连接件,还需要将对接后的轨道安装至安装位的固定支架,如申请号为201420163347.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搭接式可调节轨道,包括固定轨道、搭接轨道(连接件)、调节滑块和锁紧螺钉;搭接轨道镶套在固定轨道外部,调节滑块以填充形式放置在搭接轨道内,锁紧螺钉用于固定轨道和搭接轨道的固定连接。搭接式可调节轨道由L型挂钩(固定支架)安装固定于墙体的墙面上。由于在安装电动窗帘轨道时,需要分别使用连接件和固定支架,会影响轨道配合的同轴度,从而增加了电动窗帘的使用噪音。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减小轨道的横向宽度,使其适用于安装环境较为狭小的地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能够减少配件的数量,通过增加对接后的轨道的配合同轴度,从而减小电动窗帘的使用噪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底部中间具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用于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设于第一腔室下方的用于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腔室内沿轨道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腔室分隔为供皮带穿设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分别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开口开设在第二腔室底部。进一步,所述轨道包括两个纵向间隔布置、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以及连接于两个侧部上端的顶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位于两个侧部和顶部所构成的空间内。为了增加轨道配合的同轴度,从而减小电动窗帘的使用噪音,所述轨道可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动窗帘轨道还可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可包括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轨道对接的连接部、以及能够将对接后的轨道固定于外部安装基础的顶装部,所述连接部和顶装部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让轨道在安装组件内实现对接并紧固,所述轨道的各侧部的外侧可设置有沿轨道的长度方向纵向布置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由侧部的外侧表面可向内凹陷而形成,所述轨道的顶部设置有沿轨道的长度方向横向布置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由顶部的顶面向下凹陷而形成;所述连接部可包括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两个第一卡合部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一卡合部上可开设有侧定位孔,所述第二卡合部上开设有上定位孔。为了使得多个轨道可与外部连接固定,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能够将对接后的轨道固定于外部安装基础的顶装部,所述连接部和顶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使得轨道与安装组件的顶装部配合,所述顶装部具有两个,分别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的交接处向远离第二卡合部的方向横向延伸,所述顶装部上开设有顶装孔。为了在螺栓对轨道进行紧固时能够使连接部和第一卡槽更加贴合,所述轨道的侧部的上端、远离第一腔室的一侧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上可具有与第一弯折部适配的第一卡口。为了在螺栓对轨道进行紧固时能够使连接部和第一卡槽更加贴合,所述侧部的下端、远离第二腔室的一侧向上弯折一定距离后再向第二腔室弯折,从而形成钩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第二弯折部适配的第二卡口。为了在螺栓对轨道进行紧固时能够使顶装部和第二卡槽更加贴合,所述轨道的顶部与每个顶装部对应的两端、远离第一腔室的一侧分别向中间相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和顶装部之间形成有与第三弯折部适配的第三卡口。为了将皮带形成闭环,所述轨道的两端可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轨道内的皮带形成闭环的主传动箱和副传动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和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上下层设置,使得轨道的横向宽度减少,从而适用于安装环境较为狭小的地方。通过将连接部和顶装部一体设计,从而减少配件的数量;通过设置于轨道上的卡槽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卡合部配合,从而增加轨道配合同轴度,减小电动窗帘的使用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窗帘轨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动窗帘轨道的轨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窗帘轨道的安装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动窗帘轨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包括底部中间具有开口121的轨道1、以及设置于轨道1的两端用于将轨道1内的皮带形成闭环的主传动箱3和副传动箱4。参见图2、图4,轨道1包括两个纵向间隔布置、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13以及连接于两个侧部13上端的顶部14。在两个侧部13和顶部14所构成的空间内形成有用于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11和设于第一腔室11下方的用于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均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上下布置结构,使得电动窗帘轨道的整体宽度变窄,适合安装环境狭小的地方。第一腔室11内沿轨道1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有隔板111,隔板111将第一腔室11分隔为供皮带穿设的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分别与第二腔室12相连通,开口121开设在第二腔室12底部。参见图3,电动窗帘轨道还包括安装组件2,安装组件2包括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轨道1对接的连接部21、以及能够将对接后的轨道1固定于外部安装基础(如天花板)的顶装部22,连接部21和顶装部22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21和顶装部22的一体成型结构,既减少了配件的数量,也减少了电动窗帘轨道的安装步骤,还能够增加轨道1之间的配合同轴度,从而减少电动窗帘使用时的噪音。参见图4,轨道1的各侧部13的外侧设置有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纵向布置的第一卡槽133,第一卡槽133由侧部13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连接部21包括与第一卡槽133配合的第一卡合部211。轨道1的顶部14设置有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横向布置的第二卡槽141,第二卡槽141由顶部14的顶面向下凹陷而形成。连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包括轨道(1),所述轨道(1)的底部中间具有开口(1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包括用于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11)、设于第一腔室(11)下方的用于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均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腔室(11)内沿轨道(1)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将第一腔室(11)分隔为供皮带穿设的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所述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分别与第二腔室(12)相连通,所述开口(121)开设在第二腔室(12)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窗帘轨道,包括轨道(1),所述轨道(1)的底部中间具有开口(1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包括用于容置皮带的第一腔室(11)、设于第一腔室(11)下方的用于容置吊臂和吊轮主体的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均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腔室(11)内沿轨道(1)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将第一腔室(11)分隔为供皮带穿设的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所述第三腔室(112)和第四腔室(113)分别与第二腔室(12)相连通,所述开口(121)开设在第二腔室(1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包括两个纵向间隔布置、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13)以及连接于两个侧部(13)上端的顶部(14),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位于两个侧部(13)和顶部(14)所构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动窗帘轨道还包括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轨道(1)对接的连接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的各侧部(13)的外侧设置有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纵向布置的第一卡槽(133),所述第一卡槽(133)由侧部(13)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所述轨道(1)的顶部(14)设置有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横向布置的第二卡槽(141),所述第二卡槽(141)由顶部(14)的顶面向下凹陷而形成;所述连接部(21)包括与第一卡槽(133)配合的第一卡合部(211)、以及与第二卡槽(141)配合的第二卡合部(214),所述第二卡合部(214)位于两个第一卡合部(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俞锡鹏汪冰郭新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