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膜发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4:36
一种厚膜发热器,包括内部具有水路通道的容器主体、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电热膜及与电热膜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水路通道的首端和尾端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基板设置在容器主体上;所述电热膜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从前往后依次间隔设置;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有效控制水蒸气的产生。

A thick film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膜发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厚膜发热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6522912U公开了一种铆合装配的厚膜式水加热盘,包括底盘、盖合在底盘上的盖板及设置在盖板上的厚膜加热体,所述底盘周边布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盖板上布设有若干与第一安装孔相配的第二安装孔,相配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铆钉固定,使盖板与底盘盖合固定。所述底盘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内设有迂回型的水流槽,水流槽与底盘上设置的进水管及出水管连通,盖板上设有包围住加热腔的凸腔,所述凸腔的底面盖住加热腔,厚膜加热体设置在凸腔的顶面。此种厚膜式水加热盘一般用于即热式咖啡机等。其中,当厚膜式水加热盘进行冷启动(即厚膜发热器内部水路通道没有预先储存水,且厚膜发热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当)时,外部向厚膜式水加热盘内部注入水,同时,厚膜加热体进行加热。由于厚膜加热体的排布是均匀的,因此,厚膜加热体各个位置的加热功率基本相同,此种厚膜加热体的结构不合理。水在厚膜式水加热盘内部水流槽的前段基本被加热至接近沸腾的状态,水继续在厚膜式水加热盘内部水流槽的中后段流动,导致水被过早地加热至沸腾,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从厚膜式水加热盘输出,不利于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同时,降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一,而提供一种厚膜发热器,其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有效控制水蒸气的产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厚膜发热器,包括内部具有水路通道的容器主体、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电热膜及与电热膜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分别与水路通道的首端和尾端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基板设置在容器主体上;所述电热膜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从前往后依次间隔设置;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的一组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所述控制装置上具有用于控制电热膜发热功率的可控硅模块。所述电热膜之间并联设置;所述可控硅模块的数量与电热膜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可控硅模块与一组电热膜电连接。所述电热膜之间串联设置。所述电热膜呈迂回状布置;所述电热膜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U型子段及连接相邻两个U型子段的横向接驳子段。所述电热膜位于容器主体的外侧。所述进水口位于容器主体的前部,出水口位于容器主体的后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本厚膜发热器,包括内部具有水路通道的容器主体3、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电热膜2及与电热膜2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设置在基板1上且位于电热膜的外侧,或者,控制装置设置在容器主体上或者外置于厚膜发热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所述容器主体3上设有分别与水路通道的首端和尾端连通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基板1设置在容器主体3上;所述电热膜2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从前往后依次间隔设置;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6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7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以本新型的厚膜发热器应用在咖啡机上进行说明,厚膜发热器设置在咖啡机内部,容器主体3的进水口6与咖啡机的进水端连接,容器主体3的出水口7与咖啡机的输出端连接。咖啡机上具有控制咖啡机运行的操作面板,实现厚膜发热器的控制。本实施例中,以电热膜2的数量为两组进行说明。厚膜发热器进行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6的一组电热膜2首先对水进行初步加热,靠近出水口7的一组电热膜2对水进行补充加热。鉴于靠近进水口6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7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因此,可避免水被过早地加热至沸腾点,使得厚膜发热器冷启动进行加热时有效控制水蒸气的产生,保证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改善消费者的体验。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上具有用于控制电热膜2发热功率的可控硅模块,用于调节电热膜2的发热功率。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2之间并联设置;所述可控硅模块的数量与电热膜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可控硅模块与一组电热膜2电连接,由此可实现每一组电热膜2的分别控制。或者,所述电热膜2之间串联设置。进一步地,容器主体3呈长方体状,整个厚膜发热器呈盒状结构,所述电热膜2呈迂回状布置;对应地,水路通道亦呈迂回状,此种设置方式延长水在厚膜发热器内部流动的路程。或者,容器主体4呈圆柱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所述电热膜2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U型子段4及连接相邻两个U型子段4的横向接驳子段5,由此构成电热膜2。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2位于容器主体3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6位于容器主体3的前部,出水口7位于容器主体3的后部。即位于前部的电热膜2靠近进水口6,位于后部的电热膜2靠近出水口7。具体地,位于前部的电热膜2的电阻大于位于后部的电热膜2的电阻。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膜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水路通道的容器主体(3)、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电热膜(2)及与电热膜(2)电连接的控制装置;/n所述容器主体(3)上设有分别与水路通道的首端和尾端连通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基板(1)设置在容器主体(3)上;/n所述电热膜(2)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从前往后依次间隔设置;/n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6)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7)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膜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水路通道的容器主体(3)、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电热膜(2)及与电热膜(2)电连接的控制装置;
所述容器主体(3)上设有分别与水路通道的首端和尾端连通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基板(1)设置在容器主体(3)上;
所述电热膜(2)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从前往后依次间隔设置;
厚膜发热器冷启动时,靠近进水口(6)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大于靠近出水口(7)的一组电热膜(2)的加热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膜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具有用于控制电热膜(2)发热功率的可控硅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膜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群杨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弘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