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6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包括给料斗,所述给料斗上部为上粗下细的进料仓,下部为竖直设置且与所述进料仓连通的出料管,所述进料仓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至少有一个侧壁为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上设有能使投落于其顶部中间位置的垃圾在下滑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导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中,通过在给料斗中设置扇形分布的导流体将滑落的垃圾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具有能将投入给料斗中的垃圾均等分使最终到达给料斗下部的垃圾是均匀分布的状态的效果。

An automatic distributing structure of garbage feeding ho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
技术介绍
鉴于与卫生填埋、堆肥等垃圾处理技术相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占地较少、二次污染较少,还能用余热供热或发电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我国,焚烧处理主流技术。在焚烧技术中,垃圾通过垃圾吊抓斗进入焚烧炉燃烧,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余热锅炉内高温烟气吸热形成水蒸气,送入汽轮机做功发电。由于垃圾物料的特性,在转运至焚烧炉时机构一般为抓瓣式抓斗,通过抓瓣式抓斗将垃圾投入至焚烧炉给料斗中。给料斗内垃圾分布的均匀性对焚烧炉的均匀燃烧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给料斗在宽度方向上较宽,并且抓瓣式抓斗在抓取与投料过程中一般为中间多边缘少的情况,导致给料存在不均匀的现象。或者给料斗在投料中需要来回移动保证给料的均匀性,但此方法对垃圾吊抓斗操作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并且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旨在实现投料均匀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包括给料斗,所述给料斗上部为上粗下细的进料仓,下部为竖直设置且与所述进料仓连通的出料管,所述进料仓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至少有一个侧壁为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上设有能使投落于其顶部中间位置的垃圾在下滑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导流组件。上述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根呈扇形状布设于所述倾斜壁上的导流体,多根导流体的上端相互靠近或抵接。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投落在倾斜壁上的垃圾在下落过程中被导流体分流,扇形的导流体使部分垃圾滑落至给料斗的两端,达到使垃圾均布的效果。上述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多根所述导流体上端相互靠近,下端相互远离,且相邻所述导流体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根导流体将整个倾斜壁底端分隔成多个区间,使每个区间都有垃圾滑落。上述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导流体为三棱锥形,且所述导流体的锥尖相互靠近,所述导流体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倾斜壁贴合连接。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锥尖位于投垃圾部位,导流体正对倾斜面的棱可使垃圾在滑落过程中被分隔,使之均分,且在投料过程中,只需要将抓斗将垃圾投落在倾斜壁上端中部即可,防止垃圾甩出给料斗造成给料斗附件垃圾堆积,影响美观与安全。上述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导流体另外两个侧面相互连接处为弧面设计。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弧面棱使压在棱上的垃圾容易沿弧面棱滑落。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中,通过在给料斗中设置扇形分布的导流体将滑落的垃圾均匀分布。本技术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具有能将投入给料斗中的垃圾均等分使最终到达给料斗下部的垃圾是均匀分布的状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倾斜壁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投料过程示意图。附图中:1、给料斗;2、进料仓;21、倾斜壁;22、导流体;3、出料管;4、料斗内门;5、内门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倾斜壁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投料过程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包括给料斗1,给料斗1上部为上粗下细的进料仓2,下部为竖直设置且与进料仓2连通的出料管3,进料仓2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至少有一个侧壁为倾斜壁21,倾斜壁21上设有能使投落于其顶部中间位置的垃圾在下滑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导流组件。需要说明的是,给料斗1还包括料斗内门4和能控制料斗内门4开合的内门控制箱5,料斗内门4处于给料斗1中部且与内门控制箱5电连接,内门控制箱5处于给料斗1外壁,且能控制料斗内门4隔断或连通进料仓2和出料管3。还需要说明的是,给料斗宽8m,倾斜壁与水平方向成35度夹角,倾斜壁长度为7.5m。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导流组件包括多根呈扇形状布设于倾斜壁21上的导流体22,多根导流体22的上端相互靠近或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体育倾斜壁之间的夹角为10度。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多根导流体22上端相互靠近,下端相互远离,且相邻导流体22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体22之间的角度可随导流体22长度、给料斗1宽度和垃圾类别来选择。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导流体22为三棱锥形,且导流体22的锥尖相互靠近,导流体22的一个侧面与倾斜壁21贴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体22优选的设置为三棱锥的两个侧面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贴合倾斜壁21,另一垂直侧面正对倾斜壁21顶端和一侧相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体22还可为三棱柱体,且三棱柱体的导流体22一端靠近倾斜壁21顶端,多根导流体22另一端相互远离,且导流体22的一个侧面贴合倾斜壁21,正对倾斜的棱与倾斜壁21平行,所有导流体22设置有投料区,垃圾下落时被导流体22分开滑落至各个区域。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导流体22另外两个侧面相互连接处为弧面设计。工作原理:操作内门控制箱5使料斗内门4开启,垃圾抓斗抓满垃圾投入进料段,垃圾沿倾斜壁21向下滑落进入导流段,导流段内设有的导流体22将下滑的垃圾分流,使垃圾在滑入分布段后分别进入分布段的五个区,且部分垃圾进入倾斜壁21的最边缘的A区和E区,达到了使得抓斗操作者只需将垃圾投入倾斜壁21进料段的中间部位即可使投入的垃圾均匀的进入分布段的各个区间中的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斗(1),所述给料斗(1)上部为上粗下细的进料仓(2),下部为竖直设置且与所述进料仓(2)连通的出料管(3),所述进料仓(2)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至少有一个侧壁为倾斜壁(21),所述倾斜壁(21)上设有能使投落于其顶部中间位置的垃圾在下滑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导流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斗(1),所述给料斗(1)上部为上粗下细的进料仓(2),下部为竖直设置且与所述进料仓(2)连通的出料管(3),所述进料仓(2)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至少有一个侧壁为倾斜壁(21),所述倾斜壁(21)上设有能使投落于其顶部中间位置的垃圾在下滑过程中均匀分布的导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给料斗自动均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根呈扇形状布设于所述倾斜壁(21)上的导流体(22),多根导流体(22)的上端相互靠近或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兴权代少明方生龙周钟银任亚帅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