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68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钟的固定结构,特征在于,所述钟架具有一平面基座,所述编钟的钟柄顶部具有一平面基板,所述平面基板适配于所述平面基座的下部,且二者之间至少具有三个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平面基座与平面基板之间夹设有柔性隔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编钟的固定结构,将传统的编钟与钟架之间的空间三点式固定结构改为平面内的三角形固定结构,具有相当可靠的稳定性,编钟的受力集中于钟柄顶部,并通过螺栓紧固件将钟柄顶部的平面基板与钟架的平面基座组合连接,两个平面的贴合固定再加上在两个平面之间连接的呈三角形布设的螺栓紧固件,构建了一种既平衡又稳定的固定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外设的结构附加在编钟上,从而使整个编钟的外观更加美观。

Fixed structure of ch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钟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编钟
,特别是一种新的编钟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编钟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具有非常优质的音质、音准和音色。传统编钟的演奏方式是由几名演奏人员,持特制的木槌,各自击打钟体,配合完成乐曲演奏。这就对演奏人员自身的音乐素养、熟练程度、击打力度和每次击打位置等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导致编钟极费人力却难以演奏出音高准确、音色优美、音乐情感表达准确的复杂乐章。在现代,新编钟保持了曾侯乙编钟形制、纹饰等诸方面青铜工艺特色。按照现代标准化乐器性能,把不同规格、数量的编钟整齐有序固定在钟架上。分别配置大小不同、配重相宜的钟锤,应用现代集成控制技术,将钟锤连接到相对应的集成器键盘上,通过敲击键盘控制钟锤敲击编钟,弹奏出完美的音乐。因编钟是通过钟锤击打钟体而产生声音,而钟体是固定于钟架上。因此编钟与钟架之间的固定方式以及编钟的稳定性对于编钟的音质、音准和音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编钟与钟架之间的固定方式,一方面要考虑到二者之间的稳固性,这是为了避免编钟在每次敲击后产生晃动而使下一次的敲击位置发生偏离,进而无法保证音准;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编钟受到敲击时振动产生的声音受到钟架的传导干扰而失真的问题。传统的编钟固定方式,主要是沿用最早的吊挂方式,通过吊钩直接将编钟吊挂于钟架上,每次敲击编钟时钟体都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根本无法有效稳定编钟。而目前常用的编钟固定方式有以下几种:1、钟架横梁穿孔,将编钟的钟柄直接贯穿该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件固定安装在钟架上。这种套接的固定方式在编钟的敲击过程中极易产生松动,又因只是单点固定,所以实际使用中难以达到理想的稳固效果。2、为了解决单点式固定的弊端,公开号为CN20554187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的编钟的甬钟及钮钟固定结构,该固定方式基于柄端套接的固定结构又在钟架与钟身之间加设了双金属固定支架,两根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钟架,另一端则通过螺栓分别连接于编钟的斡端。而这种方式相当于将顶部的柄端套接点和中部的这两个斡端连接点构建形成了空间内的三角固定结构。虽然这种方式相对于第一种固定结构已经具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善,但实践中发现固定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无法解决钟体产生的晃动。而这种固定方式随之而来了另一个明显的缺限:因增加的双金属固定支架而使整个编钟外观的美观度大打折扣。基于以上,本申请将提出优化的编钟固定方案,以同时兼顾编钟的美观性和牢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编钟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美观性,不仅能大幅提高编钟的安装稳定性,最大化减少编钟位移,而且还能有效地将编钟与钟架进行隔离,演奏音准无干扰,演奏效果极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编钟的固定结构,用以实现编钟与钟架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编钟由钟柄和钟体构成;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钟架具有一平面基座,所述编钟的钟柄顶部具有一平面基板,所述平面基板适配于所述平面基座的下部,且二者之间至少具有三个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平面基座与平面基板之间夹设有柔性隔垫。所述三个连接部包括对称布设于钟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对中布设于钟柄一侧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三个连接部均采用螺栓紧固件;所述螺栓紧固件的安装方式之一:所述钟架的平面基座与螺栓的头部焊接,所述钟柄的平面基板对应开设螺栓孔,螺栓的杆部向下贯穿所述螺栓孔而后由螺母锁紧固定;所述螺栓紧固件的安装方式之二:所述钟柄的平面基板与螺栓的头部焊接,所述钟架的平面基座对应开设螺栓孔,螺栓的杆部向上贯穿所述螺栓孔而后由螺母锁紧固定;所述螺栓紧固件的安装方式之三:所述钟架的平面基座和所述钟柄的平面基板分别对应开设螺栓孔,螺栓同时贯穿两个螺栓孔而后由螺母锁紧固定;为了增加编钟的美观性,所述螺栓在编钟上的可视部分加装有饰盖;所述平面基座是钟架的横梁底面;所述平面基座是由钟架的横梁底面以及焊接于钟架横梁一侧且与之底面相平齐的焊板组焊而成;所述平面基板是焊接于钟柄顶部且与之同材质的整板结构;所述柔性隔垫采用毛毡、橡胶或硅胶等具有一定柔性的非金属材质制成。本技术编钟的固定结构,将传统的编钟与钟架之间的空间三点式固定结构改为平面内的三角形固定结构,具有相当可靠的稳定性,编钟的受力集中于钟柄顶部,并通过螺栓紧固件将钟柄顶部的平面基板与钟架的平面基座组合连接,两个平面的贴合固定再加上在两个平面之间连接的呈三角形布设的螺栓紧固件,构建了一种既平衡又稳定的固定方式。演奏过程序中,编钟受到的敲击力传递到钟柄顶部使其产生位移趋势时,随即被钟柄顶部的这种固定结构有效的平衡对抗,而使编钟无法产生位移或只有极其细微的位移。而这个过程中,两个连接平面之间的柔性隔垫起到了隔音效果,保障编钟演奏的音质不受干扰。另外,本技术的这种固定方式集中于钟柄与钟架之间,除此之外,没有外设的结构附加在编钟上,从而使整个编钟的外观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编钟与钟架固定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左视图;图3:平面基板及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基板上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施一的编钟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二的编钟与钟架固定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二的编钟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7:实施例三的编钟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技术的结构组成、设计原理以及效果特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结构方案,不应作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一种编钟的固定结构,实现了编钟10与钟架20之间的稳固连接,所述的编钟10由钟柄11和钟体12构成;所述钟架20具有一平面基座21,所述编钟10的钟柄11顶部具有一平面基板13,所述平面基板13适配于所述平面基座21的下部,且二者之间至少具有三个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平面基座21与平面基板13之间夹设有柔性隔垫30。所述三个连接部包括对称布设于钟柄11两侧的第一连接部A和第二连接部B,以及对中布设于钟柄11一侧的第三连接部C;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三个连接部均采用螺栓紧固件;所述螺栓紧固件的安装方式为:所述钟架20的平面基座21与螺栓41的头部焊接,所述钟柄11的平面基板13对应开设螺栓孔,螺栓41的杆部向下贯穿所述螺栓孔而后由螺母42锁紧固定;为了增加编钟的美观性,所述螺栓41在编钟10上的可视部分加装有饰盖;所述平面基座21是钟架20的横梁底面。所述平面基板13是焊接于钟柄11顶部且与之同材质的整板结构;所述柔性隔垫30采用的是毛毡垫。实施例二一种编钟的固定结构,实现了编钟10与钟架20之间的稳固连接,所述的编钟10由钟柄11和钟体12构成;所述钟架20具有一平面基座21,所述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编钟的固定结构,用以实现编钟与钟架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编钟由钟柄和钟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钟架具有一平面基座,所述编钟的钟柄顶部具有一平面基板,所述平面基板适配于所述平面基座的下部,且二者之间至少具有三个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平面基座与平面基板之间夹设有柔性隔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编钟的固定结构,用以实现编钟与钟架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编钟由钟柄和钟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钟架具有一平面基座,所述编钟的钟柄顶部具有一平面基板,所述平面基板适配于所述平面基座的下部,且二者之间至少具有三个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平面基座与平面基板之间夹设有柔性隔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钟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三个连接部包括对称布设于钟柄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对中布设于钟柄一侧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三个连接部在平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钟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三个连接部均采用螺栓紧固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钟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螺栓紧固件的安装方式之一:所述钟架的平面基座与螺栓的头部焊接,所述钟柄的平面基板对应开设螺栓孔,螺栓的杆部向下贯穿所述螺栓孔而后由螺母锁紧固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钟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宋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